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

配套产业与核心产业双管齐下 为特色小镇注入生命力

时间:2018-01-03 16:10    来源:中华网  

   在生命进程中,是什么让人保持幸福?你对生活的期待是什么?小康社会、精神充实、智能科技…回答有很多种,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别致的场景,那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国家领导人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关注的光圈变大、对焦更精准。

  促进特色小镇蓬勃健康发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解决中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举措。

  2016年7月,住建部、财政部和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随后,住建部又于2016年10月和2017年7月分别公布了第一批127个、第二批276个特色小镇名单。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地方的探索下,各地特色小镇来势汹汹,一哄而上、错误评估、跟风建设等情况随之而来,导致新型城镇化建设屡受挫折,饱受城市病困扰。特色小镇成功建设的核心秘诀,在于两个字——“产业”,配套产业与核心产业双管齐下。

  

 

  网络配图

  “城市病”进入多发期和爆发期

  倒逼城镇化向重点发展特色小镇转变

  1995年以来,中国城镇化经历了历史上最快的发展阶段,同时也带来一个更令人头痛的问题——市场房价进入快速上涨甚至暴涨期。

  之后的几年间,中国城镇化区别于初期的“造城运动”,掀起新一轮建设时期。新型城镇化之“新”,就是真正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进城人口权益的市民化上来。

  截至2016年年末,中国的城镇化率已达57.4%。有专家预计,中国城镇化率将在未来15年内突破70%。

  社科院曾发布蓝皮书称:按照世界城市的发展规律,当城镇化率达到40%—60%,标志着城市进入成长关键期,“城市病”进入多发期和爆发期。

  全国各地方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有多达30个城市总人口突破800万大关,13个城市突破1000万大关,北京、上海人口则超过了2000万。人口的快速膨胀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居民幸福感下滑、权益不均衡等大城市病症。

  在这种形势下,未来的城镇化道路需要一系列创新和转变。

  

 

  网络配图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特色小镇已经成为城镇化的一种重要模式。美国的城镇化先是经历了一个人口、产业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后又经历了一个郊区化的过程。如纽约的格林威治小镇、旧金山的风险投资小镇,这些小镇提供了中心城区不可能提供的优越环境,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郑新立表示,城镇化的方向要由重点发展大城市向重点发展特色小镇转变。

  产业是特色小镇的灵魂

  配套产业与核心产业为城市注入生命

  特色小镇建设正处于野蛮生长、快速扩张阶段,但“一窝蜂”式的开发热,导致出现千城一面、流于形象工程等问题。

  有些特色小镇“房地产化”倾向明显,很多开发商缺乏产业抓手,导致一些项目毫无“特色”可言,甚至慢慢成为空城、死城。

  产业是特色小镇的魂,一个蓬勃发展的特色小镇尤如一个生命体,需要配套产业与核心产业,才能呼吸、吐故纳新。

  

 

  金诚特色小镇效果图

  以金诚为例,金诚特色小镇以核心产业为发展基础,同时提供丰富的配套产业,让59个特色小镇的每个小镇如同一个现代化城堡,健康、自如运转。

  金诚集团董事长韦杰说:特色小镇不是地方债,也不是变相房地产,而是以核心产业为发展基础,同时提供丰富的配套产业,为特色小镇注入生命力。

  目前,金诚在产业板块形成三条主线:第一条线,以文化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的小镇的打造;第二条线,以智能制造为核心产业的小镇项目;第三条线,为配合现代服务业和消费提升,倒逼提升农业。

  天门仙境小镇、汨罗诗歌中华小镇、盱眙龙虾小镇、高邮光明小镇、湖州文兴综合体、无锡太湖人鱼小镇项目…

  金诚从创办至今,挖掘每个小镇产业特色,融通一、二、三产,构建全生态链小镇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解决当前主要矛盾,离不开“城市化”与“产业化”。产业与城市是什么关系?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可否认,每一次产业的提升或变迁,都为城市发展带来全新动力;而每个城市的人文积淀、科技基础则为产业烙上不同的印记。

  “人、产业、城市”三位一体,产业让城市更丰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责编/小艾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配套产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