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

地方经济“半年报”释放哪些新信号?

时间:2016-08-13 23:35    来源:中国网  

  “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以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进入“下半场”。从目前已经揭晓的各地经济“半年报”中,我们能读出什么?

  地区经济走势“分化”与“趋同”并存

  记者梳理各地已公布的上半年“成绩单”发现,地区经济走势“分化”与“趋同”并存态势仍在发展。

  重庆和西藏均以10.6%的经济增速居于首位;江苏、广东、山东3省GDP总量都超过3万亿元,分别实现8.2%、7.4%和7.3%的经济增速;河北、云南、山西以及部分东北地区省份经济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事实上,东北地区内部也出现了分化。例如,上半年,吉林省经济增速为6.7%,企稳态势相对明显。黑龙江、辽宁与之相比有一定差距,但两地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均较一季度有所提高。

  各省份经济“冷热不均”的背后,显示上半年构成中国经济版图的几大板块之间的增长速度差异在缩小。

  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区域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7.6%、7.8%、8.0%、2.2%,呈现出“东部企稳趋好,中部基本平稳,西部稳中有升,东北下行趋缓”的特征。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博士黄征学认为,从上半年看,东部地区转型引领,中西部后发赶超,东北地区则因政策“暖风”频吹,经济增长蓄势待发,几大区域整体协调发展增强。

  “东中部地区占到我国经济总量的3/4,目前来看,只要稳住这个基本盘,全国经济形势就能保持总体平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勇说。三大力量支撑区域经济发展

  各地经济“半年报”显示,发展新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投资是区域经济发展重要支撑。

  查阅各地统计部门发布的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新经济”是其中的高频词,各省区市对于新动能培育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以东部地区的上海为例,今年上半年,上海6.7%的增速保持在全国均线,稳住速度的同时,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服务经济占比首次跃过70%的“高杆”。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正成为各地经济运行新引擎。上半年,浙江节能环保、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辽宁沈阳的机器人产业在国产机器人市场占有率超过20%;陕西新能源产业增长1.4倍。

  与此同时,各地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五大任务不断加力推进。上半年,20多个省份签订了去产能责任书。吉林省针对涉企收费、融资难等问题连续出台多项措施,预计能减轻企业负担超过百亿元。黑龙江今年以来两次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可降低企业用电成本2.6亿元。全国22个有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省份全部开工建设。

  此外,扩大有效投资成为不少地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上半年,全国范围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特别是民间投资增速不断放缓,而在重庆,投资数据逆势上扬。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5%,民间投资增长9.5%,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工业投资持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为重庆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领跑”全国发挥了关键作用。

  因地施策确保总体协调发展

  上半年区域发展新亮点不断涌现,为中国经济这艘大船逆势而上,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有好打下了坚实基础。但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各地做好全年经济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说,东部地区转型早、见效早,民营经济活跃,但目前阶段新经济体量还不够大,需要进一步培育以对冲传统产业调整带来的压力;中西部地区过去几年发展很快,但转型后劲还要夯实。

  尽管最近两个月的数据显示,东北部分区域的结构调整显现了积极成效,但总体改革攻坚仍有不少硬仗要打。

 

  财税专家张连起说,调整带来分化,没有分化就没有进一步调整。但在认识到分化符合规律的积极一面的同时,也要避免部分地区、行业回落幅度过猛引发连锁反应,尤其是防止给社会预期带来冲击。

  王军建议,各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加力增效,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国企、投融资体制等改革,既通过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确保经济不失速,也要抓住科技与产业革命契机、积极培育新动能、加快发展服务业、不断激发经济活力。

  据了解,目前广东等不少省份都出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专家指出,各地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为引领,以新型城镇化推进为契机,不断全面深化改革,将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创造条件。(记者王希、陈炜伟、于佳欣)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地方经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