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

中小商业银行为什么哭了? 躺着赚钱的日子将到头?

时间:2017-10-01 17:22    来源:一语新金融  

  说到银行,在金融圈那都是坐拥“头把交椅”的存在,是动一动手指头就能搅动整个金融市场格局的人物。高大上的营业厅、惊人的资金数据、规模庞大的业务线、纷繁复杂的业务模式……无不诠释着,这就是金融的招牌。

  但是随着互联网地崛起及金融生态圈地扩大,银行身上的光环也在逐渐淡去,尽管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内的金融新秀还无法真正与银行抗衡,但是它们身上呈现出来的潜质足以让银行惊出一声冷汗。

  如果再继续保持“天朝上国”的姿态和“闭关锁国”的策略,那么银行迟早会成为众矢之的,“躺着赚钱的日子”也终将到头。因而,对于银行来说,想要拥有现在的“荣华富贵”,积极转型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中小商业银行很忧伤

  在银行的世界,有一种存在叫商业银行,它是银行的一种类型,职责是通过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其主要的业务范围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以及办理票据贴现等。一般的商业银行没有货币的发行权,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集中在经营存款和贷款业务。

  在四大行的挤压下,中小型的商业银行在市场中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随着监管对放贷和同业的限制,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急速萎缩,而自身又缺乏及时造血的能力,在内外夹击的压力下,商业银行在市场的地位一落千丈。

  据毕马威银行业调查报告显示,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向下渗透和金融产品创新化需求提升,商业银行不仅增速呈现疲态,上涨幅度更是进一步减缓。2015年度,商业银行全年累计净利润仅约1.6万亿元人民币,虽比2014年增加378亿元,但增速大幅下滑7.3个百分点。

  而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中小商业银行的境地愈发尴尬。多位股份制银行高管坦言,受今年以来监管升级、金融去杠杆等因素影响,上半年股份制银行的营业收入增长不佳。半年报显示,25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12家营收负增长,另有5家增速逼近于零。尽管出现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是营改增带来收入确认方式变化,但剔除这一因素后,营收增长不佳仍值得关注。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金融去杠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预计接下来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仍居高难下,对商业银行营收的影响仍然存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商业银行的萎靡主要有六方面的原因:

  第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加速转变,商业银行外延增长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在高投入、高产出的经济增长模式下,中国商业银行走出了一条“融资→放贷→再融资→再放贷”的典型外延扩张路径。但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银行业长期以来经济高增长带动信贷高投放、以信贷高投放促进经济高增长的经营环境渐行渐远。

  第二、利率市场化加快推进,商业银行以存贷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经受挑战。历史经验表明,无论是美、日等发达国家,还是巴西、智利等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业都遭受了较大冲击,甚至有部分银行破产倒闭,中国商业银行亦不例外。

  第三、金融市场深化发展,商业银行传统业务面临冲击。随着“金融脱媒”加剧,银行信贷占社会融资总额的比重逐步趋于下降。可以预计,商业银行将面临优质客户分流、贷款增长受限、负债不稳定性增加等诸多考验,存、贷、汇等传统业务增长受到渠道分流的巨大挑战。

  第四、审慎监管成为主流,商业银行外部资本约束日趋强化。我国将在目前“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体系基础上,逐步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引入监管新工具。

  第五,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商业银行同质化经营格局难以持续。中国商业银行无论规模大小,都具有很强的“做大做全”倾向,经营呈现高度同质化的特征。

  第六,客户需求深刻变革,商业银行服务能力亟待提高。商业银行亟需加快产品渠道创新,来提升服务能力和效率,满足客户对银行服务需求由单一到复合、由标准化向定制化的重大改变。

  剧情大反转

  对于中小型的商业银行来说,在市场的资金端和资产端的争夺能力十分有限,在银行业中也是一种尴尬的存在,因而它们只能选择转型。

  那么,转型的方向在哪里呢?金融科技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金融科技是近一两年金融圈内的头号焦点明星,除了时常占据媒体的头号头条外,朋友圈也是频频刷爆存在感。金融科技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一系列技术创新,全面应用于支付清算、借贷融资、财富管理、零售银行、保险、交易结算等六大金融领域,是金融业未来的主流趋势。

  由于技术优势影响,金融科技方面呈现突飞猛进。互联网消费金融2015年交易规模达到2356亿元,超越2013年60亿元几十倍;网贷行业累计交易额达到1.95万亿元,同比增长达100.4%;第三方支付也同样毫不示弱,2016年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及移动支付业务分别达到了663亿笔、金融54.25万元和970.51亿笔,51.01万亿元。

  有金融学者认为,金融科技在金融业的应用,创新了服务手段和方式,提高了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提高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金融业能够对客户进行画像并实施精准营销,提高了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渗透率和效率,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也可以让金融风险防控工作变得全天候、无缝隙。

  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互联网化仍然停留在表面的1.0时代。从目前来看,银行尚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移动智能化系统,此外,客户关系、风控和创新能力的缺乏也是银行挺进互联网的一大阻碍。而另一方面,虽然金融科技企业这些年扩张脚步神速,不过在拥有相对出色的大数据风控、产品研发、客户维护等优势同时,却又缺少了像银行机构金融牌照、社会信用等传统的金融市场基础。廖理认为,两者各有长短,并且各代表一块市场。所以与其说是对手关系,倒不如形容为互补更为贴切。”

  公开资料显示,截止目前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企业之间已至少展开25起合作。并且自2017年开年以来,众多国内一线金融科技企业,也纷纷加入到这支“合作大军”中。双方合作内容不仅包含快捷支付、安全认证、资金结算的支付领域;涉及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一类的零售领域;还有基于2C用户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和小微企业融资等等。

  转型金融科技,商业银行的操作方式一般有两种:直接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或者是直接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在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方面,四大行已经迈出了步伐:

  2017年3月28日,中国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宣布战略合作。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均亲自出席。按照协议和业务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共同推进建行信用卡线上开卡业务,以及线下线上渠道业务合作、电子支付业务合作、打通信用体系。

  6月16日,京东金融集团与中国工商银行(行情6.00 -0.83%,诊股)达成金融业务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京东金融与工商银行全面业务合作。双方将在金融科技、零售银行、消费金融、企业信贷、校园生态、资产管理、个人联名账户等领域展开全面深入的合作。

  6月20日,百度与中国农业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合作领域主要是金融科技、金融产品和渠道用户,双方还将组建联合实验室、推出农行金融大脑,在智能获客、大数据风控、生物特征识别、智能客服、区块链等方面探索。

  6月22日,中国银行(行情4.12 -0.48%,诊股)对外宣布,“中国银行-腾讯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挂牌成立,二者将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建普惠金融、云上金融、智能金融和科技金融。

  而最近,中行宣布与腾讯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中银香港与腾讯科技还签署了《腾讯科技——中银香港合作协议》。

  由于中小商业银行体制及线上场景、数据的限制,其一直难以实现普惠金融,其在线下获取资产的机会十分有限,布局线上成了急迫的大事。而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场景、征信、风控、获客等环节与银行传统的获取方式还是有很大差异,如果中小商业银行自行布局线上,除了成本较高之外,效果也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状态,因而与在互联网获客、大数据风控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的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成为了商业银行的首选。

  不过也有一些商业银行选择自己成立金融科技公司,直接服务于银行体系,典型的商业银行就是兴业、招商、平安、光大等。如招商银行(行情25.55 +1.39%,诊股)也着手打造金融云,其“招银云创”走定制化路线,金融云不局限于IT服务,还包括金融业务。

  殊途同归的“结局”

  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两个不同专注的金融业态,却因为双方的优劣互补走到一起,这也成为了行业的主流趋势。

  据悉,农行总行已下发通知,在全行启动推广工作。目前,农行16家分行已完成470台设备的改造、上线工作。除了农业银行外,2016年,招行也在全国106个城市近千台ATM机上实现了“刷脸”取款的功能……金融科技已经成为了银行业未来极力布局的常态。

  不过据了解,目前银行与金融科技合作还是非常初级,一则是银行对金融科技的不信任,体制也很难将金融科技融合进来;另外,金融科技目前也没有真正成熟,无法达到改变银行业态的决定性力量。

  资金成为了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桥梁”,也促成了双方的共赢,但是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却未局限在资金端。

  那么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还有哪些方面有合作的机会呢?

  1、打造线上获客能力

  以前,银行主要通过布局网点以达到获客目的,但线下获客需要长时间和多资源的投入,获客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另外,线下物理网点服务区域有限,这意味着其获客效率受到先天制约。而金融科技公司则主要是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提供线上获客服务,通过标准化的操作大大降低获客成本,而且通过精准的大数据分析和定位,可以大大提高获客效率。

  2、建立大数据风控体系

  在互联网3.0时代,银行等金融机构比拼的往往是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结合体,特别是风控这条生命线。以往,中小商业银行基本都使用标准的人工流程进行风险控制,尽管在安全性上比较稳健,但缺点也很明显,耗时长、成本高、无法形成大规模审批、征信不完善等,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下服务的“下沉”人群。然而,金融科技公司通过大数据建立风控模型,并经过数年的数据完善,能够较好地进行风险评估,它能够有效地与银行风控形成互补,弥补小额信贷领域的“短板”。

  3、创新产品,提升用户体验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才是最重要的,甚至技术体系的建立都是以此为标准。京东金融联合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推出业界首张以“信用”作为主题权益的联名卡就是为了增强用户新鲜感和体验感,这种信用卡覆盖了更广的线下使用场景,能够帮助年轻人建立属于自己的信用体系。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大势已定,但真正用好金融科技创新这把“双刃剑”仍需时日。“需要把握好金融科技创新与风险监管的适度平衡。”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表示,在金融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借鉴“监管沙箱”、监管科技的理念,建立具有包容性的创新管理机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应用试点、产品实验,让所有金融产品创新“走得动、行得通、坐得正”;另一方面,通过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的并行互补,行政监管和自律管理的有机结合,建立金融科技风险全覆盖的长效监管机制,让监管部门对金融科技创新“看得到、穿得透、管得住”。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中小商业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