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

奇子向钱: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 安全是平台立足之本

时间:2017-12-06 17:41    来源:互联网  

   “是否打破刚性兑付”这一多年悬而未决的争论,终于有了定论。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发布了我国资管业务首个统一的监管标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针对资管业务存在的多层嵌套、杠杆不清、监管套利、刚性兑付等问题,设定了统一的标准规制。

  《指导意见》明确了打破刚性兑付的监管要求,要求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并且给出了刚兑的认定标准和分类惩处。业内人士认为,实行净值化管理后,银行理财将不再是没有风险的投资产品。

  到底什么是刚性兑付?这一概念最初是对信托公司的业务约束,在信托这一新业务引入国内金融服务市场时,为吸引投资者参与新业务,监管部门要求信托产品到期后,信托公司必须分配给投资者本金以及收益。当信托计划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信托公司负责兜底赔付。

  在我国,金融投资市场还不够成熟。无论是银行、信托等传统金融机构,还是新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投资者,都习惯于刚性兑付,缺乏合格投资者应有的风险自担的风险意识。正因如此,即便监管层早在2013年8号文《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和2016年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都明确提到“打破刚性兑付”、“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仍有很多平台冒着风险、以此为噱头吸引用户,“刚性兑付”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不成文的行规。

  在奇子向钱CEO吴昊看来,《指导意见》的发布有效防止了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爆发。打破刚性兑付,从表面上看会在短期内引起投资者的恐慌和抵触,带来短暂的剧痛。但是如果一直保持刚性兑付,则会引发道德与投资风险,扭曲金融服务与投资行业原有的纯粹市场属性。所以,打破刚性兑付是一个成熟的金融投资市场的必经过程,正如互金行业现有的健康发展,是得益于监管层不断加码的监管力度和肃清行业的决心。

  打破刚性兑付,并不意味着投资者的资金安全无法得到保障,风控才是金融的本质。受传统观念影响,在普通老百姓心中,银行成了刚性兑付、保本保息的代名词。即便受到降准降息的影响,银行的存款利率或者理财产品收益都不容乐观,甚至跑不赢通货膨胀,仍有不少人愿意把钱存入银行。但银行并不是百分百安全的,银行也有破产的可能性,而且随着《指导意见》的落地,银行的理财产品(表外资产)也打破了刚性兑付。银行之所以一直是安全的代名词,是因为银行的风控做得好。

  “联网金融等新金融的兴起,拓宽了投资渠道,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打破刚性兑付的大环境下,培养投资者‘自负盈亏’市场思维的教育不容忽视,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做好风控,保障金融市场安全稳健的运行,才是赢得投资者信任的关键。”吴昊表示,奇子向钱从成立之初就保持着对金融的敬畏之心,把资金安全放在第一位。在不断完善风控体系的同时,一直恪守互金普惠金融的本质,坚持小额分散原则,为投资者甄选小额优质资产,有效分散风险,在合法合规的框架下稳重中前行,让用户安享收益、真正实现财富增值。

  长远看,打破刚性兑付无论是对投资者还是行业都是利好的。当投资者透过“保本保息”的繁荣假象,真正正视投资风险时,就会在投资时更加谨慎的从不同维度去考量平台,而不是一味跟风追逐高收益却忽略风险,这对不断提高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行业而言,打破刚性兑付也有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有效防控风险。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奇子向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