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0-07 22:45 来源:新京报
同一天,又有三个城市加入了限购大军。10月6日,珠海、东莞、福州相继出台限购政策;同一天,惠州也出台了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这意味着9月30日至10月6日夜间,共计19个城市先后发布新的楼市调控政策。
东莞设防火墙,防深圳炒房者转移阵地
对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向其销售新建商品住房
10月6日晚间,东莞市政府宣布将在10月7日起施行最新的楼市新政,东莞也因此成为继广州、佛山、珠海后第4个出台楼市新政的广东省内城市。
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在东莞市行政区域内,对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向其销售新建商品住房;对拥有1套住房、无法提供购房之日前2年内在本市逐月连续缴纳1年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以及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向其销售新建商品住房。
针对东莞调控政策,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东莞出台限购政策,除了房价上涨过快等其他城市都有的共性原因外,一个非常特殊的原因是深圳限购升级后,部分刚需购房者和炒房者会转移需求到东莞,进而造成东莞楼市存在交易规模上升、价格攀升等压力。所以出台限购也是希望设置一道防火墙。
福州: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非本市五城区户籍居民家庭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不低于40%;2套房首付比例不低于40%
同一天,福州加入限购大军。10月7日起,福州市将实施商品住房限购政策,对三种类型居民家庭,暂停向其销售福州市五城区范围内建筑面积144平方米及以下的商品住房。同时,进一步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对在福州市五城区范围内购买首套商品住房的居民家庭,拥有福州市五城区户籍的家庭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不低于30%;非福州市五城区户籍居民家庭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不低于40%。对拥有1套住房且相应贷款未结清的福州市五城区户籍家庭购买第2套商品住房,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不低于40%。
同时,福州将对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违法违规预售行为,是否存在捂盘惜售行为等进行巡查检查。
珠海半年前刚取消限购
2016年4月13日起珠海“全面取消限购”政策;此次政策是本地限购3套,外地限购1套
6日凌晨,珠海再次重启商品房限购令,执行新的限购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根据珠海市政府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规定新的限购对象为:拥有3套及以上的该市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的非该市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购房之日前在该市逐月连续缴纳1年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的非该市户籍居民家庭。对以上对象,自即日起暂停在该市范围内向其销售建筑面积144平方米及以下的普通住房。
珠海市新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为:居民家庭首次购买普通住房(指从未购置过住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0%。对于有购房贷款记录、但申请贷款购房时实际无住房的居民家庭;有一套住房、但无购房贷款记录的居民家庭,或相应购房贷款已结清的居民家庭,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住房的最低付款比例不低于40%。对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的居民家庭,暂停发放商业贷款。
记者了解到,珠海曾在2011年10月底出台限购、限价政策,成为中国内地首个实施“双限”的城市。2016年4月13日起珠海“全面取消限购”政策。其后,珠海房价出现了数月暴涨局面。
对此次珠海、东莞、福州等地重启限购限贷,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表示,福州的政策跟珠海差不多,主要是限购144平米以下的普通住宅,保证自住型需求。惠州在广东省属于典型的三线城市,政策相对来讲更为温和,主要侧重点还在于新房预售管理和规范市场秩序层面,没有涉及限购。
胡景晖表示,东莞虽然属于三线城市,但处于广州与深圳两个一线城市之间,因此,广东、深圳严格的限购限贷政策会有驱赶和溢出效应。因此,东莞调控政策明显在向二线城市限购政策看齐。
哪些城市调控政策最严厉?
1.贷款政策最严的是北京
首套
首套普通自住房首付款比例 不低于35%
首套非普通自住房首付款比例 不低于40%
二套房
购买普通自住房的,无论有无贷款记录,首付款比例 均不低于50%
购买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 不低于70%
2.限购政策最严格的是深圳
深圳市户籍单身(含离异)限购1套房,非深圳市户籍要满五年社保,限购一套。
3.单身购房限制最严格的是上海
同策咨询研究总监张宏伟表示,从单身购房角度来看,三个城市中,上海最严格。非本地户籍单身不能买房,非本地户籍家庭才能买房,本地家庭买两套,本地单身可以买一套。
4.二套房首付比例最高的是苏州、南京
二套非普通商品住宅,首付比例苏州、南京需要8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 |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