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2-31 20:15 来源: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报 宋笛/文2016年12月28日下午1点,深圳南山区海天一路深圳软件产业基地5栋B座大会议室里正在进行马鞍山鼎泰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临时股东大会。
这次大会审议的重要议案是选举顺丰速运CEO王卫成为公司的非独立董事——经过半年的审核,顺丰速运借壳鼎泰新材上市的方案已经获得有条件批准,在表决完成后,只需要经过更名、敲钟,顺丰就将走完上市所有的流程。
表决过后,王卫毫无意外的以99.9971%的同意票占比成为了这家上市公司新一届的非独立董事。从这一刻起,王卫不再仅仅是一家从泥泞中成长起来的民营快递公司CEO,同时也是诡谲汹涌的资本市场中一家上市公司的掌舵人。
45岁的王卫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
在王卫身后的是顺丰一系列的转型,而在前方的则是资本市场的全景以及整个快递帝国正在出现的岔口和旁枝。2016年,整个快递市场的业务量超过了300亿单。
王卫始终需要不断地做出选择。
在王卫23年掌舵顺丰的商业生涯中,这样的路口并不少见,直营还是加盟?航空还是陆运?电商件还是商务件?
即便面临着挑战,在经历了一连串的选择后,顺丰速运终于成长为中国市值最高的快递公司,王卫也成为中国快递行业熠熠闪光的名字。
佛教徒王卫将这种成功视之为必然,“是上辈子积攒下来的东西”,王卫在顺丰的一期内刊中这样总结顺丰的成功,他认为相信偶然是源于无知。
这样的态度看起来充满了宿命论的味道,它及时刹住了彼时25岁的王卫在狂妄道路上的奔驰——在23岁创业成功之后,王卫曾经有过一段“暴发户”心态的时期,它也提供给了王卫理解成就的坐标,但这种态度并未化解掉王卫如所有人一样,对未知的不安。“危机感很重”,这是接触过王卫的人对于他的评价之一。2012年,王卫的危机感带来了顺丰的一轮转型。以顺丰商业以及冷链运输业务等一系列的新产品和新战略都是在这一阶段祭出,原有的公司组织架构被打散,建立成独立的事业部,在各个领域垂直发展。
三年过后,一些尝试被中止,一些尝试在王卫看来是不够成功的,还有一些尝试已经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2012-2014的这三年,不仅让这家公司的形象变得复杂起来,也让公司的内部经历了一轮新的波荡,以及成长。
2015年,顺丰进入了调整期,此前单独成立的事业部大多数又重新被划入了顺丰速运的旗下。
2016年,已经度过了一轮转型和调整的顺丰重新的站在了一个节点之上。借壳上市方案已经获得有条件批准,股东大会也已经召开完毕,法律意义上,顺丰已经是一家上市公司。随后的上市更名和敲钟仪式将会彻底的将这家公司推向资本市场,也推向了另一个开端。
2012年的决策
2012年的王卫察觉到了一些异样,这种异样来自于公司内部,也来自于市场。在过去的一年时间中,顺丰传统业务的增长率进入到了一个瓶颈期,同时,一些“自认为好的”服务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
无论哪一种异样,在顺丰超过20年的发展历程中都是罕见的,在完成从代理到直营制的改变后,顺丰以及中国第一波民营快递企业就伴随着中国日益频繁的商务往来而实现着快速的增长。
王卫将这种异样的原因归结为“脱离市场制定了一些过于自我的产品和服务”。
在顺丰传统业务遇到瓶颈期的背后,整个行业却在迎来最好的时候。2011年,中国快递行业业务量同比增加57%,这也是快递行业增速首次进入50%+增速的年份,在随后的5年时间中,整个行业几乎都维持了这样的增速。
让行业出现井喷的是电商的兴起。经过了数年酝酿的电商模式在2011-2012年迎来了一轮爆发式增长。仅以双十一为例,2011年双十一,淘宝网和淘宝商城共同完成了52亿元的销售额,而2010年仅有9亿元左右。到了2012年,仅天猫一个平台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92亿。
这让任何一家置身其中的企业都很难轻松起来。从2012年开始,顺丰一系列的转型在三年的时间中陆续释放了出来。
在王卫看来,2012年这个时间点开始这一转型是一个特别恰当的时间点,如果再早一点转型,传统业务还维持着大幅的增长,公司内部不见得会认同这种转型。
从2012年开始,王卫做出了一连串的决策,这些决策让顺丰这家公司的面目开始变得丰富,也变得模糊。比如顺丰商业部门的出现,让顺丰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商业领域,不再仅仅是单一的物流服务商。
这并非传统快递公司惯常会开展的业务,即时是顺丰始终对标的国际四大快递公司(TNT、DHL、FEDEX、UPS,其中TNT已经被FEDEX收购),也鲜有类似的业务开展。
在快递业务的类型上,顺丰也尝试做出了调整。此前顺丰以商务件为主,在转型的三年中,顺丰也尝试过扩大电商快递的占比数量。
但最终发现,顺丰已经形成的服务、价格体系与电商快递之间的融合并未达到意想的状态,一位顺丰工作人员所在的快递网点在2014年曾尝试大量沟通电商客户,当时顺丰能够给到的最低折扣是7折,但是电商客户却要求更多的优惠,折算下来接近于五折,鉴于直营对价格统一把控的特性,这个网点放弃了此前大幅扩张电商快递业务量的计划。
王卫辩证法
王卫乐于用辩证的思维来分析企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他似乎需要辩证法来缓解性格和思维中的矛盾和对立。比如他觉得顺丰下一阶段的变革思路是“不舍不得、大舍大得”,他还论述过“业务量”和“服务质量”的辩证关系,这种充满辩证色彩的分析几乎可以在他的每一篇文章中找到。
对于顺丰的转型也是如此。王卫曾经在顺丰的内刊中撰文论述过顺丰转型中的“谨慎”与“速度”的关系问题,在这篇文章中,王卫尝试寻找这两个词汇的契合点,“换个角度说,他们也有统一的地方”,王卫在内刊文章中如此说道。
在顺丰内部,有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士都是此前从一线成长起来的,正是这一部分人执行了从2012年以来顺丰转型的大部分措施。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这些人都有着非常强的执行能力,能够很快的将王卫的意图执行下去,但他们并非全能,在一些新的领域,知识结构的缺乏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顺丰也尝试过建立新的体系,让大量的新鲜血液在这一阶段流入顺丰,但是如何融合又成为了一个新的问题。新业务与传统快递业务体系之间就曾经发生过摩擦。
一连串的创新并非全部都获得了成功。王卫曾经表示:“2014年是顺丰创新最多的一年,但差不多有一半是不成功的。”
与王卫的“危机感”同样显著的是王卫的“谨慎和务实”,这种谨慎和务实让顺丰在试错后迅速的调整了方向。比如对于电商快递的态度,与2014年大步进入电商快递的方向不同,在今年的双十一,顺丰放弃了超过1000万单的电商快递件。“电商快递还是要做,只是希望能够服务一些更长期更稳定的客户。”顺丰相关人士如此解释道。
在2013-2014年,王卫曾经尝试调整顺丰的组织架构,包括供应链、金融等多个业务被分拆出来,组成单独的事业部。到了2015年年底,结构上的调整出现了回调。事业部改为事业群,除了商业和科技两个板块,其他的板块又重新划入了顺丰速运的旗下。
另一个时代
接触过王卫的人对于他时快时慢的语速颇有印象,在大部分时候,王卫都较为安静、沉稳,而在谈到顺丰的业务时,他的语速就会变得很快,动作变多,这让他看起来像是一个产品经理而非公司CEO。
尽管1976年王卫就随着家人移居香港,但王卫大部分时候不会用中英文交杂的形式进行表达。只有在说到极个别的专有词汇时,他才会用英文进行表达,比如BI(Business Intel-ligence 商务智能)。
王卫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甚至很少照相,目前网络上流传的多张照片要么时间已经久远,要么就是在公共场合被偷拍的照片。
王卫有自己保持“存在感”的方式。“我王卫向着所有的朋友声明!如果我这事不追究到底!我不再配做顺丰总裁!”在今年4月,顺丰快递员被打的视频流传出来后,王卫随即在微信朋友圈发出这样一句话。
即使隔着屏幕,接连三个感叹号所传达出的激烈语气依然能够被外界的人们强烈地感知。突然之间人们发现,这个惯于低调的商业人物还拥有着如此激烈的性格。
如果对王卫有所了解,便会对这种激烈习以为常。在顺丰内刊多篇王卫署名的文章中,这样的情绪并不少见,他还曾经在公司内刊的一篇文章中推心置腹的讲述了自己年少时曾有过的“暴发户”心态。
直到现在,王卫还保持着每年到一线去体验工作的习惯,这也是顺丰高层的习俗之一。在今年的双十一,网上曾流传着王卫在一线体验工作,和快递员合照的照片。
在超过20年的时间中,王卫对于业务的极度关注所带来的效果是明显的,它让顺丰在尽管经历过一系列不算完全成功的转型后,依然保持了明显的核心优势。
按照上市方案中的信息,顺丰的物流服务已经覆盖了电商快递、商务快递、冷链运输、普通货物和重货运输,甚至还包括对于物流系统和质量要求极高的医药物流和逆向运输。
作为国内最早进行航空体系搭建的民营快递公司,目前顺丰体系内已经拥有36架全货运飞机,同时还运营着目前国内民营快递唯一的货运机场,鄂州机场。在技术方面的投入已经让顺丰在无人机方面拥有了超过40项的专利。顺丰正在从此前小型无人机配送研发,过渡到中长距离,载重3吨以下的无人机配送方面的研发。
顺丰是一个热衷于标准的公司,多份快递行业标准的制定有顺丰的参与。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也是顺丰的价值所在——这家公司本身成为了国内民营快递企业可以对标的参考物,
与王卫对业务态度不同的是他对资本市场的谨慎,这家创办超过20年的公司直到2013年才首次进行融资,投资人为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以及中信资本。“我相信他们的加入,能让顺丰的底盘更加稳固,进而推动顺丰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境地”,王卫如此评价2013年进行的融资。
王卫所言不虚,在融资完成3年后,顺丰速运完成了借壳上市的大部分流程,站在了资本市场的门外,只待跨入。按照上市时的评估、顺丰的市值将会超过400亿,从市值、利润等多个纬度,顺丰都毫无疑议的站在中国民营快递行业的顶尖。
2016年,几乎所有行业前列的民营快递公司都走上了上市的流程,这一年注定成为了这个行业新的起点。
在过去持续数年的时间中,资本和互联网的新逻辑不断冲击着王卫此前一贯熟悉的业务逻辑。但这个已经出现数次变革的行业不得不经历这样的过程——如果没有电商模式提供的机遇,快递将会局限在商务件的狭小空间中,行业也会是另一翻光景。
而2017年则意味着另一个时代。如今,45岁的王卫就像22岁时那样,站在这个行业的新起点上,等待着下一个时代的到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 |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