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2-15 21:02 来源:东方财富
十八届三会结束了,对于广大老百姓而言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二胎政策变的宽松,对于这个政策好与否,社会各界讨论不一。一方面专家认为,如果不实行二胎政策我们的劳动力减少811万,实行之只减少760万,因此这对劳动力的流失有所缓解作用。并且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研究中心也指出,二胎化政策是适应我们老龄化社会的需求。还有一部分的专业人士认为,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没有某些观点那样悲观。比如说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微信当中有一篇文章就提出了与之不同的观点。
文章称,山东和四川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执行这种较为宽松的独生子女政策,而作为最后一名的河南则晚至2011年方才执行。在农村,如果头胎是女孩,则绝大部分夫妇被允许生育二胎。即使如此这一新政很有象征意义:这是多年来中国计划生育条例的首次重要变化,至少让人民有了选择的机会。然而,公告依旧宣称“中国需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政府依旧认为为13.8亿中国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任务艰巨。他们认为人口政策在现阶段不太可能完全放开。
其中还引用了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调查数据,50-60%有资格的夫妇希望生育二胎。作为过来人,这些夫妇中的许多人明白独生子女将面对家庭高期望的压力和孤独长大的弊端。我们认为那些既有意愿又有能力生二胎的家庭主要属于在国企工作的城市人口,因为之前有罚款和对事业的负面影响,他们抑制了自己的生育意愿。然而,城市里教育、健康、住房和其他生活成本日增月涨,使得年轻夫妇在生育第二个孩子时不得不好好考虑。
他们认为最可能被新政策影响的是那些年过30,在城市生活,在国企工作的人群。他们计算,中国有9800万30-39岁的女性,其中3500万是城市居民而6300万是农村居民(这里使用李总理所称36%的“真实”城镇化率)。根据2005年1%抽样人口调查显示,当时20-29(大部分目前为30-39)的城市居民中,24%为独生子女。他们假设这些独生子女都和非独生子女结合,则最多48%的家庭(或曰1700万女性)会从新政策中收益。如果进一步假设这其中有 30%会行动起来,生育二胎,则意味着会有510万(1700万的30%)新增新生儿诞生。
最后他们得出结论,如果二胎完全放开,绝大部分30-39岁的城镇夫妇都将受益,假设其中30%会生育二胎,则总共会多生1060万婴儿。对农村地区而言,约23%的夫妇居住在完全开放二胎的省份。换言之,77%头胎生儿子的农村夫妇会从完全放开的二胎政策受益。我们估计这会带来620万新增婴儿。总之,完全开放的二胎政策会带来1680万新增新生儿。
我个人赞成二胎化,也认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这篇文章中所提及运算方法和数据,但是实际人口会不会随政策的推出而增加是存疑的。举例,山西翼城县已经开放二胎化28年,可出生率竟然是全国人口最低地方之一。2000年到2010年,平均每一年的中国人口增长是0.96%,山西翼城只有0.27%而已。山东长乐已经开放了30年了,但是人口是负增长。所以农村已经实行了一胎半化,但是这种情况下我们也没有看到独生子的子女大量的增加的现象。因此二胎化政策的背后暴露了中国的危机,但这个危机不是年轻人过少,而是我们劳工的薪水增长太快。
每小时工资,我们是4美元,我们是泰国的2倍、菲律宾的3倍、印尼的5倍,美国的6分之一。制造业人均产值,中国是2.2万美元,和泰国一样、印尼的2倍、菲律宾的1.5倍、美国的7分之一,换句话说美国工人的薪水是我们的6倍,但是美国人的工人生产力是我们的7倍。另外,企业每付出1块钱的工资,泰国、菲律宾、印尼平均可以创造5.81倍的产值,德国、日本跟美国的平均可以创造3.18倍的产,中国只能创造2.86倍的产值。
出现了大量企业开始搬去东南亚的现象就是因为在中国投1块钱只能创造2.86倍,而东南国家创造的产值是我们的2倍。更可怕的危机是美国只要中高端的制造业。2012年2月份某采访了 106家年收入超过10亿美金的美国跨国企业,发现有37%打算迁回美国。这些迁回意向比较高的行业有:橡胶和塑料制品行业67%想迁回,机械(行情 专区)行业42%,电子行业41%以及信息技术相关行业40%想迁回。2013年9月份再采访了200家美国大型制造业的企业高级主管,这在迁回的或者已经迁回的比例已经上升到了54%。中国欧盟商会在2013年也做了一个调查显示,63%的欧洲企业认为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他们在华业务的最大挑战,而其中60认为他们对于未来的情况是更加的悲观,因此很多的欧洲企业也准备回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 |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