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2-21 10:19 来源:中国企业家
跨国公司在华高管中,通晓中文的不在少数,但可口可乐大中华及韩国大区董事长鲁大卫与众不同,他在北京市55中度过了中学时光。自1978年重返中国以来,可口可乐亲历了中国饮料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每一步变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鲁大卫这个中国通会把可口可乐带向何处?
文_本刊记者 房煜
当年随着外交官父亲来到中国时,你对中国的感觉是怎样的?
鲁大卫:1975年到中国时我13岁,我爸就说“北京55中在三里屯,现在对外开放,你可以去中国的学校”。当时我觉得北京很有意思,夏天卖西瓜,冬天卖白菜,而且老百姓对外国小孩子都很友好。
1976年9月份新学期开始,不到一学期,毛主席就逝世了。我遇到中国当时最关键的转折点,学农、学工都经历了,还在工厂里劳动了一段时间,作为外国人,我对文革末年中国的社会环境有一种难得的体验,也很有意思。1977年邓小平最后一次重返政坛的时候,学校也组织我们出来,举一个三角形的小旗子,说“热烈庆祝,热烈庆祝……”1979年,在北京故宫,我喝到了当时重回中国的第一批可口可乐。虽然就一瓶汽水,它代表了(社会的)一种转变。
你1988年来到中国工作,也做过当时海南分厂的老总,那时候生意的方式和现在有什么不同?
鲁大卫:中国在80年代中期,基础设施都不齐备,马路、铁路、供电、供水,整体供应链都不具备,所以作为一个外商来到中国,在海南岛上建一个可口可乐厂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现在就很轻松。但那时候一些基本条件都不具备,甚至供电都要自己去发,取水也要自己打井。管理供应链的上游,占我当时工作的75%。现在外商来到中国,这些都不是问题。中国有一个全世界比较完整的、很国际化的产业链。
现在饮料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可口可乐如何看待当下的市场环境?
鲁大卫:这35年来我们看到很多变化,习近平主席施政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深化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的一个核心是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可口可乐核心的理念。我们今天再做生意时不能只是考虑短期目标,我们更多说能不能把可持续发展融入到生产当中。我们在中国,推出植物环保瓶,这样不单在可口可乐产品中使用,也会影响整个饮料行业,可以减少我们对石油的依赖,也会对下一代有正面的影响。
作为跨国公司,你们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怎么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鲁大卫:我们跟它们(其它在华饮料公司)不同是什么,很重要。可口可乐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覆盖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除了古巴和朝鲜,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我可以参考日本、比利时、巴西,北美洲。比如加拿大可能有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水治理或节约的方法,或许是一种新的营销和创新。所以我们有一种国际感。我们有一只脚在中国,站得很稳,但是还有200多只脚在世界各地。中国市场很大,蛋糕一直在增大,有很大的潜力。如果我是它们的话,不会把钱投在泰国或日本,还不如到河南去做。
可口可乐进入中国35年了,在中国改革创新的新时期,你怎么展望未来35年?
鲁大卫:因为我个人的经历比较特殊。1977年天安门长安大街,有人游行欢迎邓小平归来,我也在场。如果你问当时15岁的我,“大卫,中国35年后会怎样?”我给你的答案一定完全低估了中国。当时完全想象不到中国的现在。在2014年,也是同样的状况,今后的35年你可能想象不到。我们很明显看到电商和英特网是一种引导,所以我们在电商和英特网、社会化媒体方面加大了投入,对社会化媒体的聆听每天都在加强。这是一个大趋势。
责编/李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 |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