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5-14 08:39 来源:观点中国
中国正处在发展的新的起点上,我们的任务是,激励那些看似弱小的事物成为强大的力量。对于处在艰难转型时期的中国来说,没有什么比抓住机遇更重要、更迫切的了。作者:丁竹元
编者按:国家主席习近平用“新常态”向世界描述了中国经济的一系列新表现,包括增速变化、结构升级、动力转变,指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新常态”既彰显了中国经济基本面的积极变化,也揭示中国决策层直面失衡调整困难的决心,对中国经济形势特点给出一种合规律的解释。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凸显,旧有模式难以为继,“三期叠加”的挑战清晰呈现。经济“新常态”,就是告别高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必须保增长和促改革同步推进,才能真正体现新常态之特质。中国网观点中国特别推出“常态常新话经济”系列述评,关注2015年以来“新常态”下“不寻常”的经济现象,阐述“新常态”派生的新机遇,展示中国在推进改革驱动增长中的一系列主动积极作为,为中国经济稳健发展建言献策。
月度关键词:创业创新
丁元竹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教授
近日,笔者和同事一起去北京中关村上地科技园区考察,在一个软件大楼,看到一家创办于2012年、当时只有10人的小企业,现在已经发展成为4000多人的大企业。进入他们的工作场所,看到在一个巨大的工作间中,人们坐在电脑前工作、研讨。这个年龄平均只有27岁的企业的员工们的状态给我们的是震撼和兴奋。年轻人才华横溢,企业充满活力。当时我就想,这是不是我们一直在说的“大众创新、万众创新”?是不是我们一直在讨论的经济发展新常态?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纵观历史,放眼世界,创新创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其意义就更加凸显。
杰里米·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出版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不小反响。《经济学人》评论道,人类已经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里夫金把21世纪的两种新技术--互联网和再生能源结合起来,探索人类未来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长期保持中速或低速发展可能会成为发展中的常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种问题和矛盾会暴露出来,创新创业也就提上议程。事实上,不仅中关村,深圳等创业者们也给当地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
当前,中国正处在发展的新的起点上,这个起点奠基在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国沿海地区承接了上一轮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承接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沿海地区发展起来了。沿海地区的发展确确实实是上一轮世界格局变化的结果。
眼下,整个世界格局又在发生一个重大的变化,在这个重大变化的过程中,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国内的空间布局,战略布局以及国际上的外交政策,它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正是这种空间的布局、改革和政策选择,支持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一盘大棋,必须从做活一盘大棋的高度来理解创新与创业,理解新技术革命。
就世界而言,当前经济形势处于低迷的实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接近尾声和第三工业革命刚刚启动这样一个转型时期经济自身的阵痛。一是在过去长达200年的工业化进程中,人类征服了自然界,损害了自然界;生产力发展造福了人类,改变了和提升了人类的福祉,也带来了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生态恶化。是不是可以把这样一个时期作为大转型时期,它不仅仅是一个五年计划或十年计划可以完成的,就像美国的大转型时期实际上历经50年。进入19世纪,全球发展和繁荣的中心从东方(主要是中国)转向西方(主要是欧洲),20世纪前半叶,则从欧洲(主要是英国)转向了北美(主要是美国)。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逐步走向衰退,美国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经济实力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处于主导地位,进入大繁荣时代。从历史大跨度看经济发展,也看到了全球经济的消长,此起彼伏,一个国家和地区没有永恒的繁荣,只有永恒的探索和追求。政策制定者要有大转型这样信念和战略,有长计划,短安排的战术。
创新创业,必须坚持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讲话中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互联网经济将成为创新型经济的主要形态和实施创新驱动和新战略的重要载体。我国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破题产业发展瓶颈,率先实现转型升级,引领国家科技经济占领发展至高点。
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有一个重要的技术,就是3D打印技术,这种新型铸造技术可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标准化机器大生产形成鲜明的对照。人工智能将代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也代表了计算机科学发展的未来,蕴含着国家产业变革和升级的重大机遇。3D打印技术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还将大大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也必将带来人口布局的革命,换句话说,城镇格局的变革。这一点对于理解当前的发展尤为重要。
2013年,中国物联网盈利近80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对于新技术和新的生产方式,中国有其后发优势。以物联网和人联网为基础,重新布局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城镇化格局,将是当代中国人担负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时刻记住,当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各种技术进步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它会产生工业革命以来的最强大的推动力和改变我们这个世界的物质运转形态。换句话说,“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制造”与“智能生活”结合起来,将形成新的社会分工、生产组织结构、消费模式、居住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因此,在制定新的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必须始终记住,不能再重复“资源消耗+牺牲环境”的道路,超越“自然资源+传统机器大生产”的思维模式,走出“利益个体+公地悲剧”的发展格局。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人们通常认为的那些不可思议的理想,将不可避免地实现。我们的任务是,激励那些看似弱小的事物成为强大的力量。对于处在艰难转型时期的中国来说,没有什么比抓住机遇更重要、更迫切的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 |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