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名家专栏 > 人物

“农民”鲁冠球:创业人生激情未老

时间:2014-05-20 22:42    来源:中网资讯  

  在“洋”字上淘金,国外带动国内

     墙内开花墙外香。这是对鲁冠球和他的万向集团在汽车零配件市场上最形象的描绘。

  当初鲁冠球把企业主要生产目标盯在万向节产品上,是因为进口汽车的万向节产品国内鲜有厂家愿意生产。可是,虽然“钱潮牌”万向节产品已经在国内市场占有相当的份额,但在计划经济时代,它并未被列入国家计划。这意味着,市场受到很大的局限,而且很不稳定。

  面对这样的困境,鲁冠球毅然决定进军海外市场:“既然我们的万向产品是因为进口汽车开始的,那我们就到外国去找出路!国外市场不讲情分,只认产品质量。”

  1984年春,万向的产品在广交会上得到了外商的青睐,美国派莱克斯公司定购3万套万向节。这一订单在当时被称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出口第一单”。

  紧接着,美国舍勒公司也与万向签订协议:5年内每年至少20万套。舍勒公司是始创于1923年的美国汽车配件巨子,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万向节专利。美国商务参赞还特地从北京赶来,说一定要亲眼看看这个能够把产品打进他们汽车王国的乡间小厂。

  国内的人们在赞叹万向奇迹的同时,不禁在问,一个能为国创汇、为国争光的产品,为什么在国内却得不到认同。1985年,姚依林副总理主持会议,他在会上讲:国外都在用的产品,国内为什么不能用呢!从那以后,国内主机厂开始用万向的产品,鲁冠球和他的产品才被国内市场完全接纳。

  此后……

  1994年,万向美国公司成立,鲁冠球只有一个要求:1997年顺利实现与世界最大汽车制造商通用公司配套。

  鲁冠球的办公桌上,有一只振翅欲飞的铜鹰,其背后是一段鲁冠球带领万向集团坚持自我发展的故事。

  万向独立开发海外市场的策略引起其最初的合作伙伴美国舍勒公司的警觉和妒忌:万向在美国市场所向披靡,舍勒公司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一天,舍勒公司向鲁冠球摊牌:“我们拥有绝大多数的万向节产品的专利,我们希望取得贵公司全球的独家代理。因为只有舍勒才能让你们在国际市场上赚更多的钱。”

  鲁冠球知道,接受就意味着将逐步打开的国际市场拱手让给对方,万向今后只有龟缩在国内,甚至国内市场的利润也要与之共享。万向将成为舍勒的附庸。他断然拒绝:“我们与贵公司的合作一直以来非常愉快,我们开拓美国市场,对贵公司也是有益的。我想,我们应该继续保持既有的合作方式。”

  一时间,洽谈室的空气仿佛凝固了。鲁冠球的断然拒绝令对方有点始料不及,在他们看来,万向是依赖他们才打开的国际市场。谈判破裂后,借口万向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舍勒公司将46.5万套万向节的订单削减至21万套。

  万向的日子立时变得非常难过。当时舍勒掌握着万向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车间里、库房里都是打着它的标志、专门为它生产的产品。数十万套万向节无法销售,资金大量积压,员工工资一度无法发放。但鲁冠球依然坚持走自己的路,利用开发的新产品开拓其他海外市场,当年创汇140万美元。

  待双方重新回到谈判桌前,舍勒公司是每况愈下——与万向分手后他们并没找到更好的合作者。为了表示敬佩之情,舍勒公司将那只铜鹰赠送给了鲁冠球。

  曾有记者“望名生义”,向鲁冠球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的名字叫鲁冠球,是否是从小就想当企业家,要誉冠全球?”鲁冠球风趣地回答说:“不!我的名字是父亲起的。我是曾想过当这个家、那个家,就是没想过要当企业家。我办企业是逼上梁山的。”

  回顾他的创业经历,最初办米面加工厂和铁匠铺,是为生计所“逼”。后来当了厂长,为了工人的生计,为了带领家乡农民致富,他为一种责任心所“逼”。再后来杀向国外市场,除了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逼,更多的是作为一个中国企业家、一个社会知名人士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所“逼”。

  反哺农业,“善于学习是种财富”

  作为一个种过田、打过铁的庄稼人,鲁冠球总是以农民的语言,为农民说话。如今,万向三农集团已拥有包括3家国家级和3家省级的农业龙头企业。它也从中尝到了甜头,2004年集团农业产业的投资回报率超过了工业。

  现在企业都在向西部进军。其实远在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前,鲁冠球就有了“西进”的想法,为此重金向全国征集“西进计划”。然而万向组织的专家力量经过研究,却得出了不宜西进的结论。计划只好搁浅。

  现在这种障碍消失了。然而万向却没像众多企业那样死劲儿往里面投钱,一上来就投资办厂,而是做起了培训工作。他们向中央有关部门提出,由万向出资办培训班,将中西部十多个省、市、区的县级领导请到浙江学习。

  这是很不同寻常却抓到关键的一招。在西部的投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只要有好的项目,万向可以立即开进。但重要的是找准切入点。而西部大开发,首先要解决当地干部的思想解放问题,创造出良好的人文环境。把培训当投资,显示出鲁冠球超出他人的地方。

  虽然是……

  迄今为止,鲁冠球保持着中国企业家的一个纪录:30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其中6篇刊登在《求是》杂志上,8篇在全国大型学术评比中获奖。这位“农民理论家”先后被浙江大学聘为MBA导师,香港理工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

  “常青”秘诀在于心态和自信,“神六”的硅片出自万向集团

  年过六旬的鲁冠球,懂得创造财富,但不挥霍财富。贫苦的出身让他保持着朴实的个性和简单的生活方式。直到今天,他的座驾依然是很多年前购买的老式沃尔沃。十多年的老屋,“能住就行,何必浪费钞票”。空闲时,与家人一起给瓜果培土、浇水,是紧张工作之余一大乐趣。生活中精打细算的他也多次一掷千金,到2005年共向社会公益事业捐款760万元。

  腰缠十亿的鲁冠球,如今从未进过舞厅,没打过保龄球。他常对人说:“凡事能够亲身经历,固然是一种积累。但是,别人的经验是一种资源,善于学习便是一种财富。”

  近年来,鲁冠球一直入选美国《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2005年以8.04亿美元位列十二。可是鲁冠球一直不愿意这样看,他坚称万向集团一直是中国乡镇企业改革的典型,其股权归职工集体所有,自己身为董事局主席也只享有其应得股权。《福布斯》将万向集团的财产全部算到了他一人的头上,是不符实际的。

  对于外界赋予他“常青树”的美称,他曾透露过一些秘诀:……

  “另外,自己一定要有信心。但信心一定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有多少能力办多少事,不要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宁让别人跨大步发展,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跨小步发展,别人跨10步做的事,我就跨100步去完成。如果我一味地跨大步,一旦条件不行就停下来,其实就比小步还要慢。”

  鲁冠球爱笑,而且是哈哈大笑。面对WTO,他依然选择笑对,尽管在他看来,WTO对万向是挑战大于机遇。“入世后,中国与世界的资源要进行重新分配。中国能不能分配到,分配合不合理,就需要你去了解它,先期进入。”鲁冠球乐呵呵地说,“担忧没有用,关键是实际行动。”

  2005年10月12日9时39分,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宣布,“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发射成功,一直守在电视机前的鲁冠球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为国家航天科技发展骄傲,也为万向能够参与国家载人航天工程感到自豪——“神六”太阳能帆板上的硅片全部由万向硅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2005年,这位民营企业界传奇不老翁马不停蹄地出差,不是去下属公司视察就是去开会,这样出差的频率可能连年轻人都会感觉到疲惫,但在鲁冠球的身上似乎看不到他那个年龄的人力不从心的表现,忙惯了的鲁冠球难以停下。他仍在践行着他的“四件事”—— 一天做一件实事,一个月做一件新事,一年做一件大事,一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标签:“农民”,鲁冠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