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5-08 10:40 来源:新京报
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分析称,货币政策在稳健中要偏宽松,降息降准仍有空间
2014年11月以来,两次降息、两次降准、公开市场操作近期静默(4月21日-5月7日),一系列货币政策连连“出拳”。
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近日公开表示,今年将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央行手中有包括定向再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各种流动性调节工具,足以维持合理的流动性,保持货币和信贷的平稳增长。
在马骏看来,在货币供应量保持连续、稳定的同时,货币政策也需要根据宏观经济条件的实际情况和变化进行预调微调。
货币政策工具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的工具,在最近的降准中释放了1.5万亿元左右的流动性后,还会有新的动作吗?政策又会何时到底?
工具1
继续降准?年内仍有空间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在准备金率水平依然较高的情况下,年内存准率仍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
存款准备金制度从1984年建立至今,经历了几十次调整。最低水平出现在1999年,为6%;最高水平出现在2011年,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21.5%。是否动用存款准备金工具与我国经济形势、国际收支和基础货币供应等因素相关。
央行4月19日宣布从20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定向降准。这是2008年11月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释放超过万亿元流动性。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过去较长时期内,经济高速发展,资本流入加大,我国面临国际收支“双顺差”、基础货币偏多的格局。外汇占款大幅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因此需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冲银行体系偏多的那部分流动性,避免通胀压力增大。
连平称,从今年来看,降准仍有空间。在互联网金融持续吸收银行活期存款,外汇占款趋势性放缓,加上金融脱媒加快、股市活跃分流存款,银行存款增速不断下降,负债成本上升压力不减。在准备金率水平依然较高的情况下,年内存准率仍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
工具2
仍暂停公开市场操作?
“既然超预期下调一个百分点的准备金率,确实暂时不需要公开市场来进一步注入流动性。”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称。
通过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减少,影响市场利率水平,是公开市场操作的目标。日前,央行两个月来首次暂停公开市场操作。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表示,货币政策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政策放松的方向大家已经没有太大的分歧,因为经济下行的压力确实很大,货币政策在稳健的大前提下将更为积极地操作。
“除了降准降息这种政策操作之外,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是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降准也是松绑基础货币,所以他们目的是一样的。”谢亚轩说,一定程度上可以讲,公开市场操作和降准之间是有替代性的。既然超预期下调一个百分点的准备金率,确实暂时不需要公开市场来进一步注入流动性。
谢亚轩强调,央行只是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并且没有做反向的操作,很明显政策的方向是一致的,未来还是公开市场操作和准备金的调整互相配合。
工具3
还会降息?年内将有一次
谢亚轩预计,年内将降息一次,但很有可能这次降息会配合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完成,也就是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
当银行降息时,资金存入银行的收益会减少,所以降息会导致资金从银行流出,存款变为投资或消费,从而增加资金流动性,谢亚轩解释。
近期的两次降息是2014年11月22日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3个月之后央行再次宣布降息。
连平认为降息与否要看经济运行情况,在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刺激下,若PPI下行得到逐步改善,经济运行企稳回升,未来降息的可能性就不大;若经济运行仍不见好转,PPI进一步下行,通缩风险加大,则近期可能再次小幅降息。
谢亚轩预计,年内将降息一次,但很有可能这次降息会配合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完成,也就是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
■ 对话
“降准、降息都未见底”
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高辉清认为,货币政策在稳健中要偏宽松
“当前货币政策大基调没变”
新京报:今年以来央行已经降息、降准各一次,当前货币政策发生重大转向了吗?
高辉清: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一个主要构成部分,这些年来整个宏观调控政策没有特别大的变化。简单归结,首先底线思维是保底;其次不鼓励刺激高速增长,必须让经济为改革腾出空间。近几年宏观调控的中心思想都是围绕这个思路开展的。到今年为止,这样一个大的基调没变。
新京报:你对目前经济形势是如何判断的,货币政策还应如何配合调控?近期降息降准空间如何?政策何时见底?
高辉清:近期央行的降息是出于保障经济增长的必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货币政策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央行的降息需要为经济增长营造必要的环境。
如果按照一季度7%增长,二季度可能7%以下,要全年达到7%以上比较困难,这就需要各项宏观调控的政策实施中,在稳健中要偏宽松。
就单独某一个政策来说操作的空间肯定是有限的,一个政策什么时候见底,当前情况下取决于两点:第一就是经济有无稳住,如果稳住了宽松的政策就不需要继续宽松;第二个标准就是经济有无明显增长,因为政策本身有一个操作空间的问题,有可能经济没有明显上升态势情况下,政策已经用到底了,这样情况也是存在的。
现在看的话,上述两个政策都未到底,也就说降准、降息都没有到底。
“最好的方式是让牛市涨慢一点”
新京报:如何在宽松货币政策和资产泡沫中间寻求平衡?
高辉清:因为资本有一个追逐效益的特点,作为宏观调控必须考虑这个问题。如果寻求良性协同发展的格局,最好的方式就是让牛市涨慢一点。
比如说现在尽量多鼓励企业上市,实际就是把钱转到实体经济里面了。钱多就鼓励上市,让快牛转慢牛,尤其多鼓励创业型企业上市,多鼓励有利于兼并重组的国企改革,而这些动作实际就是在支持实体经济。
首先,靠其他手段实现国有企业改制、兼并重组等成本大,效率也低,通过资本市场价格因素介入,既可以让效率提高实际也是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其次,多发新股票,多让成长性的企业获得资本的支持,通过这些方式,一是使得过多资金不至于形成泡沫,第二确实获得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
新京报:中长期的调结构与短期经济修复之间的博弈,该如何把握?
高辉清:中长期调结构与短期经济修复实际上在不同时间段里面,关系是不一样的。一开始调结构往往对经济实际增长是一个逆势作用,当结构调到一定的时候,对经济是推动作用。而现在正好处在两者之间,可能对经济有抑制作用,短期有推动作用的这样一个拐点。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郭永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 |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