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6-13 23:10 来源:楼盘网
近年来,有关美国衰落与新兴经济体崛起的话题,一直讨论热烈。在许多人看来,美国衰落,把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地位拱手相让,由新兴经济体(比如中国)取而代之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查尔斯·肯尼却提出了对我们特别具有冲击力的观点: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真的那么重要吗?地理优势已经不再是评判大国地位的标准,实物商品和土地的评判标准也早已过时。时至今日,金融、科技和服务才是评判全球大国的尺度。对国民生活质量不闻不问,只将总产值作为衡量国家地位的指标是20世纪的典型做法。
如果对照新的评判尺度,我们会发现,在金融、科技和服务等方面,美国的优势地位是如此明显,新兴经济体根本无法撼动。在表面衰落的背后,隐藏着的依然是一个富强的大国,而一些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虽然很快,但以牺牲环境、消耗资源甚至以牺牲民众幸福为代价。在这样的高增长背后,隐藏的是虚弱的真实。
金融的重要性,在当今这个时代无可替代,而美国无疑是全球金融体系的主导者,这种优势带来的力量是巨大的。当基于传统地缘理论指导的俄罗斯拿下克里米亚,它却在石油、金融博弈中一败涂地。以传统标准衡量的大国,在强大的金融博弈面前,也显得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击。这个案例清晰地说明了一切。
美国良好的生态环境、国民的幸福指数,都是单纯追求GDP总量的新兴经济体难望其项背的。在查尔斯·肯尼看来,美国的相对衰落,并不掩盖其绝对增长的事实。笔者非常赞同这一观点,并且认为,经过金融危机洗礼后的美国,会变得更加强大。
对于一个锐意进取的新兴国家而言,看到对手的优点去学习、赶上,要比总盯着对手的缺点去嘲讽有意义得多。
难能可贵的是,在查尔斯·肯尼的书中,包含着一种博大的胸怀。他认为,西方不应该担忧所谓的“中国威胁”,而应该以包容的心态接纳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西方国家应该欢迎非西方国家崛起,因为这不仅能使动乱或战争爆发概率的下降,还使西方国家在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的风险大为减少。西方“每个人都应该为新兴经济体为他们带来的重大机遇而庆幸,特别是生活在新兴国家的人们,他们将拥有更大的优势”。
查尔斯·肯尼并非泛泛而谈,而是有着严谨的逻辑:世界各国的发展并非零和游戏,那种认为新兴经济体崛起美国就一定会衰落的观点是错误的。世界各国可以一起发展,共同走向繁荣。这种观点对那些思维僵化而顽固的西方人而言,所带来的冲击是颠覆性的。查尔斯·肯尼为他们打开了另一扇窗子。
查尔斯·肯尼也特别提到了中国和中国的企业。他对美国“终止任何与华为、中兴通讯相关的兼并、收购或合并行为”提出了严厉批评,理由是:其一,这两家公司都是世界上最具创新能力的公司。其二,增加了美国的就业。以华为为例,它在美国的14个办事处共雇佣了1700名员工,还向美国的公司采购了价值66亿美元的零部件,而华为在美国的销售额仅为13亿美元。这种完全基于事实的观点,比基于情绪化的表述,显然更有说服力。
查尔斯·肯尼认为,不应该为中国的崛起而担忧,将中国视为苏联的后继者和美国的劲敌,在军事、外交和经济方面对其实施强大的大规模遏制政策,只会产生事与愿违的后果,犯下代价高昂的错误。中国越认同其在全球一体化中的经济大国身份,对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机遇就越有利。
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清晰地感知到,查尔斯·肯尼属于非常客观的经济学家。客观代表着一种高度,一种情怀。查尔斯·肯尼绝非站在一国的狭隘立场上去看问题,而是站在人类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使得他的观点显得新颖、别致而有震撼力。
也正在基于这种全球化的高度,查尔斯·肯尼强烈呼吁,“西方国家应该为大气中所含的大部分温室气体负责,他们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富裕人口,而且还在以不可持续的方式继续消耗地球资源。负起责任将会让西方国家的国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如果西方国家选择推卸这一责任,他们的生活质量就更不可能达到这一水平”。
查尔斯·肯尼对中国的发展也提出了一些警示,他指出,“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决策可能会导致中国经济崩溃”。但他同时指出,“我们应该通力合作,带着紧迫感和决心去应对这些问题。西方决不可将发展中国家持续的经济和社会进步视为威胁。相反,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西方国家应该尽一切努力去培育和支持发展中国家”。但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是,自己的问题只有靠我们自己去解决,才能真正做到治本。
近年来,中国出版界引进的外版书籍越来越多,这为国人认识世界提供了更多便利。但也呈现出鱼目混珠的现象,导致一些粗制滥造的书也流入中国,也因此,笔者拒绝了许多为新书作序的邀请。笔者认为,评判一本书是否有价值,关键是看两点:其一,观点是否新颖、独立。其二,论述是否严谨、完整。以此来衡量,《理性的繁荣》无疑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是为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 |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