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2-12 20:50 来源:网易
(原标题:中国本土教育国际化道路怎么走?)
2016三亚·国际教育论坛——中国与国际教育链接之本土教育国际化活动现场。
深圳厚德书院执行校长Do n a ld J .H older何道明。
12月9日- 11日,第五届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财经》继续与邦德教育集团、厚德书院强强联手,推出“2016三亚·国际教育论坛——— 中国与国际教育链接之本土教育国际化”。
国际教育论坛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 iM B A院长、美国纽约福坦莫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杨壮主持,深圳市厚德书院校长何道明,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黄亚生,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高管项目亚洲部董事总经理李秀玲,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国培计划”海外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副主任王红,可汗学院中国区事务代表IreneShao等专家、学者,就中国本土教育国际化进行深入的对话和探讨。
在产品竞争、服务竞争之后,国家之间最大的竞争是人才竞争,而且不仅是基础人才的竞争,中国和世界未来的发展取决于高素质的领军人物。人才是核心竞争力,而人才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当前世界局势越来越复杂、多元和不确定,给教育决策带来诸多挑战。此次论坛,各位嘉宾以多元化、国际化视角,探讨当前教育生态、教育企业和教育界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以及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五位嘉宾,来自不同的背景,有着不同的教育和研究经验,他们针对“本土教育国际化”这一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念。但让人惊喜的是,嘉宾们的观点往往又“殊途同归”,那就是要取长补短、协同发展。正如论坛主持人杨壮教授所总结的,世界是包容的,而教育不是技术问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中国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要“中西合璧”,既要发挥中国基础教育的优势,弘扬中国文化,也要跳出思维、创新的局限,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长处。
A
中国教育如何建立自己的竞争力?
“本土教育国际化,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大多数人提到留学就以为是学外语,事实并非都是如此。”厚德书院校长何道明在开场致辞中提出,现在中国教育国际化侧重于学生出国,国际学校把外国课程引过来,而不是使用自己的课程。我们应该思考:中国的教育产品什么时候才能建立自己的竞争力?什么时候让我们的课程标准被国际接受?虽然现在我们的课程内容被国际认可,但教育模式却没有被广泛认可。
举个简单的例子,2013年PISA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缩写)举办了一项数学考试,70多个国家的15岁学生参加,上海获得全球第一。但是2016年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的学生再次参加考试27名,而芬兰学生获得全球第一。分析发现,上海学生在正常的学习之外,上许多辅导课。相比之下,芬兰孩子每周上课时间36个小时,而上海56小时,芬兰学生有20个小时用于社会实践、看书和其他活动。这就是不同的教育模式,这就是教育发展的差距。
中国教育对世界教育应该有什么样的贡献?本土教育国际化是不是意味着只比较分数和成绩?中国的教育产品拿到国外有没有用?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中国教育界深思。
B
中国教育走向国际应体现民族内涵
在今天全球化日益明显、世界各国更加紧密相连的状况下,中国教育应该如何为世界做出贡献?具体又该如何实现呢?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国培计划”海外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副主任王红认为,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要素。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要靠课程落地,更要基于本民族文化之根,才能更好更快地走向国际。她指出,中国的教育资源走出国门,首先要产品化,还要坚持民族化,融入本民族最核心的文化元素;认证化,通过国际认证推动海外落地;以及产业化,与资本携手、跨界走向国际。
“除了中国教育产品的 出口 ,现在邦德教育正在投入资源兴办的厚德书院也是本土教育国际化的典型实践。”何道明介绍,在厚德书院,三分之二的学生将参加高考。但学校依然可以通过小班化教学、走课制、定制化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育等方式,形成能够跟国际接轨的教学模式,同时根植中华文化的“五育四德”又形成了厚德的价值观体系。“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够成功。这也是我们和万千中国教育者,愿意不断尝试和探索的最大动力。”
C
教育输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对比欧美国家教育产品在世界各地的成功,中国教育需要借鉴之处在哪里?或者说,中国与发达国家教育模式的主要差距在哪里?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黄亚生指出,西方的教育方式不仅教人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人们怎么思考。“我刚去美国时,导师告诉我,你写一篇文章,不要在乎结论,而要用合适的逻辑证明你的观点就行了。美国人强调给你数据和事实,自己可以去推理,即使跟老师不一致也没关系。在我看来,这是美国教育的一个优势。可惜在中国,我们往往只教给学生结果,而整个求证的过程却没有展开。”
出于对学生自我推理和学习的重视,美国的教育以讨论为主,而不是老师高高在上,学生做笔记、考试时再重复下来。“当然,中国的教育也有很多自己的优势,比如我们把基础教育非常快地普及。但中国已经发展到了更需要创新的时代,相对应教育体制也到了应该改革的阶段。”
对话
邦德教育CEO:
我们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
“本土教育国际化”是本次论坛的主题,也是邦德教育一直在思索、探究和践行的课题。从深度游学项目的开发到厚德书院的横空出世,都体现邦德教育在这方面的努力。在论坛现场,笔者就本土教育国际化话题与邦德教育C E O李杰峰进行了简单对话。
问:你如何理解“本土教育国际化”,这与“国际教育本土化”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李杰峰:国际教育本土化是引进国外的教育资源,包括课程、师资、考核方式等等,比如考托福、考雅思。这些事情中国的教育已经做得比较多。现在我们提出“本土教育国际化”,是把对中国教育的整个理解对接国际的标准,跟国外系统接轨,让孩子能够从文化、知识、人生塑造上得到国际教育体系的接纳,最终成为国际化的人才。
国际教育本土化、本土教育国际化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过去,我们已经做了“引进来”的工作,现在要做的是“走出去”,进一步融入世界,让世界更加认可中国。本土教育国际化不会一帆风顺,也没有标准答案,却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一步。
问:在本土教育国际化方面,邦德教育有哪些探索可以分享?
李杰峰:邦德开展了很多年游学项目。我们的游学项目不是旅游为主,而是以学为主,一方面拓展视野,另一方面让学生深入到国外普通家庭、学生当中,感受在国外读高中、读大学是怎样的体验。一个朋友提到,中国人在硅谷往往只能做到L eader,但许多印度人却可以做到CEO。这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留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希望孩子通过游学的方式,更早地了解西方的文化。
邦德现在正在大力发展的厚德书院,也是本土教育国际化的典型代表。厚德书院是深圳市第一所定制教育学校,把全球性的教学资源与创造性的教育实践相结合,创设丰富多元、可供选择的课程,为每一个学生定制适合其学习与发展的成长方案。希望通过厚德书院的实践,能够为中国学生对接国际带来更好的选择。
文:庄树雄 欧伟
制版:梁建忠 黄丹 黄炽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 |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