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9-19 12:05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日前,银监会牵头财政部、央行联合下发了一份《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对商业银行月末、季末存款“冲时点”行为进行约束,规定商业银行月末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同时,还明确禁止了八项不合规的“吸存”操作。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理财产品会发生结构性调整,中长期理财产品规模或有所增加,表外理财产品扩张将放缓。不过,银行资金成本会因存款流失的压力而上升,无论是资本金补充需求还是盈利提升都将受到影响。
理财产品期限和结构将生变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指出,“存款月末冲高、月初回落,月末存款偏离度较高,季末尤为突出。今年上半年也表现得十分明显。一些商业银行在业务开展中,通过高息揽储、非法返利、延迟支付、以贷转存、以贷开票、理财产品、同业业务等手段吸存倒存。”
实际上,银监会在2011年开始就对银行高息揽储、存款送礼等行为提出警示,并严格执行日均存贷比监管考核。此次《通知》中,监管层再次明确禁止理财产品倒存,市场普遍认为,加上之前银监会发文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必将面临进一步调整。
早在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呈爆发式增长,不少理财产品都被设计为在每月的最后一两天到期,就是为了冲月末考核点的存款数。近年来,银行在月末季末时为了冲时点达到存款考核,还会大量发行超短期高预期收益率的理财产品,这类理财产品有的收益来源并非理财产品本身,而是银行通过从其他业务收益中“拆东补西”获得的,这种风险已被监管层所重视。
《通知》下发后,“理财在季末时点集中回表,瞬间改善存款规模将变得困难,最终会导致银行将理财回表冲存款的时间点提前,规避月末时偏离度过大。”国信固收研究员董德志分析称,“这种‘提前到期以图最终回表’的模式将导致银行管理锁定资金的难度加大,因此会相应提高承诺收益。”
还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一大特点是投资运作期限较短,2013年1至3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占比58.7%。此次《通知》发布可能导致市场整体投资期限的拉长,以避免存款波动。
在产品结构和类型方面,目前,表内保本型理财产品在监管考核上已经算作结构性存款,计入存贷比的分母,且占用银行资本,商业银行利用理财产品,在期末进表增加存款,主要依靠的是表外理财产品《通知》明确后,银行表外理财充当稳定存款工具的功能降低,因此,银行发行表外理财的规模或将缩减。
银行资金成本面临抬升
实际上,从我国银行的业务发展来看,中小银行普遍受限于网点不足和客户类型,吸收存款面临的压力远大于国有大行。市场判断,《通知》执行后,存款压力将导致银行对理财产品的策略发生分化,通过表外理财增加中间业务收入需要权衡月末存款偏离度,而保本型理财方面,虽然银行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存款来源,但其资管业务中间业务收入将面临下降。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坦言,“如果没有放松存贷比考核等配套措施跟进,银行资金的总体成本将抬升。”
今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报告表明,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和建设银行的理财业务收入同比都出现下降“最赚钱”的工行理财业务也表现疲软。
建行高层对此表示,理财业务收入表现不佳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采取审慎、稳健的经营策略,新配置的基础资产风险较低、期限较短,资产平均收益率下降;二是为满足客户和市场竞争的需要,产品收益率较上年同期有所提升。另外,结构化产品、净值型产品正成为银行理财产品转型的两个方向。
恐引发“融资难“融资慢”
国泰君安分析师指出,在之前存贷比考核之下,存款只需满足时点考核,虽然融资成本高,但银行基本能够按照额度将钱放出去;今后存贷比不放松,银行放贷时需考虑负债端存款偏离度的制约,影响贷款投放节奏,恐引发“融资难“融资慢”。
民生证券分析师分析称“一般性存款被分流严重,高息揽储被限制会导致银行存款下降而制约银行信贷投放,可能会导致实体融资成本不降反升。”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同样认为,“现在来看,对社会资金成本影响方向是不明确的。对存款监管要求更加严格,可能短期内会促使银行负债成本更高。”
不过,今年7月,银监会发文进一步完善存贷比监管,对存贷比计算口径进行了调整,同时实施动态存贷比考核。有知情人士透露,下一步银监会将会出台银行负债质量管理办法,可能会解决更多问题。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也曾表态,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和多层次金融市场不断发展,银行负债结构多元化,负债成本逐步攀升,资金来源稳定性下降,加大了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难度。银行业要在继续做好资产管理、资本管理、流动性管理的同时,加强负债管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 |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