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头条新闻

网约车安全和市场机制

时间:2018-05-13 10:14    来源:搜狐网  

  

 

  编者语:

  安全并非是一种自动胜过所有其他价值的绝对价值。无论消费者偏好什么样的价值,要靠市场机制去得出答案。对市场的干预措施不仅可能导致消费者被迫接受他们所不需要的产品性能,甚至连预想的某种特定目标也不一定能很好实现。敬请阅读。

  文/禅心云起

  正如经济学家吉恩·卡拉汉所指出的那样,就消费者评价而言,安全并非是一种自动胜过所有其他价值的绝对价值。如果人人开着价值百万美元的装甲车上路,或者人人都被迫以每小时几公里的龟速驾驶,那么道路的安全系数,就会得到明显提升。

  头脑正常的人,不会提出这些建议。光这一事实就表明了:即使最顽固的消费者保护分子也认识到,安全必须和其他因素放在一起考量。产品(服务)不可能也没必要“绝对安全”,而只要用户本人认为“足够安全”就可以了。

  具体到网约车的情况,同样无法假设消费者追求的是绝对安全保障。选择网约车的顾客追求绝对安全吗?他们多半意识到网约车司机以兼职或业余为主。是否应该从绝对安全的角度,对顺风车目前这种社交模式给予批评呢?当然允许批评,但批评者也不能排除:也许有很多人宁愿放弃绝对安全,而更在乎陌生旅伴带来的新鲜旅途体验。

  如何发现消费者需求?

  消费者需求并非只有一个维度。对于诸如方便、舒适、效率、安全等等无数价值的选择权衡,构成了最后的消费者需求。在一个没有管制束缚的自由市场中,通过满足消费者需求来获取利润,是每个企业家的愿望。

  那么,企业家会在什么情况下会寻求改进安全呢?

  假设一种产品(服务)A的市场处于某种均衡状态,恰巧所有厂商的产品A有着同等安全性能,而所有厂商折现后收入已接近成本,且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这时,唯有打破均衡,才可能有任何安全性能的改进。

  这就意味着,企业家充分发挥想象力,采纳改进A产品安全性能的一项新计划要满足的条件是,计划所致消费者评价提升而增加的收益,至少要高于执行计划所带来的成本。通俗来讲,就是要有一定把握认为,消费者愿意用手中钞票覆盖增加的成本。这也就意味着,可用于该计划的某些生产要素,先前未得到充分利用或相关的知识尚未产生,这些要素在价格上尚未匹配其可能创造的价值。

  生产要素投入和最终消费品之间的这种价差,为企业家实现利润创造了机会。企业家可以购买这些被低估的资源,用它们来创造售价高于成本的产品。有充分理由猜测,某些企业家在对利润源头无止境的追求当中,会意识到这一价差的存在,并抓住机会利用之。

  市场过程并不能保证一切这类机会都能被牢牢抓住。然而,盈亏机制以外别无任何可行机制可以抓住这些机会。“随机摸索、试试碰碰”的方法,就算偶尔可以得到“正确结果”,可又要如何验证这一点呢?

  故企业家可以根据其决策能否盈利的市场机制,判断他们是否估对了消费者需求。

  怎样看待干预政策?

  那么对于消费者而言,政府确保产品安全的努力是可行和必要的吗?

  难以说是可行的。因为政府会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亦即缺乏手段来估计消费者在安全、成本、便利和其他产品特性之间愿意做出怎样的权衡。

  如果政府介入A产品的生产标准,强制执行某个特定功能,反而会破坏这种有助于我们发现消费者是否真正需要这项功能从而自愿承担成本的机制。

  一旦政府强制A产品必须具备某项持定功能,消费者就必须为之付费,而无论他们情愿与否。这样一来,也就没人能判断出,消费者本身是否认为这是一个合理权衡,因为他们再也无法在具备这项功能的A产品和不具备这项功能的A产品之间,通过选择来表达他们的偏好。

  此外,政府在强制某种安全性能时,无法保证就一定会令我们更加安全,因为它可能忽略另一个更重要的安全因素。比如政府在食盐中强制加碘能确保我们的健康安全吗?或者在供饮用的自来水中强制加氟化物能确保我们的健康安全吗?研究表明,这些在某些国家实行多年的强制措施,可能会带来其他的安全隐患。

  但如果把这些问题留给市场解决,就好办得多了。消费者可以根据本身情况或家庭医生的建议,自行选择加碘或不加碘的盐,或选择具有某项功能(比如添加氟化物)的净水设备。

  在顺风车的情况下,强制关闭互评功能会增加安全性吗?同样无法草率假设,拼车各方在完全互不了解的情况下,安全系数必然会得到增加(请注意司机本身也有被怀有歹意的乘客劫杀的风险)。省事方法就是把这项服务功能彻底关闭。但因噎废食又岂能算是好的解决思路?

  有人会说:“我没时间研究我购买的每件产品的安全性能,而政府可以雇人来全职做这项工作。”

  这句话前半句当然是对的。如果每个消费者都完全靠自己来确定产品的安全性,那么考虑到每个人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那么这个世界将充满风险。后半句话则是错的,因为它隐含着:如果政府不履行这一职责,那么也就没人能够做到。

  政府提供产品安全信息也是不必要的。自由市场有不少机制可以确保更加有效而可靠的安全信息提供。而且市场还有一个最明显的优势,即是否在决策中使用这些机制,悉听消费者尊便。也许我不在乎我得到的服务看起来有多么安全,假如这项服务不能满足我的其他需求。在那种情况下,凭什么我就该被迫替我不感兴趣的安全标准付钱呢?

  另一方面,政府提供的“免费”安全信息或强制性安全标准都是同样是有代价的。问题在于,无论我们是否愿意,都要为此付出代价(缴税或被迫承担其不利后果)。

  安全信息的市场提供

  一个市场不受政府干预的世界。究竟是怎样保护消费者免受“不安全产品(服务)”的侵害呢?

  头一类信息来源是不受限制的新闻媒体,比如报刊的消费者版面或专门的消费者出版物。再就是保险公司。因为它们在产品安全法律诉讼后可能要支付账单,保险公司对于检查产品安全性有特别的兴趣。

  生产商还可以雇用私营产品检测机构来做检测认证(比如著名的美国保险人实验室)。这类私营机构的存在,依赖于这样的事实:大多数企业认为让顾客死掉不利于自己,既因为这往往带来坏名声,也因为所有市场营销研究一致显示,死人的消费激情远远不如活人。

  有人会担忧:检测机构欠某个大客户人情,在测试该客户产品时就不那么尽心和严格。但是,以这种担忧替政府的强制性安全标准辩护,至少在两方面存在缺陷。

  首先,这个理由简单假设政府机构人员会免于这种受收买的困扰,而公共选择经济学早揭穿了这种看法。

  其次,它忽略了这样的事实:竞争是消费者最好的朋友,无论在哪个领域。

  在一个不受干涉政策妨碍的纯粹自由市场中,如果一家机构(无论是产品服务提供商还是质量检测认证机构)表现得有失水准,竞争对手就有机会通过指出这一点来吸引顾客并从中牟利。

  换言之,公司产品最重要的安全信息来源,就是其竞争对手。没有其他哪家机构,会像你的竞争对手那样去研究你的产品,并运用广告等等宣传手段,把相关种知识播给消费者。正是市场竞争的压力,迫使每家企业都去不断完善服务来满足消费者需求。

  人们对安全风险的容忍度各异,对风险活动有什么好处,看法也各不相同。政府的安全规定,以一刀切的眼光来对待这种权衡,不过是试图让某些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人,替代广大消费者做出选择罢了。

  市场受破坏的情况

  如果你发现某家公司(比如某家网约车平台)的产品(服务)体验不佳、或某项性能(比如安全)广受诟病,明显“不能让群众满意”。那你要怎么办呢?

  实际上,这时有一个大好的盈利机会就摆在你面前。你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企业家才能,比如成立一家新(网约车)企业,以你更好的想法或承诺(比如给网约车设计一个“恐慌报警按钮”)吸引投资并与之竞争。如果原先这家公司不能免除人们(安全上的)顾虑,那么消费者就会把手中钞票转投给你。

  但在现实中,你可能并不会这样做,因为你意识或预见到,一旦你成立了新企业,立足尚未稳,各种层出不穷的监管手段,在易受特殊事件激发的汹汹民意下,已如雨点而至。你疲于招架,最终只能败下阵来。而成熟大企业,由于长期和监管部门或新闻媒体打交道,则公关有方、游刃有余,更能担负起监管成本,甚至可能参与法规制定。实际上,不少人呼吁的各种干预和监管政策,反而给越来越缺乏改进动力的独大企业筑起了护城河,使之免于你和其他新企业的竞争。(完)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市场机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