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3-14 15:33 来源:人民网
近日,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2021年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在京举行。这是自2016年起,该系列圆桌论坛连续举办的第六届。
在主题为“探路十四五 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建设”专场圆桌论坛上,专家学者以及基层一线从业者以“线上线下”的方式齐聚一堂,就如何提高县域医疗能力,满足县域居民医疗服务需求相关话题进行探讨,为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建言献策。
补短板强弱项 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
“目前部分县级医院硬件设备先进,医院环境良好,但由于业务能力不够,人才不足等原因,设备无法投入使用,不能很好地用于救治患者。同时,一些偏远地区医院仍旧处于没有设备、也没有人才的状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县域医院院长联盟联合主席李兆申认为,要加强基层医院学科结构建设、诊疗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提升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从学科结构、诊疗能力、人才培养三方面提升县医院发展水平。并且要根据县级医院的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表示,多项政策明确强调要补足县级医院存在的短板,各县级医院需尽快补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综合施策,着力解决。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当地政府要加大对县级医院的投入。此外,他提到,县级医院自身要积极推进改革创新,通过改革解决长期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问题,从思想模式、薪酬分配、管理模式方面入手,结合当前形势,进一步改革创新。
县域医疗发展要因地制宜
“基层医疗补短板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及医疗需求,评估投入是否能有效转化,以及能否维持相关学科、科室的正常运转。”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县域医院院长联盟联合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认为,县域医疗机构是百姓家门口的健康守门人。要把老百姓的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筛选出来并进行管理。对于县域医疗机构的建设目标及要求,不应该一味追求“高大上”,应结合医院自身实际情况及患者医疗需求做到“有限地投入”。
“提升县域医院医疗能力,要‘因县而异’。结合不同地区的人口健康状况及地域特色,有抓手的进行专科能力培训与提升。”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中国县域医院院长联盟执行主席霍勇指出,要在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县域的重大疾病、关键环节等进行标准化、体系化的学科建设,来实现院前、院中、院后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推动县域医疗机构的发展及县域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提升。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付强建议,需要从战略发展的角度,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县级医院建设和发展中的不足进行弥补,在下一步县医院的建设中,着力整体推进。解决县域医院在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缺失问题,结合地域特点,针对不同地域疾病的流行情况,强化地域整体的卫生健康投入和保障水平,更好、更全面地满足县域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和需求。
加强县域专科联盟建设 提升基层诊疗能力
强化县域专科联盟建设是提升基层诊疗能力的有效手段。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陈江华表示,成立慢性肾脏病的防治中心,开展分级诊疗,通过区域医疗中心定向帮助的形式,可以助力县域进行队伍建设和技术能力提升。要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的平台作用,建立肾脏病防治联盟,整合数据,助力县域技术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要进一步做好慢性肾脏病的分级管理工作,将腹膜透析落地到基层,使绝大多数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能够真正落地到基层管理。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肿瘤内科主任石远凯表示,县域医疗机构开展能力建设时,应把肿瘤中心建设放到重要位置,培养肿瘤人才。只有把县域肿瘤中心建立起来,且具有一定的水平和能力,才能使公众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要提高县域医疗机构肿瘤治疗能力、建设早筛、早诊、早治体系,并把相关人才培养起来,让患者在当地就能及时接受治疗,减少大城市治病的负担,降低大医院医疗压力。
强化医联体建设 让患者愿意在基层就医
强化医联体建设是助力分级诊疗的有效手段,如何进一步促进医联体建设,助力优质资源下沉,论坛上来自基层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介绍了在医联体建设方面的经验。
辽宁省庄河市中心医院院长温准介绍,庄河市中心医院将以医联体建设为主要载体,建立完善慢病协同管理体系、重点慢病人群规范化筛查流程,为高危人群提供生活方式干预、高危因素控制方案。建立慢病规范化诊疗路径,针对目标人群进行规范化随诊康复管理,从而对辖区内居民建立筛查、预防、诊疗、康复随诊、健康教育等全闭环和全周期管理体系。建立完善慢病协同管理体系、重点慢病人群规范化流程,探索建立慢病规范化诊疗路径,逐步实现慢病规范化管理。
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人民医院院长刘玲认为,扎实推进医联体建设,离不开政府的主导、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南皮县人民医院在推进医联体建设过程中,通过“乡情牌”、“激励牌”、“基础牌”、“共享牌”、“惠民牌”五张牌入手,充分调动人才队伍下沉积极性,提升基层医护人员服务能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投入,实现医共体内数据共享和结果互认,延伸服务探索兜底保障创新模式。落实分级诊疗,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诊疗水平,让患者真正愿意在基层就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 |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