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4-11 19:21 来源:中国文化交流网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目前已有20多位外国领导人、50多位国际组织负责人、100多位部长级官员以及总共1200多名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代表确认与会。这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和高峰论坛的支持和期待,也折射出“一带一路”已从中国倡议上升为国际共识。
负责高峰论坛筹备工作的国务委员杨洁篪表示,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提出3年多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是今年我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对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希望通过主办高峰论坛,主要实现以下目标:一是全面总结“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进展,展现重要早期收获成果,进一步凝聚合作共识,巩固良好的合作态势。二是共商下一阶段重要合作举措,进一步推动各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伙伴关系,实现联动发展。三是在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同时,推动国际合作,实现合作共赢。
为迎接高峰论坛,呈现“一带一路”建设早期收获,一批智慧成果相继面世。
3月28日,一带一路百人论坛研究院编写、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带一路”年度报告(2017)在京发布。作为报告的特别推荐部分,北京大学全球互联互通研究中心课题组报告“迎接‘一带一路’的2.0版时代(2016-2017)”指出,2016年,“一带一路”由中国倡议发展为全球共识,“五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展示我国中青年学者首批丝路学研究成果的《丝路学研究·国别和区域丛书》于4月7日发布,这套丛书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策划出版。同时,专注于丝路学研究的专业学术期刊《新丝路学刊》也正式创刊,致力于为中国丝路学学科建设和相关研究的开展搭建学术交流阵地。
记者了解到,作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大选题,全面梳理国内外“一带一路”有关言论的《一带一路言论集》也出版在即。该书收入中外国家领导人、部门负责人和驻外大使发表的“一带一路”有关讲话、发言和文章,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一带一路”的公开正面回应,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于“一带一路”的建议,智库专家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丝路会客厅”等媒体声音。
除了推出报告、书籍等智慧成果,各智库机构还举行研讨、会议活动,为高峰论坛提供智力支撑与学术支持。
3月18日至20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年会上,“一带一路”成为重要话题。近两天,“一带一路”学术研讨会暨国家智库高端专家对话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与丝路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又在上海召开。
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牵头,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成立的“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如今已形成了拥有100多家国内外智库的国际合作网络。日前举行的“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第三次会议确定了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国际智库合作网络,以及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国际智库合作网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合作网络的牵头智库。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共同理事长郭亚洲指出,要从智力支持的角度,提高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贡献率,从全球的高度和历史的角度思考“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思路和路径,为中央决策提供更高水平的智力支持。
值得关注的还有“国声智库”等新型智库机构与平台的出现和发展。作为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要参、商务印书馆、“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课题组等学术支持下成立的新型智库平台,国声智库响应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秉持“平台共建、成果共享”原则,以“聚思想力量,讲好中国故事,合智慧共鸣,传播中国声音”为宗旨,致力推动媒体与智库融合发展。
据了解,国声智库与部分国家部委专门研究机构、地方人民政协、知名高校在学术研究、课题探讨、项目运作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合作。通过承接重大课题,该智库开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综合性研究,着力推出一批现实性强、操作性好、公信度高、影响力大的课题研究成果,为政府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同时,为地方提供政策研究与解读、决策评估等对策咨询,提供解决方案,并助力地方发展战略精准结合、融入国家战略。
“媒体型智库是智慧产品在政府、市场、社会间流动的加速器。通过整合媒体的大众影响力和智库的政策影响力,既可以引导大众形成对政策的理性态度,也有助于决策部门更加全面地把握舆情动向、倾听社会反馈。”据国声智库秘书处负责人介绍,国声智库与多家中央主流媒体和门户网站、移动端媒体建立了合作关系,并拥有“智库会客厅”“丝路会客厅”等融媒体传播平台。“国声智库还将更充分地发展媒体属性,为广大智库机构及其智慧产品提供传播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 |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