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4-07 23:16 来源:互联网
菲尔斯所表示美联储一直在密切关注中国经济的变动,世界其他国家以及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将对其产生重大影响。苏格兰皇家银行也曾发过观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是广泛且深刻的,无论是对新兴市场国家还是对发达国家。
其一、出口和利润敞口。对于那些中国是其最大贸易伙伴的国家,受到中国大宗商品需求下降的影响而处境艰难。一些发达国家特定行业将受到影响,特别是德国和意大利。例如德国的汽车公司大众,戴姆特、宝马奢侈品生产商以及电信公司。
其二:银行系统敞口。一些国际清算银行报告,一些主要敞口集中于几家银行,韩国,意大利亚英国向中国杰出的大量外债。其影响不可小视。
其三:大宗商品的依赖。中国消耗了全球近一半的工业金属。经济增长放缓将会对供需关系产生影响并直接导致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国家,特别是依赖向中国出口大宗商品的国家处境尤其艰难。
其四:美元主导的固定收益资产投资对于石油美元的需求。大宗商品价格走低意味着石油出口商的利润下滑,以及进行固定收益资产投资的资金减少。
中国经济已从最糟糕的低谷恢复了向上攀爬的“气力”,社会各界应从经济继续下滑的“阴影”中走出来,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及其前景充满信心,并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各项经济建设中去。
从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3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回升了1.2个百分点,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回到荣枯线以上;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8%,比上月上升了1.1个百分点,为近两年来较大升幅,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制造业和非制造业指数回升意味着经济发展基础逐渐牢固,表明春节过后企业集中开工现象好转;也预示中央政府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推进了制造业生产和市场回暖。而制造业回暖又反过来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回升,尤其春节之后,由于各级政府去库存政策力度加大,房地产市场回暖明显,拉动了生长和消费增长。本人经常专注研究国际形势以及各国之间的动态,对外汇、股票、期货、现货大宗商品等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做单不顺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那么你可以关注水云老师微信:18207137861
更令人可喜的是,2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87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月份增速达到4%;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有所扩大。受部分工业行业出厂价格涨幅扩大或降幅缩小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环比和同比降幅继续收窄。此外,3月电力耗煤降幅收窄,钢铁、化工开工大幅走高,也意味着需求回暖和盈利改善已带动生产扩张。
随着国企改革加快推进,中国产业经济结构会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基础筑牢和经济发展面拓宽可期。
而且,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向好还具有较强的“后劲”,且这种“后劲”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潜力所在。尽管目前我国企业遭遇世界经济疲软影响,加之受劳动力供给不足烦扰,用工成本上升,融资存在一定瓶颈,经济效益下滑,企业转型升级存在一定困难,但中央政府自去年以来在减税让利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对小微企业纳税额多次提高,为企业减负上千亿元;
尤其全面营改增确定企业纳税额“只减不增”的税制改革方向,会进一步降低企业总体税负水平,使企业能减轻巨大资金压力。而且,随着行政审批事项不断精减,政府职能基本转型到位,市场化机制逐渐形成,体制性障碍基本消除,各种束缚基本解除,企业生存发展环境更加生态,这一切都为经济发展蓄积了能量,可以断言中国经济发展的“盛夏”一定不会太远。
我国是个大国,具有巨大经济潜力和内在韧性,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处在深入推进阶段,蕴含着扩大内需的强劲需求,中国地域幅员辽阔,产业类型多样,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和韧性。随着“双创”经济战略实施,国家鼓励发展养老健康服务业及旅游业,且出台了相应财税金融支持政策,一定能刺激信息、文化、健康、旅游等消费需求,节能环保、绿色经济等新消费领域也一定能获得巨大发展空间,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催生中会加快形成。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推进结构性改革正在源源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市场将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016年中国经济确定“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五大任务,将更加有利于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地增长。
去年中国对外经济上取得了累累硕果,这为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及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去年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取得丰硕成果,正朝着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目标而奋斗,高铁投资项目取得新进展,亚投行正式开业,为“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笔者寄语:
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活鱼会逆流而上,死鱼才随波逐流。在面对行情也是一样,百句空言,不如一个行动,精准策略,不如一次执行,世界上最残忍的不是野兽,不是刽子手,而是时间。市场中最可怕的不是没有行情,不是没有机会,而是茫然,一个不知道去哪里人,面朝哪个方向都是逆向,任何一个方向吹来的风将都是逆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 |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