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苏宁支付将率先接入南京地铁 智慧出行版图再下一城

时间:2018-08-27 21:44    来源:中新网  

  中新网8月27日电 近日,苏宁支付、支付宝与南京地铁签署合作协议,作为首批支付工具之一,苏宁支付将率先接入南京地铁。据悉,年底前,乘客凭苏宁金融APP乘车码,就可以快捷又方便乘坐南京地铁,从而远离排长队购票进站的痛苦。这就意味着,南京市民出行届时可以轻松实现“一部手机在手,随时说走就走”,南京将迈入“码”上乘车新时代。

  

点击进入下一页

 

  公共交通被视为移动支付的最后一片蓝海,连接着全国十多亿人口每天的衣食住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公共交通的体量巨大,据行业估算,全国公交地铁每天的交易量达到3亿笔。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刚需和监管部门伸出的“橄榄枝”,苏宁金融也不甘于“作壁上观”,并且早在2016年就开始了相关探索。

  2016年12月,苏宁支付就携手南京江南公交集团,在南京165路、50路公交车上试点推出扫码乘车服务,率先为南京这座城市的公共交通注入年轻的互联网基因。

  权威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城市地铁客运量达1800亿,其中南京位列全国城市地铁客运量第五位,日均客运量267.8万。而据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运管局5月26日统计,伴随着宁溧线开通试运营,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393.628公里,在全国各城市中排名第四。

  作为首批接入机构,苏宁支付生于南京,长于南京,对南京人的消费习惯和支付方式更清楚。预计年底前,苏宁支付正式接入南京地铁后,将为乘客们提供便捷的乘车支付体验。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苏宁支付接入南京地铁,在消费频次、消费金额和消费数据总量上均将实现裂变式的增长,有助于其在竞争趋于白热化的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中抢下更多的份额。可以说,苏宁支付抢占了公共交通这一黄金赛道,有可能高效实现智慧城市的全链接,与用户缔结更为紧密的交互和关联。

  智慧出行版图再下关键一城

  年初,苏宁金融曾对外表示,2018年将积极布局智慧出行领域,并将重心放在公共出行领域的拓展上面。从接入南京公交,到接入南京地铁,苏宁支付正在让“智慧出行”从概念变为一种切实的生活方式,为南京市民和外地游客提供更多智能化的服务。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拓展和快速发展,苏宁支付智慧出行布局已经渐渐成形,年底前正式接入南京地铁,这一版图将再下关键一城。目前,从汽车、火车、飞机、公交等主流交通出行场景,苏宁支付均已实现覆盖。

  以汽车为例,围绕着汽车车主服务,苏宁金融几乎从买车开始,到租车、停车、洗车,都已经布局了相关的支付场景。在苏宁金融APP上,从加油卡充值、到洗车、停车,从租车到共享汽车,均能使用苏宁支付。2017年12月,苏宁金融与国内第二大ETC发卡公司江苏通行宝在南京举办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苏宁支付将为车主高速出行提供充值缴费服务。而且这些围绕汽车出行场景的应用并不是孤立的,涵盖的是车主出行的整个日常生活。另据了解,苏宁支付未来将加大开拓智慧出行场景,覆盖更多人群,为大众的出行提供更便捷、更智能、更安全的支付服务和普惠金融服务。

  当然,智慧出行布局的快速推进,自然离不开苏宁支付背后先进而强大的金融科技能力做支撑。沿着“支付工具-支付钱包-场景平台-综合金融”这条进阶之路,依托苏宁金融在区块链、大数据风控、金融AI等领域的突破性技术,苏宁支付实现注册只需6步,开户最快只需100秒,速度行业领先。另值得一提的是,苏宁支付开发的一键付,无收银台、无支付密码、无短信验证码,只需一键开通,付款快至一秒。自去年11月在苏宁金融APP上线以来,作为第三方支付首家真正意义上的一键付产品,其让订单支付成功率提升至90%以上,具有开创意义。

  “在智慧出行的定位,我们不仅是要做移动支付的提供商,而是想要做交通创新的引擎。”苏宁支付相关负责人表示,具体而言,苏宁支付希望能够把最新技术应用于整体解决方案中,让用户在使用移动支付过程和交通移动服务过程中更加便捷、更加实惠,更有获得感。同时,更要把整体技术应用到更多交通出行体系当中,让传统的信息化系统向互联网化升级,使它更智能、更人性化。

  谈及未来发展趋势,上述负责人透露,在整个智慧出行板块有三个阶段,即连接、融合和模式。具体来说,支付是连接器,通过连接器把便利、优惠给到用户;其次是融合,基于数据化和技术能力,苏宁金融希望融合更多的交通工具进来,助力整个运行效率得到提升,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便利;第三,模式,即希望和更多平台一起探索出新的商业模式,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并积极对外输出智慧出行解决方案。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苏宁支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