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8-28 17:27 来源:搜狐财经
观点1、水皮:A股下跌没有悬念 套路是世界上最长的
摘要:A股下跌如果真是误伤的话,保监会澄清之后,A股就会恢复原状,但是现在A股下得来回不去,本身就说明,澄清不澄清无济于事,下跌不是万能险从紧,而是内在的需求,内在什么需求?不安全!这个点位不安全,不足以吸引到场外增量资金,往上没有空间,重要的话说三遍,往上没空间,往上没空间,往上没空间。
世界上最长的路是什么?
是套路。
A股在最近有一个大调整,媒体的解释是四大利空,首当其冲的是保监会对万能险的收缩,《证券时报》在报道保监会征求意见稿的同时采访中金的专家,估算会影响到6000亿万能险从股市的撤退,这的确是一家之言,不见得最后就是如此,所以保监会发表澄清声明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听话听音,保监会是承认正在征求意见,也就是说,有这件事,所谓不实是最后没有落定而已,此地无银三百两而已。
结果就是盘面的走势,冲高回落。
以前水皮提醒过,货币政策在今后一段时间肯定是从紧的,M2为13%是不可持续的,现在M2下降到10.2%还不够,M2必须继续下行,先破两位数再说企稳的。
中国经济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流动性过剩,发了太多的现实流通中不需要的货币,对于经济并没有刺激作用。相反,这一部分逐利的资金到处打游击,搞得乌烟瘴气,冲到房地产,房价暴涨,冲到债市,债市狂涨,冲到股市,股市走牛,反过来,从哪里撤出,哪个市场就暴跌,暴涨暴跌就是这么来的。
今后一段时间,钱紧是必须的;第二要必须提醒大家的是,金融去杠杆是刚开始,不是尾声,一行三会的标准是一样的,证监会收紧私募理财产品有八项规定,银监会对理财产品不准保底同时不准分级,那么保监会同样会有针对险资的杠杆约束,万能险是首先整顿的对象,没有增量事小,减少存量事大,而去年到今年一共两次反弹,起因都是险资入场增持,从紧之后就封杀了类似的概念。
第三要提醒的是在投融资跳水之后一定是GDP的跳水,而GDP跳水一定影响到A股走势,现在看不出不等于下半年没结果。
A股下跌如果真是误伤的话,保监会澄清之后,A股就会恢复原状,但是现在A股下得来回不去,本身就说明,澄清不澄清无济于事,下跌不是万能险从紧,而是内在的需求,内在什么需求?不安全!这个点位不安全,不足以吸引到场外增量资金,往上没有空间,重要的话说三遍,往上没空间,往上没空间,往上没空间。
那么,短期往下有空间吗?
也不大。
为什么?
因为G20在即,G20第一次在中国开会,如果G20会议期间大跌岂不扫兴,但是,这个想法的人多了,很可能,G20开会当天指数就跌了,这就是相反理论,从内心讲,水皮不希望在G20 期间大跌,或者会前跌,或者国家队救市扛住。
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国家队会扛吗?
国家队作为神一样的存在,事实上已经成为全民的对手盘,不得不说,这一届股民不行,国家队的出现是迫不得已,救急的干活不是救穷的干活,所以大盘只要不出现断崖式下跌就没必要入场干涉,如果有前度牛郎今又来的舆论氛围则是减持的天赐良机,涨的时间不减,难道跌时雪上加霜。由此,各位明白国家队在工农中建交上的减持的意义了吧。
在二级蓝筹上的减持也是如此,包括万科更是如此,减持就是减持,千万别一厢情愿解读为“慢牛”,指数是证监会调控得了的吗?真能调控又怎么会有股灾的出现呢?!这是市场规律,价值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你接受或不接受都是这样的,说一千道一万,经济下行要求牛市就是不讲理,自欺欺人,活该套牢。
保监会澄清没有用,说明市场内在有调整的压力,好话不多说,自己理解吧!
谣言,传言,澄清,都是套路。
观点二、李志林:“乌龙利空”引发的思考 风雨过后仍见希望
周三晚,各网站媒体报道称:“据中金公司测算,预计目前A股中约有5000—6000亿存量资金来自于高现价万能险。新规若实施,来自万能险的存量资金会在5年内逐步撤出股市。”
消息既出,被去年股灾时清除场外配资和信托产品这两次撤资行动吓破了胆,亏损累累广大投资者,又忧心忡忡,遂引发了周四市场的强烈震荡,从3092点—3041点,跌了51点。不过周五,保监会便在官网刊文指出:“上述传言不实,相关文件尚在征求意见之中,希望社会公众以监管部门正式发布的文件为准”。这显然是A股市场又一次“乌龙利空”事件。
虽然,周四尾盘和周五大盘都在3070点左右企稳,但“乌龙利空”事件还是给市场广大投资者留下了浓重的阴影。由此引发的A股市场信息披露该如何规范化?怎样才能真正维护股市的稳定?如何切实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等问题,值得引起管理层和市场各方深度思考。
1、管理层各部门的新政征求意见稿该如何披露?
记得几个月前,证监会推出的史上最严的借壳上市和重大资产重组的标准意见,也是先在内部征求意见,被机构和媒体泄露,引发了股市的暴跌。随后,证监会正式推出征求意见稿,证实了传言是真的。
这样的披露方式,显然违背“三公”原则。且不去追究事先获悉并泄露内部信息的机构和媒体的责任,从源头上看,这种内部征求意见的方式,不切合保密规范机制很不严格的中国股市,在对消息十分敏感的中国股市,它必然会被内幕信息人所利用,抢先抛股,造成暴跌。这对消息闭塞、后知后觉的广大中小投资者来说,很是冤枉,老是莫名其妙地躺着中枪,财富受损。
遗憾的是,对这类泄露内部信息的人士传播的不实传言,事后管理层从来没有严肃追究过责任,总是澄清后就不了了之。久而久之,这种行为被广大投资者讽为:“造谣无罪、下跌有理”。
故建议管理层今后若要就重大问题在内部征求意见,必须签好保密协议,一旦有人违反保密承诺,披露到媒体,就毫不留情地追究法律责任。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就将征求意见稿在第一时间向市场所有人同时发布。哪怕是属于利空消息,也体现了“三公”原则和“愿赌服输”规则。
2、归咎泄露内部信息的为什么是媒体而不是机构?
现在,对周四发生的“乌龙利空”事件,有关部门仅仅说是“媒体报道不实”,把责任都推给了媒体,这也不公平。其实,更应追究责任的是,第一个向媒体泄露内部信息的机构。因为这家机构既是券商,又是投行,还拥有庞大的咨询客户,还可做自营。可以说,他们是市场的利益集团之一。
投资者完全可以做出这样的假设:在上周一拉出大阳线、在3100点上方收盘5天时,有机构在3140点高位出逃,然后利用“乌龙利空”,在暴跌到3040点时,捡回低价筹码,赚到100点差价。虽然这只是揣测,但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有可能的。
因此,第一泄露内部信息的机构,不能排除利益目的的嫌疑。
3、纠正乌龙信息为何隔天才进行?
在A股市场中,当某一只股连续3个涨停板,交易所马上要求发异常波动公告。有时,某个股连续2个涨停板,甚至在大盘下跌时只拉了一个涨停板,交易所的问询函也快速到达。有些个股,在盘中出现异动,证监会和交易所就会及时打电话向券商和本人进行质询。
前一段时间,市场对交易所过严、过细的监管表示异议,认为交易所不是监管机构时,管理层还理直气壮地回应市场:“交易所具有一线交易监管责任”。
那么,好,当周三晚“6000亿险资将撤出股市”的消息均挂到各大网站的头条,交易所对可能引起股市波动的如此重大利空,在周四一早,为什么不向保监会或中金公司问询?为什么在周四上午股市发生暴跌时,交易所和监管层不在中午及时加以澄清?
可见,交易所和监管层不能将目光老是盯着交易者和投资者,也应高度关注来自各监管部门的信息披露不规范,以及机构信息披露不规范。不能只盯着个股的异动,更因关注可能引起整个市场异常波动的不规范信息。就是说,不论市场的哪一方,一旦有违“三公”,都应一视同仁,及时出具问询函。唯有这样,监管部门才能树立公信力,监管才能真正到位,才算真正保护广大投资者。
4、保监会对本次“乌龙利空”应付什么责任?
首先,“乌龙利空”的原始出处是“保监会的两份征求意见稿,以及座谈会”。这些都是客观事实。保监会至少没有做好保密工作,尽管是被他人泄露,但保监会负有没有做好保密工作的责任。
其次,如果真的有6000亿万能险进入了股市,并且定性其为违规,那么,这么多年来,尤其股灾后一年,都没人去阻止如此庞大的“违规”资金进入股市,作为保险资金的监管部门保监会,也负有不可推卸的失职责任。
再次,6000亿万能险资金中,不可能全部都是违规资金。那么,到底有多少资金是合规的,有多少资金是违规的?哪些是追求短期效益、风险较大的产品,哪些是追求长期的稳定收益的产品?有多少是符合投资比例上限的产品,有多少是超出投资比例限制的产品?
尤其是,万能险资金通过配置流动性较好的蓝筹股,应该是对流动性和绝对收益目标较高的险资的不错选择,完全应该成为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力量,不能一概封杀,搞一刀切清理。
在对上述问题没有充分调查研究,摸清具体数量的情况下,就发重磅整顿的征求意见稿,引发股市的恐慌,保监会也负有失察之责。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保监会对资本市场的态度,非但很不积极,而且偏于消极。
人们都记忆犹新,在今年3月12日,即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记者会“首秀”那天的上午,保监会主席也曾召开记者招待会,一度慷慨激昂地说:保监会要为资本市场的发展保驾护航,保险资金投资股市的资金上限放宽到总量的30%。然而,根据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7月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12.6万亿元,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为1.72万亿,占比仅为13.7%,离30%的上限差距尚远,在此情况下,保监会非但不像市场积极表态要大幅度加大保险资金投资A股的力度,反而对上半年出现在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中的64只个股的655亿元的市值的万能险资金,如临大敌,亟不可待想要撤离,却又是开座谈会,又是发内部征求意见稿,声势大得惊人。
这一“轻”一“重”,岂不反映了保监会对资本市场的态度了吗?殊不知,欧美国家的股市,保险资金所占市值的比例,要达到40%—50%之巨!
遗憾的是,对造成股市大波动的不实传言,加以澄清总是来得那么晚,对泄漏或传播不实信息的媒体,从来都不追究责任。试问:信息披露上不规范,投资者没有安全感的中国股市,大量的厌恶风险的资金,怎么敢轻易进来呢?
我认为,保监会不能仅仅用“传言不实”来草草解决“乌龙利空”的影响,广大投资者更关心的是如果6000亿撤离资金数字不实,那么,到底有多少亿万能险资金、在多长时间内将撤离股市?广大投资者对此供求关系的重大信息的细节有知情权!保监会必须尽快向市场有一个交代!
5、风雨过后仍见希望。
“乌龙利空”过后,周五市场投资者忐忑的心总算平稳了下来。
此外,其它利好也不少:央行副行长易刚表示“推出14天逆回购会更有利于整个市场发展和流动性充足,会继续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央行本周向市场净投放3100亿元;方星海副主席“要求券商11月做好深港通各项准备,确保年内开通”;沪股通70亿加码龙头股;8月前半个月网下配售新股的2000万市值的大户增加6成,从7558人增加到12723人,据测,新增资金超1000--1500亿;量子通信板块有卷土重来之势;下周一上海国企ETF正式挂牌,有望吸引大量买盘,推动上海国资股全面走强。
目前,大盘60天线、120天线、五周均线位置在2989点、2959点、3037点,与现3070点指数逐步靠拢。尽管经受了“乌龙利空”事件的冲击,但代表多头市场的这三条均线,岿然不动,固若金汤。这表明,至今已收盘24天的3000点平台,其位置和投资价值,已得到了大多数投资者的认可,买盘积极。
虽然本周收出38点的周阴线,但只是对上周中大阳线的适度修正。
在“五不穷、六不绝、七不翻身”之后,8月份收月阳线,已成定局。截止本周五,8月以来,上证指数2978—3070点;深成指10329—10693点;中小板11370—11761点,创业板2122—2189点。涨幅分别为3.05%、3.52%、3.74%、3.79%。
但愿下周本月的最后三个交易日,大盘不要急于冲上3100点收盘,避免8月阳线跨越两个百点,最好继续在3100点以下震荡蓄势,展开个股行情。待9月初G20会议期间,再向上突破,收复3100点平台和年线3098点,把“秋抢行情”更多机会留给9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 |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