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名家专栏 > 人物

刘世锦:从供给侧角度寻找经济底部

时间:2016-05-26 22:39    来源:新浪财经  

  特约专稿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

  寻找中国经济的新平台

  一季度我国的经济数据出现回升,对此大家持比较乐观的态度。整体来看,中国经济在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其背后是经济结构转变和增长动力转换,是一种平衡转向另一种平衡。在过去的6年时间里,经济处在这样的转型过程中。底在何方?其实就是要寻找到中速增长的一个新平衡点。

  从需求侧角度寻找经济底部

  从需求侧来看,中国经济过去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高投资,因为消费基本比较平稳。而高投资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基础设施投资占比约20%,比较高的时期可以达到25%;房地产投资占比约25%至30%;制造业投资占比在30%以上。这三项合起来可以解释中国投资的近85%,其余15%是农业和其他方面的投资。其中,制造业投资又直接依赖于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出口,所以,这三项实际上是中国过去较长时间内三个最主要的需求。高投资要触底,就是这“三只靴子”要落地。

  基础设施投资占比的最高点出现在2000年左右;最近几年,基础设施投资成为政府稳增长的重要工具,有时候波动比较大。在经济动力不足时,政府会相对加大基础设施投资。

  出口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达到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长速度,但去年是负增长。出口回落主要在于我国劳动力成本、土地、环境等要素成本的上升,导致出口竞争力相对下降。同时,从全球范围来看,贸易的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也对我国出口增长产生一定影响。

  出口对整个经济增长很重要。出口要对GDP增长形成贡献,当年需要有净出口增量,这个条件比较苛刻。实际上出口对当年增长形成直接影响的主要是投资,估计达到投资总量的30%左右。

  对于房地产投资的未来走势,市场有不同的判断。有些人认为近两年房地产投资的回落是周期变化,我们则认为这是一个历史性拐点。原因在于,构成房地产投资70%左右的是城镇居民住宅;从历史数据来看,城镇居民的需求峰值大概是1200万至1300万套,相当于城镇居民拥有一套住房。2014年,这个历史需求峰值的天花板就已经达到了,之后房地产投资总量持平,再往后还会减少,表现在房地产投资增速上就是出现负增长。什么时候这个负增长能够基本上稳下来,甚至由负转正,房地产投资就能触底,这“三只靴子”也就全部落下来了。

  从供给侧角度寻找经济底部

  再看供给侧。需求侧下来了,但供应侧调整比较慢,于是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最突出的行业是煤炭和钢铁,过剩基本在30%以上。这种严重的产能过剩导致了结构性通缩,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出现连续49个月的负增长。不过自今年1月份以来,PPI略有回升,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反弹,3月PPI同比值为-4.3%,而去年最低值只有-5.9%。

  助推PPI实质性回升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去产能信号发出之后,市场会产生预期,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升和这个信号也有关系。二是在去年四季度,产能过剩行业里最好的企业都开始出现亏损,意味着这些行业很可能已经到了“地板价”,不能再低。所以,价格最低点很可能已经过去了。

  产能过剩导致的第二个重要结果反映在工业企业盈利数据上,自2014年8月开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一直是负增长。不过,如果剔除掉煤炭、钢铁、铁矿石、石油、石化、建材等几个产能过剩问题最突出的行业,整个工业的盈利状况还可以,说明工业企业利润的负增长主要源于这些产能过剩行业。

  对于上述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思路来解决?有些人认为,应该放松货币政策来治理通缩。但是,当前我国这种由于产能过剩产生的通缩,和国际上一些国家由于流动性不足而出现的通缩完全不一样。其实,相当一段时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还是比较宽松的,但是过剩的产能问题解决了么?PPI回升了么?都没有。

  既然扩大需求没有太大潜力可挖,解决问题的出路,就是去产能。这个去产能应该是实质性去产能,或者说物理意义上的去产能——把该关掉的要关掉。如果产能过剩30%,至少去掉20%,这样价格才能回升,企业盈利和相关地区财政状况才能转好。

  目前有一种观点,担心去产能会不会影响增长速度?我个人认为不会的,因为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事实上已经在按需生产,而且在最近至少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一直在去库存。

  当前产能过剩的行业在去产能完成后,发展潜力还是相当大的。比如钢铁行业,我做过一个测算,中国现在人均钢铁存量大约是6吨,美国是24.6吨,日本是40吨以上。假定中国达到美国的人均水平,还需要新增约300亿吨钢铁,如果钢铁行业产量每年为8亿吨——这个数字已占全球每年产量的一半以上,那么钢铁行业还可以再增长约40年。这个测算有没有依据呢?我们看日本1972年在经济下台阶的时候,钢铁产量是1.19亿吨,去年产量是1亿吨。所以说中国的钢铁行业,乃至煤炭等行业,如果把过剩的产能去掉,今后完全有继续发展三四十年的潜力。

  观察未来经济的二次触底

  从供给和需求来看,需求的底主要看投资指标,供给的底主要看效益。

  目前投资已经基本稳定下来。房地产投资经过一段时期的负增长,已经转正。一季度一线房价上涨对房地产投资是一个刺激,但这很可能是短期因素,还需要观察扰动过了以后的整体趋势。基础设施投资和政策的关系比较大,能否保持较高的增长需要观察。出口增长率当前是偏低的,将来如果能够达到5%左右,就是一个正常的增长速度。

  从供给和需求相适应的角度看效益,主要有两个指标:一是PPI,已经开始回升。二是工业企业利润,在2月已经由负转正,3月大幅增长11.1%。未来需要观察其是否稳定,可持续性如何。

  总体来说,一季度这些指标在去除短期扰动因素后,出现了一个高点。根据我们的模型分析,未来还是会回落,经济触底需要多次验证。因此,需要观察第二个落点是不是比第一个落点更低。如果更低,经济可能还会下行;如果不是,经济很可能就是在构造新的底部,也就是说开始构造新的增长平台。

  整体来看,中国经济经过6年的回落以后,现在已经非常接近底部,我个人估计2016年下半年或者2017年上半年会触底。现在投资增长速度和固定资本形成增长速度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几乎差到一半左右——如果投资增长速度在10%左右,固定资本形成的增长速度大概在5%至6%,从这个现象看也是非常接近底部的。

  经济触底后,未来最可能走出的形态就是一个大的L型,在L型底部出现小幅度的W型,就是有一些小波动。如果这样的平台期维持5到10年,对于我们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是非常有利的。

  经济成功触底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去产能,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必须在一两年内见效。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并不是来自不切实际的过高增长指标,而是通过深化改革切实解决经济转型中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推动供给侧改革,就是要面对并真正解决中国经济的深层问题,加快经济转型,并为触底后的中速增长期打下稳固基础。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刘世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