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14 10:01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额15.4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5%;其中出口8.53万亿元,增长14.4%;进口6.93万亿元,增长24.0%;顺差1.60万亿元,收窄14.5%。这是继上半年亮丽的“半年报”之后,外贸持续巩固回稳向好势头。
从商品结构看,机电产品仍然是传统强项,前7个月出口4.87万亿元,增长14.2%,占比57.1%,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汽车、船舶、计算机及其零部件和手机等分别增长29.3%、16.9%、19.8%和11.4%。与上半年相比,进出口继续保持一致的增长势头,7月当月进出口总额2.32万亿元,进出口分别为1万亿元、1.32万亿元。其中,机电产品出口7400亿元,汽车、船舶、计算机及其零部件和手机继续保持两位数高增长,而计算机及其零部件增长小幅扩大,l—7月累计同比增长达到19.8%。与此同时,纺织服装等7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也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增幅达到12.3%。发挥传统优势,对于扩大出口仍然起到一定支撑作用。
从经营主体看,民营企业仍然是出口的主体,起到生力军作用。前7个月,出口4.01万亿元,增长17.3%,占比46.9%,较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去年为45.8%),继续保持出口第一大经营主体地位。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8.77万亿元,增长19.1%,占全国外贸总值的56.7%,较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从国际市场看,对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出口分别增长18.4%、15.5%、12.1%;对俄罗斯、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快速增长,增幅分别达到28.6%、24.2%、20.9%和13.9%。7月当月虽微幅下降,但势头、格局都没有改变,这是上半年以来始终保持高增长的一个重要特征。
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分析,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实现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几方面因素。
一是国际市场回暖。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加快,主要国际组织纷纷上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测。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 MF)7月23日公布的最新预测,2017年世界经济增长3.5%,比2016年提高0.3个百分点,创3年来新高。
二是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本届政府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文件,形成了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体系。各部门各地方狠抓政策落实,切实为企业减负助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政策效应逐步显现。
三是企业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加快。一大批企业从供给侧发力,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转动力、调结构,着力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标准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汽车、船舶、轨道交通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外贸新业态发展的营商环境不断改善,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出口增速明显快于整体增速,新动力培育成效初显。
四是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拉动我国进口较快增长。我国原油、铁矿砂、天然气、钢材、铜精矿等10类大宗商品(占我同期进口总额的23.5%)进口价格上涨11.2%—84.1%,进口数量增长3.4%—25.1%,因价格增长因素拉动进口增长7.3个百分点,数量和价格增长合计拉动进口增长9.8个百分点。
外贸稳,经济增长就会有了一支可靠的力量。这是外向型经济体的重要特点,也是全球化条件下应该发力的领域。尽管我们在内需方面有巨大的市场容量和空间,但外需不可或缺,仍然要在审时度势、努力开拓市场上保持稳定。从前7个月发展势头看,外贸持续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延续了上半年高速发展的好势头,其中,外贸格局保持稳定,特点比较鲜明,这是相对成熟的市场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加大进口,此举既平衡了内外需求,又在平衡各大贸易体之间的顺差和逆差中改善了双多边贸易关系,减少贸易摩擦,也就营造了一个相对好的外贸环境,这一点非常重要。
对于外贸来说,并不是只有大量出口才是好事,相反,扩大进口,尤其是我们急需的高技术、装备等的进口,能够提高附加值,改善生产生活水平,促进社会进步。这需要我们在这件事上形成共识,以推动外贸的健康发展。这一点在前7个月表现比较明显。
从全年来看,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国内综合要素成本不断上涨,订单和产业转移仍然较快,出口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保持进出口回稳向好势头的任务仍然艰巨。
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继续以“一带一路”统领对外开放,深化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狠抓国务院已出台各项外贸稳增长调结构政策的落实,加快创新驱动,深入推进“五个优化”和“三项建设”,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继续加大力度培育外贸新业态,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巩固和提升外贸传统优势,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努力促进外贸继续回稳向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 |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