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头条新闻

光大银行资产管理能力持续提升

时间:2014-09-13 10:14    来源:新华财经  

  权益类产品表现优异

  十年创新发展 产品谱系不断完善

  2004年2月,光大银行率先在国内发行第一款银行外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A计划;同年9月,发行第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首次吹响利率市场化的号角,正式拉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大幕。此后,光大银行还陆续推出了国内第一个人民币结构化产品——阳光理财A+计划、第一个人民币信用关联产品——阳光理财C计划、第一支债券投资理财产品——稳健一号等多个首创性银行理财产品。

  经过十年的创新发展,光大银行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财产品谱系,产品形态涵盖固定收益、股票基金、全面配置和另类投资等,产品投资范围覆盖全球各大资产类别,产品设计和交易模式中也已融入本外币资产配置转换、衍生交易、资产证券化、动态保本技术等概念与机制,能为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提供全面及个性化的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服务。截至2014年6月,光大银行理财销售规模已超过7万亿元,理财余额达到6500亿元,仅2014年上半年即为投资者带来理财收益217亿元,较2013年6月末同比增长109%。

  风控体系完备 资产管理能力持续提升

  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旭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金融脱媒加剧,银行理财业务原有的发展模式恐难以为继,我认为,向资产管理转型应当是银行理财产品最终的生存形态”。

  理财业务发展至今,过去创新所依赖的管制套利、填补投资谱系空白等动力已接近尾声,理财业务将逐渐向资产管理转型已成为广泛共识。为此,光大银行着力实现转型,并将目标定义为“双F”模式,即一方面拓宽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投向,同时涉足权益类资产,根据投资业绩对投资管理人及资产配置进行动态调整,进一步完善权益类FOF、MOM产品体系,增强投资顾问遴选和管理能力。

  依托先进的投资理念和模型,光大银行“阳光理财”业务已真正实现开放式运作,同步推进的风控体系切实有效,为其合规发展提供了保障。据普益财富报告显示,自2008年以来,光大银行风控能力已连续六年位居前十,其中2010年、2013年风控能力排名第一。事实上,光大银行是国内第一家对理财投资进行托管、第一家对理财产品进行内部风险定级与外部资信评级的金融结构,此举有效提高了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揭示透明度。

  多元资产配置 权益类产品表现优异

  从2009年推出阳光资产配置计划,到2011年阳光私募基金宝,再到2014年的阳光集优量化组合MOM产品,光大银行“阳光理财”多元资产配置的脚步从未停歇。

  “阳光资产配置计划”投向为固定收益类信托计划和权益类信托计划,包含五款子产品,投资人可根据自身风险偏好进行配比选择,每月还可零费用在子产品间自由转换,灵活配置。根据光大银行的产品净值信息披露,截至今年9月9日,“阳光资产配置计划”的稳健组合产品(100%投资于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累计净值为1.3238,较年初上涨7.26%,激进组合产品(100%投资于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累计净值为1.3156,较年初涨幅达到12.27%,两支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分别达10.9%和18.4%,大幅跑赢相对应的债券指数和股票指数。

  “阳光私募基金宝”系列产品,通过光大银行自主构建的阳光私募基金评价体系精选优秀的私募基金投资管理人,结合收益、风险、投资风格、竞争优势等多因素在私募基金投资管理人之间进行资产配置,力求为投资者实现长期稳定的收益。据记者了解,该系列产品包含稳健增长、均衡价值和积极成长等类型,能为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提供多重选择。根据最新投资报告披露,截至9月9日,三支产品成立以来,收益率分别达21.48%、27.07%、29.98%,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25.75%,均大幅跑赢该指数。

  另一款“阳光集优量化组合MOM”产品,则是光大银行凭借“优中选优”的经验优势,专为高净值客户及机构投资者量身推出的对冲基金组合投资理财产品。量化对冲基金投资管理人充分利用各类对冲手段消除投资组合的大部分甚至全部市场风险,寻找股市或商品间效率落差而形成的套利空间,利用价值回归理性的时间差,在市场波动中挣取细小的差价,从而获得持续的业绩增长。阳光集优量化组合MOM于2014年7月成立,至今运行情况良好,成立以来累计单位净值为1.024,年化收益率达15.93%。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光大银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