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2-01 15:32 来源:互联网
正当人们沉浸即将开启的春节长假时,证监会马不停蹄推出科创板细则,引发资本市场关注。1月30日晚间,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三大文件,构成了科创板及注册制落地的制度框架。
科创板发行条件取消了盈利业绩、不存在未弥补亏损、无形资产占比限制等方面要求,申请首发上市企业只需满足四方面基本条件即可:一、组织机构健全,持续经营满3年;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控制度健全有效;三、业务完整并具有直接面向市场独立持续经营的能力;四、生产经营合法合规,相关主体不存在《注册管理办法》规定的违规违法记录。
对于科创板的推出,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首席策略师洪灏表示,科创板的推出是一项重大的革新。他谈到:“科创板推动了注册制的产生,促进了红筹和CDR回归,从制度设计来说,科创板涨跌幅设置提高到20%也有利于打开其流动性”。
渤海证券投行总部业务五部总经理王朴表示,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科创板有着划时代的作用,注册制的实施能够有效防止风险的发生,避免挂牌企业造假。“过去的理念和方式已经无法衡量日新月异的科技企业了,从搭建架构上,必须借鉴美国纳斯达克的发展模式,摒弃传统式监管”,他说。
科创板的推出为一批新兴科技行业及企业带来了机遇。据证监会发布文件,科创板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科技,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此,我们从智慧医疗、云计算、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企业级服务五大备受业界关注的行业进行深入研究,就科创板给每个行业独角兽企业带来的机会进行解读。
一、智慧医疗行业
这个夏天,电影《我不是药神》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医疗的关注前所未有。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近几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长,2013年突破2亿,占比仅14.9%,2017年达到24090万人,占比突破17.3%。在此背景下,医疗成为资本市场追捧的又一万亿市场。
智慧医疗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将医疗卫生服务相关的人员、信息、设备、资源连接起来,以保证人们及时获得预防性和治疗性医疗服务。中国迅速发展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智慧医疗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虽然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速,但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医疗器械企业仍主要集聚在低附加值的中低端领域,企业规模呈小而散的形态,研发投入能力较弱。2017年我国主营业收入前20名上市医疗器械企业营业收入总额611.52亿元,研发投入31.47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平均为5.15%,同比2016年增长0.64%。而发达国家医疗器械产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8%~10%之间。但同时也需要肯定的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研发投入占比也在逐年上升,行业创新意识正在觉醒。
业内人士认为,产、学、研、医协同,是医疗器械行业创新发展的基础。同时,高端化、智能化和家庭化是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最为显著的三大趋势。科创板的开设将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不断创新,追赶国际企业带来可能。
1.复宏汉霖
复宏汉霖由复星医药与海外科学家团队于2010年2月合资组建,公司主要致力于符合全球标准的生物类似药及创新型抗体药物的研发和生产。作为国内单克隆抗体药物企业,复宏汉霖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抗体药物研发、开发、生产体系。据官网显示,截至目前复宏汉霖13个产品、1个联合治疗方案已完成22项适应症的临床试验申请,累计获得全球范围内27个临床试验许可,其首个产品HLX01(利妥昔单抗注射液)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临床3期试验已完成,有望成为中国首个获得监管批准的生物类似药。
据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复宏汉霖已完成6轮融资,估值达到30亿美元。此前,在港交所修订的IPO新规生效不久后,复宏汉霖便提交了上市申请。众所周知,生物医药企业从研发到临床过程极其消耗资金,据其招股书显示,复宏汉霖2018年前8个月共亏损2.85亿元,但这并不妨碍部分市场人士认为其将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医药公司之一。
2.联影医疗
联影医疗作为上海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一度被外界认为其有望成为科创板受益企业。其生产的高端医学影像诊断产品、精准放疗产品以及uCloud联影智慧医疗云等产品,是国内高端医疗器械的代表。
早在2017年,联影医疗成功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33.33亿元人民币,投后估值333.33亿。此轮融资由中国人寿大健康基金和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领投,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中金智德、中信证券、国开开元、招银电信等投资机构共同出资完成。这是目前为止,中国医疗设备行业最大单笔私募融资。
根据天眼查,目前联影医疗已进行到B轮融资。高特佳投资、湖北科技投资、东方证券、领中资产、睿泰创投、高能资本。
目前联影医疗背后的股东多达数35位,其中有上海国资委全资控股的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中国人寿投资的国寿成达(上海)健康产业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等,其背后股东实力将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以 BAT 为首的互联网企业早就对医疗行业展开布局,其中阿里巴巴创立了阿里健康和“医疗云”服务;腾讯、丁香园、众安保险三方合作打造的互联网医疗生态链已现雏形;诸多大型企业通过并购,整合医疗资源,布局智慧医疗产业链。预计到 2020 年,投资规模将扩大到 1000 亿元。
目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生技术能力有限是中国医疗面临的两大难题,而联影医疗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把AI的智能诊断引擎载上云端构建医疗生态系统,截止目前,联影智慧医疗云已覆盖全国超一亿人群。
3.福建太尔
福建太尔(830886)作为2014年在新三板上市公司,是为数不多研发出“骨传导”助听设备的企业之一,并成为国内第一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的骨传导助听器制造厂家。目前“骨传导”助听器主要应于听障人士,通过骨头来传递声音,解决耳膜问题引起的听力障碍。
据统计,目前全国患有不同程度听力障碍的人群数量2.19亿人,占到总人口的15.84%。其中有7000万人的听力障碍是致残级,然而,中国助听器佩戴率仅为5%,而美国为24.6%。Wind数据显示,在2010年到2016年期间,我国助听器销量已从292.40万个上升至761.90万个,仅在2016年便增长了21.53%。
在经历了长达两年的基础性研究和三年临床试验,今年太尔开始实现产品规模化生产与销售。过去几年,由于其一直处于研发阶段和临床试验阶段,产品一直无法销售,而到2018年底其终于结束严格的临床试验。随着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取得,今年产品将大量推向市场,市场业绩将进入爆发期。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福建太尔作为中国首家“骨传导”助听器科技创新企业,打破了十年来在中国助听器市场一直被外资品牌垄断的格局。由于其在前期临床试验阶段,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其大规模上市将会迎来新的增长期。到2020年将达到登陆科创板的条件,届时有望成为“骨传导”技术解决听障领域的一只独角兽。
事实上,我国对医疗辅助类产品持鼓励创新态度,为助听类辅助器械带来成长空间。2016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扩大市场有效供给、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四项主要任务,并明确建立民政部牵头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
二、云计算
谈到云计算,人们都觉得这是一个玄之又玄的概念,但事实上它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云计算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态系统,构建了从芯片到终端用户的全产业链链条。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云计算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接近700亿元,年增速达到了28%,预计到2020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超到1300亿元。面对即将到来的5G时代,云计算又将迎来新一轮爆发。
1.阿里云
据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19财年第三季度业绩,2018自然年阿里云营收规模达到213.6亿元,首次突破200亿大关,4年间增长了约20倍,成为亚洲最大的云服务公司。阿里云创办于2009年,以在线公共服务的方式,提供安全可靠的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服务对象包括中国联通、12306、中石化、中石油、飞利浦、华大基因等企业,也包括微博、知乎、锤子科技等明星互联网公司。
据IDC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上半年,全球公共云计算市场占有率前三名为:亚马逊、微软、阿里云,这三家以A字母开头的云计算公司已经组成全球公共云市场的第一阵营。据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2016年阿里云在中国公共云市场占据50%份额,另外两家国际云计算服务商微软Azure和亚马逊AWS市场份额总和约10%到15%,而其他本土服务商并未在市场份额方面形成有效的竞争力。
2.金山云
金山云是金山集团企业云计算品牌,创立于2012年。目前金山云已推出了完整的云产品及垂直行业的云服务解决方案。同时,金山云一直进行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推出的覆盖IaaS、Paas、SaaS、行业解决方案四个层面,适用于各行业的多种组合型AI解决方案和服务。截止2018年1月,金山云已完成D轮融资。据金山云官网显示,目前金山云估值已达到23.73亿美元。
2018年7月,金山云联合小米推出“1KM”边缘计算解决方案,通过打造距离用户最近的边缘计算,解决从CDN节点到WiFi终端之间最后一公里的网速瓶颈和安全问题。但同时,金山云业务对小米较强的依赖也成为市场的一个隐忧。
3.华为云
2018年是可以说是华为争议最多的一年,作为华为子公司的华为云更是科创板上不可忽视的一家。华为云成立于2011年,专注于云计算中公有云领域的技术研究和生态拓展。截至2017年9月,华为共发布了13大类共85个云服务,除服务于国内企业,还服务于欧洲、美洲等全球多个区域的众多企业。背靠掌握5G和微波技术的中国第一通信公司,让华为云底气十足。
对比中国云计算市场巨头而言,华为云面对的竞争也十分激烈。据全球权威研究机构IDG近日发布数据显示,华为云以2.3%的市场份额位列第八,而阿里云则以43%的市场份额占据市场第一。
三、智能制造
在中国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过程中,智能制造成为关注的焦点,同时在《中国制造2025》、《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等政策的加持下,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更加底气十足。
根据易观智库发布数据显示,中国2017年智能硬件及其服务的市场规模为3999亿,增长20.63%。预计到2019年,市场规模可达5414亿元。目前全球智能联网设备突破80亿台,60%为移动设备,人均1.1台,5年内预计增加到人均1.5台。但同时,智能制造对于技术研发、产品设计有着重度依赖,这使其成为人才、资金的仰赖尤为强烈。
1.大疆无人机
大疆是目前中国少有的“网红”智能硬件公司。2016年成立的深圳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无人机飞行器控制系统及无人机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生产商,其产品已被广泛应用到航拍、遥感测绘、森林防火、电力巡线、搜索及救援、影视广告等工业及商业用途,同时亦是众多航模航拍爱好者的选择。
2015年2月,美国商业杂志《快公司》评选出2015年十大消费类电子产品创新型公司,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中国本土企业,在谷歌、特斯拉之后位列第三。2015-2017年,大疆营收分别达59.8亿元、97.8亿元、175.7亿元,净利润则分别为14.2亿元、19.3亿元和43亿元。
今年5月,大疆以“竞价融资”的方式完成了D轮的10亿美元融资,尽管市场认为这种投资方式过于“傲慢“,但依然趋之若鹜。对于上市,大疆则多次公开谈到并没有上市计划,是否能收入科创板则要拭目以待。
2.柔宇科技
日前,小米称研发出第一台“双折叠屏手机”,遭到了同行的炮轰,其中最凶猛的便是柔宇科技,因为2018年10月柔宇科技便发布了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
据柔宇科技网站介绍,柔宇科技是由三位清华和斯坦福博士于2012年在中国深圳、香港及美国硅谷同步创立,五年内先后获得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的六轮共同投资,E轮估值约50亿美元,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独角兽科技创业公司之一。
然而柔宇科技在与小米一番口水战之后也被爆出“PPT量产”、“炒概念”、“规模量产不及预期”等质疑。
3.优必选
成立于2012年的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人工智能和人型机器人研发、平台软件开发运用及产品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公司,相继推出了包括消费级人形机器人Alpha系列、商用服务人形机器人Cruzr和主打STEM教育的Jimu机器人,并成功入驻全球部分Apple Store零售店。
2018年5月3日,优必选宣布完成 8.2 亿美元 C 轮融资,估值 50 亿美元,此轮融资数额刷新了全球 AI 领域的单轮融资记录。而后,其创始人周剑曾公开表示,正在推动新一轮融资,届时公司估值将达到100亿美元。在现金流充沛的情况下,将一方面横向扩张品类,增添产品线,另一方面则纵向整合上下游。目前,优必选已成为科创板候选的明星企业之一,创始人周剑也曾表示,优必选或将2019年上市。
四、企业级服务
目前A股、港股上市对公司持续盈利能力有一定要求,而科创板作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前期投入较大、短时间内很难实现盈利的企业级服务板块企业来说,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事实上,企业级服务板块已持续走红多年。由于中国人口红利逐渐减弱、人力成本上升,企业盈利受到挤压。同时,随着新兴消费群体崛起,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倒逼企业升级发展,如何减少人力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难题,对于企业级服务板块如SaaS软件、共享办公、网络安全等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一方面,在共享办公市场中,企业均采用低租金+高增值服务获得利润。但是租金收入占比过大,使得多数企业利润来源单一,盈利状况不佳。尤其在经济衰退期间,长期租赁和短期租赁风险增加。目前,不少共享办公企业开始开发房地产存量市场,提升办公软硬件效率和体验,预计未来共享办公规模将超2500亿元,但这需要大量资金注入。
另一方面,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勒索攻击、数据泄露事件说明政企机构面临的网络安全挑战日益严峻,迫切需要创新的网络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进行防护,因此网络安全产业亟需创新,探索出全新的安全解决方案,预计到2022年中国网络安全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在传统股票投资市场,国内的投资者更多看重盈利,相较美国也无法容忍企业用亏损换创新。但是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规则中已明显标注,允许尚未盈利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和红筹企业上市,真正解决科技型企业前期盈利难、融资难。
启明创投合伙人叶冠泰表示,美国企业级服务领域发展成熟,但各国市场环境不同,中国不必为追赶而追赶,应该走自己的路。企业级服务公司与AI不同,AI技术门槛比较高。而企业级服务公司的护城河应是品牌+服务+数据的综合能力,三者相辅相成。
1.WeWork中国
作为全球共享办公空间提供商,WeWork于2017年7月进驻中国,业务涵盖大陆、香港、台湾。目前,WeWork中国已完成两轮共计10亿美元融资,领投企业包括软银集团及弘毅投资、软银愿景基金、挚信资本、淡马锡控股,最新估值50亿美元。据了解,WeWork中国拥有74个社区空间,会员数量约8.5万,其中大企业会员占比超三分之一,布局城市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
随着中国共享办公市场的竞争加剧,WeWork中国正试图通过智能化办公的软硬件,以及增值服务来抢占市场份额。不过,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基于全球标准的社区设计与运营上,如何更好本土化仍是其一大挑战。
2.优客工厂
优客工场已在全球超过44座城市布局200余个共享办公空间,旗下共享办公空间办公桌数量超10万张,总管理面积达73万平方米。目前,优客工场已完成D轮融资,总融资金额2亿美元,总估值超百亿元。
目前,今日头条、抖音、亚马逊中国等企业均已入驻优客工场。直营办公空间运营、企业会员和个人会员的线上增值服务、楼宇管理输出是优客工场的三大业务板块,其互联网线上增值业务、线下衍生业务等收入均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并于2018年上半年实现盈利。2018年,优客工厂加速收并购扩展,而扩张后的可持续性服务问题成为焦点。
3.360企业安全
360企业安全成立于2015年,业务内容涵盖大数据安全分析、网关安全、终端安全、网站安全等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目前已完成B轮融资后累计融资50亿元,目前估值约206.5亿元。
360企业安全作为网络安全防御体系,为政府及企业用户提供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数据驱动安全”模型,在大数据、高级威胁检测、恶意代码检测方面具有优势,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超90%。近期,公司正在加强与高校、银行等各类企业合作,落实产学研以及创新安全防护产品,解决网络安全人才储备以及研发难题。
五、人工智能
科创板的设立,将为高技术、高成长的人工智能企业带来更多的展示机会,在快速募集资金、推进科研成果资本化上带来便利。代表着中国新经济发展动能的人工智能独角兽公司及独角兽概念股将脱颖而出。
公开数据显示,截止到 2018 年底,人工智能领域共涉及1539 起投资事件,涉及金额达 2104 亿人民币。其中,2018年有312起投资,总投资额达到772.3 亿,投资金额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科创板设立后,资本将助力人工智能行业更好地发展。
与此同时,重多国家利好政策也在倾斜,根据中国国务院规划,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并且此后十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也在众多的场景中技术越来越成熟,极大地提升了劳动力的使用效率和生产效率,商业化价值在逐步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虽然部分企业宣称已实现盈利,但整个行业依然处在高投入高研发的烧钱阶段,据统计,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100强创业公司累计产生的收益却不足100亿元,90%以上的人工智能企业亏损,绝大多数企业年营收不足两亿,人工智能领域的商业化落地及财务表现仍然存在着众多难题。
业内人士认为,人工智能领域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和门槛,在资本市场上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想象空间,兼具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目前多数人工智能公司从事语音识别、视觉识别相关业务,门类较为集中,红利释放在先行者身上体现得较为明显。对于人工智能企业而言,资本能力、技术实力、商用落地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品牌影响力等因素将影响人工智能企业在科创板的上市及后续的资本投资。
1.商汤科技
商汤科技成立于2014年,推出了包括人脸识别、图像识别、文字识别等各类智能视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智慧零售、金融、汽车等诸多行业,服务了超过7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
目前,商汤科技经历了6轮近20亿美元融资,企业估值超过60亿美元,是目前人工智能领域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独角兽。商汤的AI解决方案也已经在众多的行业落地,商业化变现能力正在转向正向盈利。另外,其采用了和产业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推广市场,也有利于其拓展市场。
2.旷视科技
旷视科技成立于2011年,围绕其自主研发的核心软件技术,已在手机人脸解锁、征信行业身份认证、安防系统疑犯追踪、物流智能机器人仓库、新零售行业无人店铺等领域实现产品落地。
公开信息显示, 2017年10月,旷视科技完成了C轮4.6亿美元融资,估值超过45亿美元,由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简称“国风投”)、蚂蚁金服、富士康集团联合领投,这一数字也打破了国际范围内人脸识别领域的融资纪录。
从为手机设备厂商提供人像解锁、影像互动的业务,到城市管理、新零售等智慧城市大脑的开发,再到如今涉及更为复杂的机器人的供应链大脑的建设,旷视科技的业务在商业空间上不断拓展。利用自身在AI深度学习法,其不断探索产业更深处,场景也在不断聚焦。
3.依图科技
依图科技成立于2012年,业务涵盖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理解、语音识别和人工智能芯片。其中,机器视觉是依图科技的核心技术,其目前已经将该技术运用于城市公共安全、医疗健康、金融等众多领域。
2018年6月,依图科技宣布完成2亿美元C+轮融资,公司整体估值已突破150亿元,投资人为高成资本、工银国际、浦银国际。
截止目前,依图技术已经服务于金砖国家峰会、博鳌亚洲论坛、全运会等国家级会议和赛事的安保工作,医疗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已在上海、浙江等数十家三甲医院临床应用。
4.虹软科技
美国虹软公司创办于1994年,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硅谷,虹软的计算摄影与计算机视觉技术广泛应用于以智能手机为主的各种设备和平台,并延伸到智能电视、机器人、智能冰箱、智能汽车、无人机、扫地机、互联网应用等;目前虹软除了在手机领域已经实现了全面商业化外,在安防、无人零售、智慧楼宇、旅游等领域也全面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虹软基于旗下的视觉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已经免费离线开放了人脸识别、活体检测、人脸角度检测、人脸属性分析、人证核验等多种SDK。开发者可根据自己需求进行二次编程,实现智慧工地、智慧旅游、智慧校园、智能办公、人脸门禁、智慧办公等各种场景的应用。由于无须承担基础算法研发成本,这对中小企业来说在视觉AI的应用过程的进展将会迅速加快。
1月15日,浙江证监局披露了虹软科技辅导备案文件。文件显示,虹软科技拟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IPO)。
当氛围、人才、资金、市场面面俱到时,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从单纯的技术推进走向了与相关产业走向融合的阶段,尤其是在安防、零售、医疗、金融、教育、广告等领域,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影响已经相当深入。当然,要想实现人工智能与产业的深度融合,真正重要的,应该是加深对行业本身的了解,从行业的需求来着力,让人工智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对于中国的科技创新,渤海证券投行总部业务五部总经理王朴表示,科创板的推出对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具有着引导作用。王朴说:“中国在科技发展轨道上,还没有达到拥有核心技术来超越先进国家的程度,因此我们推出科创板,鼓励科技创新企业为我国带来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往往伴随着巨大的资金消耗、人才需求和制度支撑,在这方面,科创板前所未有地充分考虑了科创企业的具体情况,实施多项举措适应科创企业吸引人才、保持管理层和核心技术团队稳定等需求,为我国大量创新创业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 |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