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

中融基金吴刚:市场利率很难预测 但不会持续大幅走高

时间:2017-05-27 14:09    来源:中国财经网  

  近日,证监会对于通道业务的表态引发了整个资管行业对商业模式转型、风险管理甚至市场流动性的热议。对此中融基金创新业务投资部总监吴刚表示,延续此前对于资本市场业务正本清源的观点,在资管行业回归本源的过程中,一些符合增加直接融资比重和社会融资比重的金融工具反而能够获得加速成长的机会。

  金融业的OEM

  通道业务到底是什么?吴刚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如果把金融业和制造业比的话,通道业务就是OEM(代工)业务。即资金、资产均来自于银行等委托机构。资管机构所设立的资管计划仅扮演资金流转工具或投资载体职能,并不产生实际投资决策行为。

  去通道对资本市场的冲击有多大?

  吴刚表示,影响主要还是在心理预期层面,因为大多数通道业务还是主要投向非标类资产,而不是股市债市,还是以正本清源为主。在有效市场下,A股市场还是看上市公司的整体利润增速和估值情况。我们也看到,在这一波调整中很多扎实的行业和企业不但没有调整还创出新高,所以正如监管机构所言,资产管理机构要回归本源,做出主动的风险定价和行业公司估值,还是在市场中能够获得收益。

  对于外界估算的26万亿通道业务规模,吴刚表示,如果把通道业务拆开,比如银基、银证业务,至少经过银行的资产管理产品,证券或者基金的资产管理产品,如果非标准化投资业务还可能加一层信托产品,这里面至少嵌套了2-3层产品,所以真正的规模不一定会有这么多。

  至于A股很多通过通道来做的员工持股计划、定增计划,以后会不会受影响?吴刚认为,这类业务不能单纯的定义为通道,应该定义为金融工具的有效使用。因为资产管理机构天然的机构属性,能够带来相对专业的服务和较高的机构信用,但是不能委托人说买多少怎么买就要怎么做,资产管理机构要有一些专业度,而且这类业务是具有实际需求的,正如国家2015年股市震荡鼓励产业资本增持是一样的,参与到持股计划、参与到定增就是支持实体经济直接融资,本身是鼓励的。

  市场利率会否持续走高

  去通道业务是金融去杠杆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四季度起,随着债券市场的调整,金融去杠杆即已开始。4月商业银行报表规模罕见收缩,多个信用扩张指标增速放缓。与此同时,M2、信贷、社会融资等多个实体信用扩张的指标,在近几个月都出现了增速放缓的情况。本周一,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一年期品种利率报4.3024%,首次高于一年期贷款基础利率。吴刚表示,今年的利率走势已经随着MPA等监管考核迎来了一波上涨,如果经济平稳运行的话,那么利率大幅走高会压抑经济的活力,所以从反证法来看,现在的利率应该会稳住,但不排除如一些风险事件出现造成的短期大幅波动。

  金融机构在去杠杆的过程中,可能短期需要补充一下流动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前一段时间,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甚至高于一年期贷款利率,这个现象肯定是不正常的,因为持续下去银行是亏钱的。因此利率的短期形成方式主要还是市场化的一种调节。中长期来看,随着银行端的利率回归本源,它还是会寻找到一个均衡的方向。就像指数点位很难预测一样,我们也很难去预测利率的平均水平,利率本身是为获得资金的一种投入产出的方式,银行或者企业,为了更高的资产价格,他会愿意承担一定的利率,但最终会达到一定的均衡。

  内容来源:央视《市场分析室》

  中融基金创新业务投资部认为,通道业务的加强监管延续了团队此前对于资本市场业务正本清源的观点,在市场调整的过程中,一些符合增加直接融资比重和社会融资比重的金融工具反而获得了加速成长的机会,根据wind和中融基金创新业务投资部的统计,2017年一季度同比可转债的发行量从180.9亿跃升为307.1亿,增速达到70%,可交换债发行量从24.3亿跃升至75.6亿,增幅达210%,若考虑在二季度迅速增加的大盘金融和蓝筹的发行预案,发行规模可能更大。中融基金创新业务投资部始终坚持精品投行、创新资管的理念,即使在市场调整过程中,也认为坚持支持实体经济、增加直接融资比重的定增、含权债、新三板、新股与非标业务仍具有较大机会。

  

 

  

 

  (数据来源:Wind、中融基金创新业务投资部)

责编/小艾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中融基金吴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