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8-18 13:37 来源:商务财经网
如果说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的“元年”,那么2016年无疑是 “三农”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新纪元”。
中国首本“三农”互联网金融行业蓝皮书——《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6)》(以下简称《蓝皮书》),近日已由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专家编写完成,并于8月18日上午,在社科院财经系学术报告厅正式发布。书中指出,自2014年起,我国“三农”金融缺口超过3万亿元,以网络借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手段,将成为缓解中国“三农”领域的金融供给短缺问题的主要出路。
一直以来,“三农”问题就备受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商业模式,依托互联网技术优势,大力推进“三农”领域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首次被提及。同时,相关政策也相继出台,“三农”互联网金融进入了规范发展的全新时期。
在此之际,社科院专家组践行理论结合实际,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历经十月,编写完成了2016年“三农”互联网金融行业首本蓝皮书。该书实现了首次对互联网金融切入“三农”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定量分析,为政府监管和市场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三农”互联网行业也随之进入了“新纪元”。
根据权威数据和实地样本调查结果,《蓝皮书》对互联网金融在“三农”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定量分析。书中计算得出,2014年 “三农”领域的贷款投入需求约8.45万亿,减去实际农户贷款余额5.4万亿,“三农”金融的缺口达3.05万亿。“三农”金融有效供给严重不足。
互联网金融在“三农”领域的应用,为这一困境带去了曙光。
《蓝皮书》表明,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手段,凭借技术优势,可以消除金融的地域歧视,积极吸引城市富余资金回流农村;同时,可以有效甄别具备潜在偿还能力的借款农民,将信用进行资本化,通过对缺乏信用记录和抵押品的农户进行授信和小额贷款支持,建立农户信用记录,为其获得传统金融服务打下基础。而移动互联网的加速发展,通过快速降低金融的营运成本,也为金融普及到贫困地区提供了更多的解决方案。
这也是业界首次对互联网金融切入“三农”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分析。
据《蓝皮书》统计,2015年我国“三农”互联网金融的规模为125亿元,“十三五”时期我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到2020年,我国“三农”互联网金融的总体规模将达到3200亿。互联网金融成为“三农”金融缺口的有效补充。
互联网金融助力“三农”,还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社科院专家认为,相比于一般金融,我国 “三农”金融的成本更高、风险更大,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展“三农”业务,亟需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例如,建立关于农户或贫困人群的开放使用的公共数据库,建立范围广泛的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在成本补贴、税收优惠、公共设施等方面提供更多政策支持等等。
除此之外,《蓝皮书》还基于翼龙贷的发展模式和已有数据,对“三农”互联网金融的规模、模式、路径等进行总结和政策建议。据《蓝皮书》主编称,这是课题组综合多方考量共同决定的。目前,中国专注“三农”领域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不足十家,而翼龙贷已深耕农村长达九年时间,积累了数十万户农户的数据,并且其占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的市场份额达到80%,是“三农”互联网金融的绝对主力。
责任编辑/张小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 |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