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2-06 20:31 来源:腾讯教育
当下,人们讨论有关育儿的问题时,往往都会提到个人原生家庭的影响。原生家庭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指的是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与结婚以后组成的新生家庭相对。原生家庭的气氛、习惯、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模仿对象、家人互动关系等,不但影响子女的人格和行为方式,也影响着他们日后在新家庭中的表现。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受访者从原生家庭中主要继承的是生活习惯(79.6%)、价值观(56.2%)和待人接物方式(53.1%)。而过度保护和过度高压是受访者原生家庭最普遍的不良特点。对于原生家庭遗留的问题,60.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正视和解决。62.9%的受访者认为年轻人应该给自己信心,相信自己可以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
86.7%受访者意识到了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
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原生家庭中继承一些东西。调查显示,79.6%的受访者从原生家庭继承了生活习惯,56.2%的受访者继承了价值观,53.1%的受访者继承了待人接物方式。其他还包括言谈举止(50.9%)、物质财富(21.6%)、特长或技能(15.7%)等。
北京某食品公司经理赵磊磊今年31岁,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有一个妹妹。在部队大院长大的她,每天都能看到身姿挺拔的军人,听到他们的训练声。“善良、坚强、勇敢,这是我从我的家庭中获得的优良品质”。赵磊磊说,她的父亲一直教育她为人正直、做事坦荡、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也向她灌输了很多军人的理念。而她在母亲那里学到的是独立、坚强。“妈妈一直照顾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在我爸身体不好的时候,她一个人承担了很多压力,我从小就觉得我也应该像她一样学会承担”。
22岁的宗肖君目前在山东一所高校读研,从小家境比较富裕。她表示家庭带给自己的积极影响很多,“父母总是抱着真善美的心对待身边的人,教育我要谦让礼貌,我在小学以前就背过了《三字经》和《弟子规》,从幼儿园时起就对每个小朋友都很友好,交到了很多好朋友。在我印象中,父母都没有吵过架,爸爸负责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妈妈承担了更多的家务劳动,在学校的趣事或不开心的事我都会和妈妈分享。妈妈是一位很好的聆听者,更是我的好朋友”。
调查显示,68.6%的受访者热爱自己的原生家庭,54.5%的受访者对自己的原生家庭感到依恋,40.6%的受访者为自己的原生家庭自豪。不过也有受访者对自己的原生家庭抱有痛苦(12.4%)、厌恶(8.5%)、淡漠(7.2%)的感觉。
根据受访者的回答,过度保护(43.4%)和过度高压(32.7%)成为受访者原生家庭两个最普遍的不良特点。其他还包括溺爱(27.1%)、完美主义(24.1%)、过度惩罚(19.2%)、忽略(15.9%)、父母关系恶劣(7.1%)、拒绝给予关爱(6.0%)等。
赵磊磊坦言,自己心中一直潜藏的自卑情绪,和原生家庭有一定关系。“我小时候学习成绩不是特别好,在左邻右舍的小朋友中显得很平庸。我的父母又比较好强,总是拿我和别的孩子比,这一点让我很难受。另外,很多我想做的事情在他们眼中都是错的。初中时我喜欢听流行歌曲,父母非常反对,觉得耽误学习。我爸甚至摔了我3个随身听,也不让我看电视”。
调查中,86.7%的受访者意识到了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其中,23.7%的受访者对此有充分意识,63.0%的受访者有一定意识。
心理咨询专家陈志林指出,原生家庭对个人的认知行为、个性,包括未来的整个人生都会有很大影响。“我们研究案例发现,很多成年人的某些心理问题、认知问题都是由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家庭关系、氛围和环境造就的”。陈志林认为,家庭对人们所造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意识到的。“高知阶层由于受教育的程度相对较高,他们在教养下一代时会更多地意识到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影响孩子。但更多家庭的父母还在为生计发愁,满足于把孩子养大,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对家庭影响的认识不够明朗”。
对于原生家庭遗留问题,60.5%的受访者表示会正视和解决
对于原生家庭遗留下来的问题,受访者会怎么做?调查显示,60.5%的受访者会正视和解决,10.3%的受访者选择回避,8.7%的受访者经常埋怨,12.4%的受访者回答以上都有,6.4%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赵磊磊正在尝试克服自己的自卑情绪。“我会多参加一些在公共场合的活动,比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在工作中也试着去做领导的角色。虽然这个过程很痛苦,但意识到问题就得逼着自己改变,才能成长”。
进一步调查显示,55.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目前只是部分解决了原生家庭带来的个人问题,27.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已经基本解决,9.3%的受访者回答几乎没解决,8.3%的受访者回答不好说。
64.8%的受访者表示期待在自己的恋爱或婚姻关系中,解决原生家庭带来的情感包袱或情感缺失问题。
对于这种想法,陈志林提醒:“如果已经意识到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一些明显的问题,应该先用合理的方式跟父母或子女沟通。如果不能解决,建议大家一定要到专业机构去接受专业的心理干预。”他解释,人们6岁之前的很多记忆会遗忘,但它们会在潜意识里影响到成人的一些思维,这种影响自己往往洞察不到。如果自己去调试,是治标不治本,只是一味地去压制或者逃避,存在于潜意识的这些东西还是会影响个人的行为习惯和对孩子的教养方式,造成一种恶性循环。“比如说有人由于父母对自己关爱太少,会想尽量多地在自己孩子身上投入,一旦把握不好尺度就会变成溺爱,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所以一定要面对问题,科学解决”。
对于自己原生家庭遗留下来的问题应该怎么处理?62.9%的受访者认为原生家庭存在问题的年轻人应该给自己信心,相信自己可以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55.7%的受访者认为首先应该正视问题,47.3%的受访者认为主动与亲友聊天和沟通是个好办法,17.7%的受访者认为进行心理咨询很有效,仅3.8%的受访者认为不用去处理。
陈志林呼吁,要转变传统的“把孩子养大就好”的观念。“当家长明白家庭教育是可以影响孩子成长的,并且重视这种影响,这个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是一个长期工程,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
“政府对这方面已经有所关注,我所在的重庆市出台了家庭教育管理条例,各县区妇联工会还定期举办公益讲座,一些社区学校也在教居民如何做家长、如何教育孩子,但大家的意识还是跟不上。”陈志林对记者说,他去讲课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尴尬的情况。“每次讲座,老师们都会很尽心地准备。但来的大都是一些60岁以上的老人,不是孩子父母。而他们来也不是为了学习家庭教养方式,而是来领社区发放的小礼品”。陈志林希望人们能转变意识,重视原生家庭的影响。“这个问题往小了说会影响一个家庭,往大了说会影响社会未来的发展”。
赵磊磊认为,人们应该更加积极地看待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很多问题是每个家庭都会有的,我们不能因为有问题就完全否定自己的原生家庭。我希望下辈子还能成为这个家庭的一员,我们四个一个都不能少”。
受访者中,00后占0.4%,90后占23.2%,80后占53.4%,70后占17.2%,60后占5.2%。
(中国青年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 |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