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商业资讯 > 论坛

“慧眼中国环球论坛”落幕 Gofun成中国唯一受邀共享出行企业

时间:2017-07-20 23:29    来源:红网  

  (原标题:“慧眼中国环球论坛”落幕 Gofun成中国唯一受邀共享出行企业)

  【编者按】7月14日,“慧眼中国环球论坛”2017在新加坡成功举行,本届论坛以“持续深化合作:迈向未来经济,共建一带一路”为主题,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新经贸合作的前景和机遇。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来自全球的超过6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约500位各界人士通过13个主场和分场讨论。

  

 

  (全国政协常委兼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德铭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

  据记者了解,“慧眼中国环球论坛”主办方通商中国(Business China)是由时任新加坡内阁资政的李光耀倡议,由李光耀、温家宝于2007年11月共同正式启动的一个新加坡非政府、非盈利性组织,旨在促进中新交流合作。今年,恰逢慧眼中国创立10周年,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新加坡副总理兼新中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联合主席张志贤,全国政协常委兼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德铭,广西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蓝天立,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张杰出席会议并分别发表主题演讲。

  作为此次“慧眼中国环球论坛”中国唯一受邀的共享出行领域代表企业,Gofun出行首席运营官谭奕也就“2017中国消费者共享出行理念的形成和洞察”与参会嘉宾进行分享与讨论。从中国共享经济中分析共享出行的市场机遇,到大数据中剖析当前汽车分时租赁的用户画像,谭奕认为:“未来出行方式将只会存在两种形态,一种是公共出行,另一种就是共享出行。”据悉, Gofun出行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汽车分时租赁企业代表,始终响应政府号召,把握“新能源+车联网”的全趋势,致力于整合用户碎片化的用车需求,提供便捷、绿色、快速、经济的出行服务。目前,Gofun在全国的车辆数已突破1.2万,预计到今年年底车辆数达1.5万。

  共享出行:颠覆消费形态和消费关系

  Gofun出行首席运营官谭奕介绍道:“根据中国2017年分享经济发展报告中获悉,共享经济在中国正在处于爆发式的增长,2020年共享经济交易规模将占到GDP比重的10%”。自将共享经济风口撕开后,涌入了众多共享经济体系下的垂直行业,而共享出行作为共享经济的核心发展领域,市场正逐步成熟。随着消费模式的升级,人们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转变,人们的消费习惯从单向消费向协同消费转换,从所有权的占有转化为对使用权的消费。个性化、网络化、多元化、年轻化的消费模式更容易被吸引,体验和趣味是用户考核产品的基本标准。

  

 

  (中国唯一受邀的共享出行品牌Gofun出行首席运营官谭奕于论坛分享)

  从滴滴到ofo小黄车、摩拜,不难看出,市场在不断兼并融合,出行场景也在不断细分。“通过前一轮共享经济的市场普及,人们已经对这种模式有了基本的认知,此时,相应的基础设施布局完成后,接下来服务类共享出行增长将会放缓,而硬件类共享出行将正式进入发展期,快速稀释市场力。”Gofun出行首席运营官谭奕介绍道。

  分时租赁:从每种出行方式中填补需求

  作为共享出行的代表,汽车分时租赁以其独有优势,从各种出行方式中填补不满需求,快速抢占优势场景,成为私家车的前置消费、城市交通灵活性的补充、服务型出行的经济型补充。以暂时性和灵活型的中短途驾车出行场景为主,满足经济、灵活、空间、便利的出行需求。

  

 

  业内人士分析,Gofun出行进入分时租赁市场时机很好,前有共享经济的市场普及,后有已经完成的部分市场布局,已相继完成全国20多个城市的布局,其中不乏北京、上海、武汉、成都、南京等一、二线城市,更有西安、厦门、青岛、昆明、桂林等重要旅游地,填补了通勤、商务、中短途旅游等多种需求空白,特别为有本无车族、限行摇号地区提供了出行新选择。

  Gofun出行: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平台

  作为首汽集团针对移动出行推出的一款新能源分时租车产品,Gofun出行除了使用价值外,还体现了其社会价值。Gofun出行首席运营官谭奕介绍称:“1辆Gofun汽车工作任务是4-10辆私家车工作任务;可节省15棵树一年的尾气吸收量;每年可节省30吨汽车尾气碳排量。”

  

 

  Gofun出行搭建并整合汽车共享网络,提供创新的、安全的、经济便利的即时用车方案,让车生活更轻便更自由,不受限制,随即发生。始终明确自身的品牌定位和角色,快速抢占市场,将多元的出行方式和品牌进行组合互补,达到使用价值的最大化。未来,Gofun将基于车辆规模,打造出行+生活的消费生态,优化用户体验,为更多用户带来个性化的出行服务。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慧眼中国环球论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