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头条下

张家港农商行7年坎坷上市路 不良贷款三年连增

时间:2014-08-07 17:20    来源:时代周报  

   早在多年前,国内诸多农商行就喊出了上市口号。2010年底,重庆农商行终于走出第一步,率先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成功上市的农商行,而A股市场如今尚且“有花无果”。

  在IPO预披露大门行将关闭前夕,江苏5家农商行进入预披露大名单。谁将成为农商行第一股,将成为接下来市场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国内第一家由农村信用社改制的农商行,江苏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张家港农商行”)早在2007年5月就正式启动了IPO进程。然而7年之后,张家港农商行拿下“中国第一家上市农商行”的愿景仍未实现。

  6月27日,11家城商行和农商行集中进行了预披露,张家港农商行也位列其中,迎来资本市场的再度冲关,本次首发拟登陆深交所。该行7年前首发面临的“股东人数严重超标、内部员工股数过多”等问题依然存在,同时未能避免今年度农商行不良贷款率上升的大环境。

  招股书显示,2011年至2013年,张家港农商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从1.89亿元增长到3.92亿元。业内人士表示,农商行坏账的高发成为它们冲击IPO绕不过的风险之一。

  除此之外,张家港农商行自然人股东、持股员工高比例的状况,自成立起延续至今。招股书显示,持有该行员工股数额超过5万股的股东(包括内部董事、内部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共782人,持有该行员工股数额少于5万股的股东,尚有58人。

  张家港农商行发行前,自然人股东持股比例仍然高达52.29%,其中,员工股东持股比例为9.91%。由此看来,该行从2010年开始的内部股份清理,其成效并不显著。

  张家港农商行将自身定位为“中小微企业信贷市场的主导者,大型企业信贷市场的参与者”。该行借助本土化优势,重点拓展中小微企业信贷市场。此外,其业务与网络主要位于张家港市,已从2008年开始逐步向外拓展。然而由过去的一家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成为一家跨区域经营商业银行的过程中,张家港农商行仍面临管理模式、人力资源储备等方面的重重挑战。

  时代周报记者日前就上述问题致电张家港农商行,截至发稿之日,仍未获得答复。

  不良贷款率连年递增

  截至2013年末,张家港农商行抵/质押贷款、保证贷款、信用贷款和贴现分别占贷款余额的45.05%、47.45%、0.48%和7.02%,大部分贷款为抵押及质押担保贷款。由于各种不可抗力的影响,该行贷款抵质押品的价值可能会出现减损。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1年末、2012年末及2013年末,张家港农商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1.89亿元、3.16亿元及3.92亿元,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69%、1.00%及1.08%。该行称,由于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存在升高的风险。

  张家港农商行以第三方提供保证的担保贷款占比较大,若借款人丧失履约能力且保证人的财务状况亦出现严重恶化,可能导致该行的保证担保贷款无法顺利回收。

  该行按照剩余期限划分的贷款组合中,短期贷款(含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贷款)占比较高。截至2013年末,该行短期贷款余额为271.80亿元,占贷款总额的75.06%。以短期贷款为主的贷款结构虽然有利于增加流动性,但该行称其不能保证维持现有的贷款期限结构,从而可能造成张家港农商行流动性风险提高以及不良贷款增加。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3年末,该行公司贷款投向前三名行业分别为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及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前述三个行业贷款占公司贷款比例分别为49.06%、17.56%和 8.31%,共计74.93%。

  除此之外,时代周报记者查阅招股书发现,张家港农商行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微企业。截至2013年末,张家港农商行公司贷款占贷款余额的比重为85.74%,其中中小微企业贷款占公司贷款(不含贴现)的比重为95.10%。

  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微企业的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如果张家港农商行不能有效控制中小微企业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可能会导致不良贷款增加、贷款损失准备不足,从而对该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张家港农商行在招股书中表示:“在贷款业务中,由于借款人在借款后自身经营情况可能变化甚至恶化,或在办理贷款时张家港农商行对借款人的经营状况、资信状况评估不正确、贷款集中度过高、贷款投向选择失误,或保证人无力履行保证责任、抵押物不足值等原因,贷款到期时可能无法及时收回本息,甚至形成呆账,给本行造成损失。”

  自然人持股之忧

  张家港农商行前身是张家港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

  根据苏州天中2001年11月19日出具的《验资报告》(天中验字【2001】第0130号),张家港农商行成立时的注册资本为8800万元,均为货币出资,股东总数1764名,其中法人股东为12家,合计持股数1600万股,持股比例18.18%;自然人股东为1752名,合计持股数7200万股,持股比例81.82%,自然人股东中该行员工704名,员工持股合计2160万股,持股比例 24.55%。

  张家港农商行自然人股东、持股员工高比例的状况,自成立起延续至今。招股书显示,持有该行员工股数额超过5万股的股东(包括内部董事、内部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共782人,持有该行员工股数额少于5万股的股东,尚有58人。

  该行称,根据《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内部职工持股的通知(财金【2010】97号)》的要求,本行于2010年10月至11月期间,对员工股东持股进行规范清理,本行现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行股份也根据规定进行了清理。

  经协商,该行833名员工股东将其所持部分股份分别转让予该行法人股东—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华芳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张家港市塘桥镇资产经营公司,转让价格均为10.00元/股。

  然而时代周报记者查阅招股书发现,张家港农商行发行前,自然人股东持股比例仍然高达52.29%,其中,员工股东持股比例为9.91%。有媒体报道指出,从2010年开始的四年间,该行内部股份清理下来,股东总数只减少了8家,自然人股中员工股数反而增加了6户。不但股东总数远超监管层200人的新标准,也远远高于市场传闻中金融企业内部持股不得超过5%的“要求”。

  该行在招股书中也将“完善公司治理,稳步推进集团控股形式的公司治理结构”纳为实现其战略发展目标的业务发展计划,表示将“提前应对混合经营可能带来的市场变化。进一步规范投资、股权管理。积极推进控股村镇银行的转型管理,积极参与参股银行的转型发展,确保股权及收益的安全”。

  股东人数严重超标、内部员工股数过多也被猜测认为是2007年,张家港农商行作为国内第一家由农村信用社改制的农商行,首次启动IPO失利的原因之一。这一状况在该行7年后再度冲关IPO之时,少有改观。

  跨区域发展壁垒

  张家港农商行此次首发,拟通过网下向配售对象配售询价与网上资金申购定价发行相结合的方式,向符合资格的询价对象和在证券交易所开立证券账户的投资者或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对象公开发行。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元,发行股数不超过本次发行后总股本的25%。

  2011—2013年,张家港农商行总资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5.95%、9.61%和 6.46%。截至2013年末,该行总资产为725.05亿元,2013年实现净利润10.46亿元。截至2013年末,该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余额分别为513.11亿元、362.09亿元。

  张家港农商行将自身定位为“中小微企业信贷市场的主导者,大型企业信贷市场的参与者”。该行借助本土化优势,重点拓展中小微企业信贷市场。区别于张家港农商行专注于中小微企业的业务发展模式,张家港地区的大型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客户主要是大中型企业。这种业务经营与发展模式的差异体现在客户结构、客户规模以及贷款利率等方面。

  张家港农商行在招股书中称:“本行是张家港市网点最多、覆盖面最广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真正实现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全方位覆盖。同时,本行也是全国首批设立异地支行、实现跨区域发展的农村商业银行之一。”

  实际上,该行的跨区域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时代周报记者查阅招股书发现,报告期内,张家港农商行拥有1家直属营业部、36家支行和56家分理处,而从2008年设立首家异地支行通州支行至今,该行仅共计拥有8家异地支行和1家异地分理处。

  招股书显示,该行的业务与网络主要位于张家港市,逐步向外拓展。然而由过去的一家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成为一家跨区域经营商业银行的过程中,张家港农商行仍面临重重挑战。该行在管理模式、人力资源储备等方面能否适应跨区域发展的需求,还需在未来的实践中检验,同时,该行亦表示:“跨区域发展将使本行面临多样的政策、经济和人文环境,本行的经营业绩与财务状况可能因此遭受不利影响。”

  张家港农商行计划推进网点的业务功能由核算交易主导型向营销服务主导型的转变。建立差异化网点定位。对该行网点所处区域特征、客户机构分布、金融服务需求、综合贡献等方面进行分析,形成差异化服务策略。持续深化网点形象建设。规范网点内部布局,推行现金区、非现金区、电子银行服务区的“三区分设”,提高网点的运营、营销和服务能力。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张家港,农商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