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2-24 20: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23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23日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有关情况。据教育部教育督导局材料,截至2016年底,全国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县累计达到1824个,其中东部地区740个,中部地区556个,西部地区528个。
在完善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建设方面:完善全面通过的省(区、市)督导复查制度。对将要全省范围内通过认定的省份以市为单位,全覆盖随机抽取一定数量已经通过的县进行实地督导评估;进一步督促各地加快推进督导评估工作。
教育部对522个县进行督导评估认定。2016年,全国共有26个省(区、市)544个县级单位申报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522个县通过审核并接受实地督导检查。截至2016年底,全国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县累计达到1824个,其中东部地区740个,中部地区556个,西部地区528个。
据发布会所公布的材料,教育部对已通过基本均衡认定的13011个县进行监测复查。为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防止均衡水平滑坡,按照《暂行办法》规定,对2013-2015年通过国家认定的1301个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监测复查。监测结果显示,1301个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总体上略有提高。与2014年相比,2015年小学综合差异系数由0.420下降为0.407,初中综合差异系数由0.357下降为0.346。
此外,对未实现基本均衡地区进行过程性监测。为了解掌握尚未实现基本均衡发展目标地区的现状,对尚未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1200多个县均衡发展情况进行过程性监测。结果显示,中、西部地区分别有48.5%、54.51%的县尚未认定,将是攻坚难点地区,小学将是攻坚难点学段。
在成效与经验方面,通过督导评估,督促地方政府不断强化责任意识,统筹规划,政府主导保障投入,从教师配置、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到特殊群体关爱,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以及发展利益的全民共享。
一是义务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更加突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省级政府对市级政府绩效考核,各级政府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义务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得到落实。
二是经费投入得到保障。据不完全统计,4年来全国在义务教育阶段经费累计投入2.73万亿元,其中2013-2015年投入2.09万亿元,2016年投入6400亿元;全国近四年总投入中县本级资金1.6万亿元,占总投入的58.7%。
三是城乡教师共同发展。4年来全国共新补充教师约130万人,其中2016年新补充33.6万人;全国近四年新补充教师中,音体美科学信息教师22.8万人,占新补充教师总数的17.6%。近四年全国交流教师校长185万人,其中2016年交流51.5万人;全国近四年交流教师校长中,音体美科学信息教师22.4万人,占交流教师校长总数的12.1%。乡村教师岗位吸引力不断提升,制度化乡村教师补助成为常态,教师生活待遇不断改善。
四是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学校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校际、城乡之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更趋均衡。4年来全国共新建学校1.2万所,改扩建学校19.1万所,新增学位近2000万个,新增校舍面积3.4亿平方米,新增实验室、功能室697万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2839亿元,新增图书11亿册,新增计算机966万台。
五是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学校办学特色更加鲜明,校园文化建设更具特色,学生健康快乐全面成长,教育质量不断得到提升。
六是共享发展落地生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升学问题进一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关系体系更趋完善,特殊教育保障力度逐步加大,贫困生助学制度化水平和补助标准不断提高,义务教育的普惠性得以充分彰显,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
下一步,教育部要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保障经费法定增长,拓宽资源供给渠道。落实政策法规,确保义务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不断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拓宽资源供给渠道。以公平发展为原则,不断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二是统一学校建设标准,实施城乡一体发展。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结合“全面改薄”计划,加快改善不达标学校的办学条件。关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所引发的人口变动对义务教育的影响,认真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同步解决城区“大班额”和农村“空心校”问题。
三是精准补充教师队伍,重视学校管理改进。把校长和教师队伍能力水平提升和师资均衡配置作为工作重点,理顺校长教师管理体制、精准补充教师,全面提高校长和教师业务水平。始终坚持硬件软件并重的原则,重视学校管理水平提升。
四是推进巩固提升并重,全面提高均衡水平。对未达标地区,要加大统筹力度,强化目标责任。对于新通过认定县,要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长效机制,巩固均衡评估成果。基本均衡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应率先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推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 |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