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长城证券汪毅:看到4000点并非博噱头 行情逻辑不变

时间:2019-03-14 19:25    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3月14日,长城证券(14.260, -0.51, -3.45%)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汪毅接受新浪财经专访,作为本轮行情第一个看到4000点的分析师,他认为,本轮行情的核心逻辑并未改变。虽然近两日市场出现了调整,但属于上涨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过政策对市场有意降温,可能会导致调整时间变短。对于投资线索,他仍看好“金融+科技”。

  1.作为第一个看到4000点的分析师,您看到4000点的核心逻辑是什么?

  汪毅:很多人对本轮行情的看法不够乐观,主要是对于基本面有所担忧。实际上本轮行情的核心驱动因素不是基本面,是“国民经济转型迫在眉睫的政策要求”所致。过去很多年,我们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取得了辉煌成就,但目前投资边际效应很弱,宏观经济面临增长难题,如何解决当前矛盾,激活科技创新与居民消费,是政策的当务之急。而上述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资本市场的配合,发挥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

  首先,科技创新面临的不确定性需要资本市场为其融资。由于很多科创类企业都是轻资产行业,通过类似于房企以及重工业类企业抵押融资的方式很难获得资金,因此直接融资就显得至关重要。这就需要资本市场为其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让市场信心恢复,为这些企业提供资金并公允定价。

  中兴事件给了我们很深刻的教训,中国转型的决心是无比坚定的。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我们预计中美间的一些贸易纠纷,可能会长期存在,因此必须让资本市场助力经济转型,培养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这是第一个支持逻辑。

  其次,改善居民消费,必须有资本市场的支持。这是一个长期逻辑,涉及到一个较长的逻辑链条。

  一方面,我们看到,转型时期国家对房价的控制十分坚定,为什么?因为要激活居民消费,就不能让房价挤压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因此,大类资产的天平往股市倾斜是必然的。

  另一方面,企业是宏观经济的细胞,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水平全赖于此。而低迷的资本市场令很多上市公司雪上加霜,不但无法融资还出现流动性危机。因此必须搞活股市,改善企业环境,进而改善就业,提升居民收入。企业盘活资金回归正常,也可以与资本市场形成良性互动。

  最后,我们指出4000点并不是为了博取市场噱头,或者说市场一定要到4000点之上。而是认为在这个区域,才有解决上述问题的比较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这是转型期对客观环境的要求。

  2.近期监管层似乎有意给快速上涨的股市降温。您怎么看政策对市场的扰动?

  汪毅:政策对市场确实是有扰动的,但是并不是调整的核心因素。

  在这波行情启动后,市场的上涨速度实际上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这导致积累了很多获利盘,因此有天然的调整需求,而且上证3000点这种整数关口对投资者本身就比较敏感。我们看到创业板近两日跌幅较大,也是因为创业板涨幅较大引起的。

  在政策的影响下,预计市场的调整时间会变短,可能会很快完成调整,进而实现新的回升,投资者不必过于担忧政策的扰动。

  3.若本轮行情持续,您看好哪些板块?

  汪毅:主要有两大线索,“金融+科技”。

  第一是金融。因为转型期改善资本市场融资环境,科创类企业进行直接融资与非银金融息息相关,这是市场比较一致的预期,因此本轮行情非银金融表现较好。接下来有望保持强势。

  第二是科技。科技是本轮行情非常确定性的贯穿始终的线索,但科技是一个比较泛的线索。我们认为细分中的TMT、军工中涉及科技的概念、生物医药有望依次表现。

  4.据悉,科创板将于6-7月份开板。本轮行情与科创板有关吗?届时资金面上会不会对创业板形成抽血效应?

  汪毅:虽然科创板即将开板的消息并非引发行情的核心因素,但本轮行情与科创板确实有所关联。

  首先,从整体来说,资本市场不可分割,风险和情绪的传导会抵达每一个角落。如果A股市场一直低迷,市场情绪无疑会传导到科创板,影响市场对科创板上市企业的定价和融资,不利于科创板支持实体经济,作为顶层设计,政策上有改善资本市场环境的动因。

  其次,科创板的设立体现了高层进行经济转型的坚定决心,给市场传达了足够信心,有效改善了资本市场对中小创板块的风险偏好,也是推动本次“科技”行情的因素之一。

  对于市场所担心的抽血效应,我们预计科创板推出之后,首批企业的规模应该不会很大,监管层本着稳健的原则,势必会考虑到分流效应,因此投资者不必担忧。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股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