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

为什么说新加坡经济衰退是历史必然?

时间:2016-11-22 15:59    来源:中国经营网  

  据媒体报道,新加坡2016年第三季度失业率为2.1%,和第二季度持平,当季失业人数约4100人,少于第二季度的4800人,但总体就业人数在经历过去两个季度的小幅增长后有所缩水,特别是制造业的就业人数已经连续8个季度缩水。2016年第三季度新加坡的经济同比增长0.6%,环比大跌4.1%。数据一经发布,新加坡元对美元汇率应声下跌,当日跌幅达0.69%,甚至有媒体因此惊呼新加坡经济要“崩盘”了。

  说新加坡经济崩盘,当然有危言耸听博眼球的成分。但是新加坡的经济衰退却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新加坡政府经常性将一些经济数据上的衰退现象称之为“技术性衰退”,意即指从统计数据上来看,新加坡经济出现了衰退,但实质上并没有进入衰退,只是因为统计的时间节点或口径等原因造成的。但是新加坡所谓的技术性衰退最早见于2003年左右,后来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强,特别是在2008年以后,几乎成为了每年都有的常态。当技术性衰退变成长期性时,我们应开始考虑其非技术性成分的原因,是否衰退真的已经发生,而且短期内不可逆。而不是再用技术性作为挡箭牌和安抚人心的工具。

  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国际就已经有声音认为新加坡经济将陷入衰退,因为其他“亚洲四小龙”经济增长都出现了显著的下滑。但是新加坡不同于韩国、台湾等其他经济高速增长地区的一点是,新加坡更加依赖于港口和服务业,制造出口在其经济占比并没有其他地区那样高。所以当中国改革开放迎来快速发展之后,其他制造出口业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和中国大陆形成了竞争关系,并不断被大陆所蚕食。而新加坡则受益于中国大陆的高速发展,源源不断的油轮和货轮从马六甲经过,新加坡在经历了短暂的下滑之后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高峰。

  但是新加坡当年的衰退根源却并没有消除。首先,受地域狭小的因素限制,新加坡始终也只能发展外向型经济。那么当世界经济出现衰退的时候,全球需求不振和经济危机就会在外向型的新加坡经济上成倍放大体现出来。而不同于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在出口不好的时候还能发展内需,新加坡除了淡马锡几乎拿不出任何可以抵御经济危机的硬货。所以对于服务业占经济比重高达2/3的新加坡来说,全球贸易的长期不景气和能源价格的持续走低,不仅对新加坡服务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其经济也在较长时间里会处于下滑区间。

  其次是新加坡赖以为生的交通优势正在丧失。新加坡坐落于马六甲海峡东端,世界上1/4的贸易和能源从这里经过,是“东方十字路口”。就凭这个,资源贫乏的新加坡成了东南亚的经济中心。但一方面,自2010年起,新加坡的世界第一大港位置被上海替代。且上海建立自贸区之后,其吸引力继续增强,两者差距仍在不断拉大。另一方面,中国正准备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连接两端的铁路,如果成行,今后的货运将可以实现绕过马六甲海峡,新加坡的咽喉作用将不再重要。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新加坡发展的核心因素交通优势一旦不在,新加坡必然会加速衰落。

  此外,新加坡的人口政策改变也对新加坡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报道中提到,新加坡整体工资占GDP比重已经高达43%,超过了以往历次经济衰退进入拐点时的数值。可以确定,新加坡经济已经进入衰退和萧条周期。实际上,这很大程度上说明新加坡的工资太高了,高涨的薪资挤压了利润率,也会侵蚀到出口商的竞争力,使得新加坡经济出现了内外交困的情况。

  而这一祸根是早年其人口政策所埋下的。新加坡曾经是移民政策最开放的地区,但是由于在大量移民涌入的同时,该国在基础设施、通货膨胀、收入不平等方面承受压力,公众舆论转而反对这种政策。新加坡政府不得不提高了门槛,以限制移民的流入。然而新加坡人口出生率只有1.2,远低于2.1的人口置换率,而且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之一,如果不引入新移民的话,那么新加坡将面临劳动力持续减少而同时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量子基金创始人之一的罗杰斯多年前就警告说,如果新加坡过于收紧移民政策的话,那么“在未来10至20年内新加坡将成为一所养老院”。考虑到届时在赡养老人方面必须花费更多的资源,他认为新加坡将会发现自己很难发展和与其周边国家相竞争,而且历史上每一个强烈抵制外来移民的国家都将步入衰退之中。现在来看,新加坡正在走上罗杰斯的预言道路。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新加坡经济衰退是历史必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