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05 10:54 来源:东方财富网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今天发布报告,对昨夜欧美央行的表态进行点评,称美欧货币政策的分道扬镳只是全球央行在一致宽松的氛围中共处了超过6年之后逐渐开始分化的一个缩影。未来全球央行的骑行大队将慢慢的分成两个集团,前者是经济复苏较好的国家组成,而另外一个集团是依然受通缩和结构性问题困扰的国家组成,他们会继续降息来支撑本国经济。
报告全文如下:
欧洲央行昨天宣布,将隔夜存款利率从-0.20%下调至-0.30%;并将量化宽松计划延长至2017年3月底或者更长,并扩大QE资产标的,把地区政府债券纳入购买范围。 德拉吉表示 “今天的决定是为了确保通货膨胀率能向略低于2%的目标回升,因此锚定中期通胀预期。”虽说欧央行的最新宽松低于市场预期,没有下调再融资和边际贷款利率,同时也维持每个月600亿欧元的资产购买规模未变,但加大宽松的意味依然十分明显。而在大西洋对岸的美联储主席耶伦接连两天在华盛顿经济俱乐部和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评估美国经济前景,表示:“我目前判断,美国经济增长可能足以推动就业市场在未来一两年内进一步改善”。 “就业市场继续增长,再加上我对长期通胀预期依旧得到合理良好锚定的预期,增强了我对通胀回归2%水平的信心。”作为两周后美联储会议之前的最后公开表态,耶伦的讲话已经隐含着美联储会在12月加息的强烈意味。美欧货币政策的分道扬镳只是全球央行在一致宽松的氛围中共处了超过6年之后逐渐开始分化的一个缩影。
摩根士丹利全球经济研究团队在以前报告中对全球央行在过去3-5年的政策取向做出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通常我们看到自行车耐力赛都是排成直线骑行,且一般都是由强壮的队友轮流领骑,而不是齐头并进。这杨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风阻,据测算这样可以降低40%风阻。 而当快到终点前的冲刺过程中,运动员就试图脱离阵列。但这时候往往没有那么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因为他需要独自对抗强大的风阻。这时候他就需要考虑脱离的时间点,除了考虑他自身的能力之外,外界的风速风向也是重要考虑因素,看是顺风,逆风,或者是侧风。逆风显然不是超越的好时机;而顺风的时候大家都会加速,因此也很难有所突破;因此最好的加速和脱离大部队的时间点应该是侧风增强的时候。
面对全球经济衰退和持续疲软,全球央行在货币宽松的阵列中骑行了已经超过6年时间,高调的领骑者包括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央行例如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而其他主要经济体包括中国在内也在队列中跟进,并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跟随领骑者所带来的降低风阻的好处。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有所分化,复苏相对较好的经济体例如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已经开始有脱离大部队的想法,希望选择合适的时间点(侧风)退出或者缩减宽松。目前来看全球范围内,对发达经济体而言在超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刺激下,经济疲软的逆风已经有所减弱,而由于劳动力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复苏所推动的通胀温和复苏形成了侧风,为领先者脱离大部队提供了有利条件。美国,英国和日本未来都有收紧货币政策的倾向,其中日本虽然经济复苏程度最弱,但通胀水平已经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因此进一步增强货币宽松的意愿也不强。 新兴市场中的印度,俄罗斯,以及印尼等国由于通胀水平较高且经济转型较为迅速,因此未来货币政策也将回归常态化,甚至有加息的可能。
但也有另外一组国家依旧希望通过继续保持并留在现有宽松阵营中来抵御逆风阻力,发达经济体中包括欧元区和澳大利亚,前者主要受到通缩压力,而后者主要是“荷兰病患者”且受到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的冲击。而新兴经济体中,主要是东亚的中国和韩国等由于受国内通缩和结构性问题(产能过剩)困扰而有进一步降低实际利率的宽松需求。 因此对于这些国家而言,如果美联储在12月的会议上决定加息将不是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这他们在国内经济依然疲弱的时候将自己承受经济逆风的阻力。
未来全球央行的骑行大队将慢慢的分成两个集团,前者是经济复苏较好的国家组成,会通过加息来摆脱大部队,但问题是在进入加息通道之后会造成本币的大幅升值。如果升值幅度过大,对他们自身的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而言存在负面冲击。而且从外部来看,这些国家的货币(特别是美元)大幅升值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大发展中国家的融资成本和债务负担,从而拉长他们在经济泥沼中挣扎的时间。而另外一个集团是依然受通缩和结构性问题困扰的国家组成,他们会继续降息来支撑本国经济。在此过程中,这些国家会有意或者无意的实行不同程度货币贬值,从而向领骑集团输出通缩。这会在实际层面上迟滞那些希望通过加息来脱离大部队的领骑者,从而保证未来全球央行之间的分化不会出现极端性的两极分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 |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