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7-29 10:5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摘要:货币“迷局”2015年的7月,注定成为不平静的7月,A股出现暴跌,美元连续走强,大宗商品价格暴跌,新兴市场货币贬值,...
货币“迷局”
2015年的7月,注定成为不平静的7月,A股出现暴跌,美元连续走强,大宗商品价格暴跌,新兴市场货币贬值,新兴市场资本出现连续多个季度的外流现象……同样在这个7月,人民币迎来汇率改革十年,其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外汇市场交易产品和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汇率波动幅度不断扩大,国际贸易结算连年攀升,与多个国家或地区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等等,这一切逐渐改变了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然而,改革并没有完成,在十年改革之际,国务院提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下的基本稳定,并提及将扩大汇率波动幅度,这表明改革将继续。同时,IMF也将讨论人民币纳入SDR,这将是人民币国际化重要的一个进程。
核心摘要
“汇率改革不仅为市场化而市场化,还要考虑到与经济发展的相得益彰。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均衡和外汇市场的相对稳定,适当的干预是有必要的。”
本报记者 钟辉 深圳报道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发布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案后已满十年。其间,人民币汇率经历了单边升值和双向波动两个阶段。2015年7月27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实盘价收于6.2094,下跌0.0001。自3月上旬持续升值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近5个月一直维持稳定状况。
“一个稳定的外汇市场,是汇率改革的环境,也是未来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目标。”一位央行官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本世纪初的十年人民币单边升值,阻碍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进程。目前阶段,人民币汇率在双向波动中逐渐趋于平衡。”
人民币汇改十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真正的市场化仍然有一定距离。回本溯源,金融和外汇改革是以宏观经济为基础的配套设施,十年前的汇率形成机制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和未来经济形势的变化。
“新常态”下,人民币汇率改革应当走向何方?
汇率市场化还有多远?
7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指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中金公司经济学家梁红发布报告称,因国务院在指导意见中提及扩大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区间,预计近期有可能得以执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区间或于2个月内从2%上调至3%。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将进一步推进,有序扩大人民币汇率弹性机制进一步加强。
2007年,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日浮动幅度由0.3%扩大至0.5%,2012年、2014年再次分别扩大至1%和2%。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何帆认为,尽管人民币即期汇率浮动区间一再扩大,但即期汇率变动以中间价为基准的机制,限制了人民币汇率真实的浮动区间,收缩了市场化效应。
“人民币汇率与国际典型区间波动有所不同:其一,没有一个固定、明确的中心汇率,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并非固定不变;其二,人民币只是设定了对中间价的日波幅限制,没有更长时间的波幅限制。”张斌、何帆认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机制比典型的区间波动机制在管理上有更大的灵活性,货币当局可以锁定即期人民币汇率走势变化。
2015年6月23-24日,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的经济对话在华盛顿举行。双方就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等内容达成一致。中国将继续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汇率灵活性,加快推进由市场决定的汇率制度。美方对中方显著减少外汇干预表示欢迎,中方承诺仅在出现无序市场状况时进行干预,并将积极考虑采取进一步措施向市场化汇率过渡。
“汇率改革不仅为市场化而市场化,还要考虑到与经济发展的相得益彰。”上述央行官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均衡和外汇市场的相对稳定,适当的干预是有必要的。”
张斌、何帆建议,未来的汇率机制改革中,应当取消中间价管理,同时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从常态变为例外,并扩大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区间的容忍度。在2014年底,央行已表示退出外汇市场常态化干预。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区间也不能一步到位,而是逐步放开,必须考虑汇率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 中信银行金融市场部外汇专家刘维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同时,在汇率市场化完全形成前,要注意培养国内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对汇率波动环境的适应,学会利用外汇对冲工具,降低汇率风险。”
汇率只是货币兑换的参照,跨境资金流通与交易才是汇率改革的最终目标。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伴生而来的是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推进。事实上,经过多年的改革,中国在放开资本项下可兑换中,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资本账户的分类标准,中国在40项中的35项已经全部或者部分实现了可自由兑换,只有在个人跨境投资及非居民在本国市场发行股票和其他金融工具上,仍未开放。
而在上述完全不可自由兑换的项目中,中国也探索或开展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包括QDII2试点,沪港通、深港通试点,一定额度管理下的QFII机制,允许境外非居民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等。
人民币国际化新机遇
由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较高地位,中国的外贸、投资结算及外汇储备均以美元为主,为减少对外和国际投资的汇率风险,人民币汇率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美元本位”,即以盯住美元为汇率参照。
“汇率改革的终极目标是脱离‘美元本位’,形成独立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甚至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主导地位。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需要强大的综合国力作支撑。”中信银行金融市场部外汇专家刘维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历史机遇。”
一种货币的国际地位由国家综合实力决定,具体而言,包括由该国在国际贸易及跨境投资中的主导地位引发的货币结算体系,以及国家信用之下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
自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和离岸人民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14年,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金额达6.55万亿,同比增长41.6%,外贸规模占比近30%。
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2014年12月,人民币成为全球第2大贸易融资货币、第5大支付货币、第6大外汇交易货币。
随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份额的增加,人民银行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央行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规模的增加,以及境外人民币清算系统的完善,人民币国家地位的提高,将直接降低人民币汇率挂钩美元的依赖程度。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要求汇率由市场供需决定,其基础建立在一个完善的人民币供需市场上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民币汇率改革和人民币国家化是相互促进的。”刘维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二者共同的选择是把人民币推出去,减轻对美元的依赖。反过来,要让市场愿意持有人民币,就必须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让市场坚定对人民币和中国经济的信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在2015年末,进行5年一次的特别提款权(SDR)一篮子货币的重新评估,SDR目前纳入了美元、欧元、英镑、日元4种货币,市场对人民币本次被纳入SDR一篮子货币预期强烈。在这之前,7月28日,媒体报道称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将接受人民币为质押货币,目前该交易所质押货币为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
SDR篮子货币代表IMF的背书,反映货币的国际认可程度,一旦人民币被纳入其中,不仅能提高人民币的国际结算量、帮助中国吸引外资、扩大结算量、协助“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资本输出,同时,将坚定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许多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央行将会持有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 |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