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1-01 19:37 来源:中国客车网
2016年10月22-24日,2016 (第十一届)动力锂电池技术及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合肥举行。论坛以“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技术”为主题,就硅碳负极、富锂正极材料、高镍多元材料、三元材料的安全性、新型电解质等课题进行了多方研讨,集中探讨了实现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各类技术思路及研究成果。
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主办,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新材料产业》杂志社共同承办。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程院院士陈立泉、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吴锋、合肥市副市长王翔、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等领导嘉宾出席,300余位全球电池研究领域顶级权威专家和青年骨干人才参加了论坛。
论坛主席吴峰教授致开幕辞 论坛主席吴峰教授在开幕辞中表示,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已经从市场导入期转向快速发展期,形成了从材料、生产设备到电池制造、电池回收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安全可靠性和寿命均得到了较大幅度提升,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和市场。不过,吴峰也坦言,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发展道路还有许多艰难曲折,需要从业者披荆斩棘。本次论坛正是本着聚焦锂电产业、纵览全球态势的宗旨,致力于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交流合作及发展的平台。
合肥市副市长王翔致辞 合肥市副市长王翔在致辞中指出,目前,合肥市已经形成了电动汽车、整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聚集了以国轩高科为代表的上下游企业六十多家,在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锂电池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动力电池企业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在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的引导下,继续提升锂电池的品质及安全性能,促进行业向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表示,多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下,“动力锂电池技术及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已经成为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及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平台,深刻影响着中国的能源储存技术及使用方式。当下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一是社会形态由“拿来复制”走向“创新制造”;二是经济形态由“高速增长”走向“有序发展”;三是文化形态由“舶来文化”回归 “中华文化”。在这个伟大的变革时期,为社会进步提供动力的能源技术也正在悄然发生着伟大变革。国轩高科一直专注于动力电池的研发与制造,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组建了美国、日本、欧洲、上海和合肥五大研发平台,广纳全球科技贤才,并正与国内外重要的科研机构、知名院校协同创新,共同推进动力电池的技术进步。动力电池技术能够突破瓶颈,不仅直接影响到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人类社会必须从使用化石能源走向使用清洁能源,这既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也是环境健康的必然需求。“我们期待,在接下来两天的讨论中,各位专家能奉献更多的智慧,聚集更多的思想,产生更多的火花,促进国内外科技及产业交流合作,推动动力电池的技术进步,带领中国新能源产业走上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本次论坛上,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吴锋、中国电力研究院电工所研究员来小康、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泓、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18 研究所研究员肖成伟、复旦大学教授傅正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春华、北京大学教授夏定国、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郭玉国、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动力电池领域首席专家王芳、美国休斯敦大学教授姚彦、日本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研究员周豪慎、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吕力 、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电池研究室主任刘俊、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研究员杨晓青等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学者,就高性能二次电池、电力储能应用、锂空气电池、电池安全、车用动力电池、金属锂薄膜电池、金属镁电池、高镍正极材料等学术课题,带来了高度专业的科研成果和技术研究与展望。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高级院士Emilio Bunnel及Khalil Amine分别介绍了阿贡国家实验室的能源存储创新规划并展望了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未来体系。
国轩高科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续来 国轩高科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续来对高比能电池的高安全设计要求进行了阐述,认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是实现国家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电池正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核心,“国轩高科正在构建全新的产业生态圈,希望与各位行业同仁一起推动整个产业的进步。”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程院院士陈立泉 论坛最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程院院士陈立泉进行了总结发言。他首先对论坛主办方、承办方表示感谢,并表示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会议,“新能源产业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点产业之一,希望随着行业发展能够真正实现‘留住蓝天去雾霾’。”
与会嘉宾参观国轩高科直属三厂电池生产线 多年来,“动力锂电池技术及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一直致力于搭建锂电池领域交流与合作的良性发展平台,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行业品牌盛会。本届论坛更加注重汇聚国际性、前沿性、独特性,希望借助国外的先进经验,为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带来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 |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