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热门关键词: 雷军乡村旅游留学生A股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

与时俱进开新局 守正创新再出发 —北京鸿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敬专访

时间:2020-10-21 14:31    来源:商务财经网  

  “发展建筑工业化应该改变蓝图思维,树立产品思维;摒弃单打独斗,坚持系统整合;以工业化为基础、信息化为手段、绿色化为目标,以三化融合的新型建造方式推进产业变革,走向‘新营造’。”

  ——张敬

  2005年,在建筑行业深耕多年的张敬投资2000万元,创办了北京鸿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十余年过去了,在张敬总经理的领导下,鸿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注于智能建筑智能系统集成(IBMS),绿色能源管理(EMS),工业智能制造集成,智能楼宇自动化(BMS)、合同能源管理(EPC)等综合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咨询、解决方案服务、产品销售及工程实施等业务,先后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专精特新企业,并通过 ISO9001 体系认证,赢得了行业内外的一致认可。

  那么,在张敬总经理看来,未来建筑业的智能化方向还有哪些呢?带着这个疑问,笔者采访了北京鸿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敬。

  躬耕笃行 做好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引领者

  作为行业公认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引领者,张敬近年来带领团队完成了冬奥会主场馆国家速滑馆、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兴安盟万达广场、冬奥会冬奥村、呼和浩特市万达广场、北京卫通大厦等项目,在短时间内占据了市场,使得北京鸿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为公认的建筑行业专业公司。

  对于未来建筑业的智能化方向,张敬有着自己的看法。他告诉笔者,在没有标准大工业生产出来之前,所有的人做衣服都是依靠裁缝定制,而工业革命以后,就出现了品牌和成衣的交付。现在所有的建筑产品也都是以定制化的形式交付的,在不远的未来,通过智能化可以把建筑产品变成真正工业化的产品来交付,这是智能化发展的方向之一。

  另外一个方向,就是把标准化的方向又变成定制化的,建立开发商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直接生产出投资者想要的产品,实现的过程也会比我们想象的要快。

  当前,北京鸿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业务非常广泛,在建筑领域包括IBMS系统集成、EMS能源管理系统、三维可视化管理运维平台、高效机房系统建设、BMS楼宇自控系统、智能照明系统、智慧园区系统建设、冷冻站群控系统、供热站群控系统、智慧酒店客控系统、智慧别墅家居智能系统、建筑节能系统改造;在工业自控领域还涉猎数据中心冷源控制系统、芯片电子厂房机电控制系统、生物制药厂洁净空调控制系统、动物实验室自控系统、生物实验室P3自控系统、医院手术室洁净控制系统、医院传染病房自控系统、整车生产厂自控系统、燃料电池生产厂自控系统、污水处理厂自控系统、管廊信息化系统建设以及工业节能系统改造。

  张敬认为,未来的建筑行业发展趋势是建造方式越来越像制造业,目前欧美、日本,建筑工业化已经非常成熟,中国目前各个方面工业化程度也比较高,工业化应用最落后的是建筑业。每年国家在建筑方面,建筑行业方面建造量非常大,落后的工业化,导致产生各种质量、环境污染等问题,且随着人口红利丧失,建造的人力与输入来源是欠缺的,倒逼建筑工业化提升。国家近几年在建筑工业化方面投入非常大,目前智慧产业已经发展到5G,建筑智能化,住宅、社区管理智能化,未来会成为房子的标配。设计上需要创造性、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工作继续用人来进行,后端大量可以标准化、无人化的部分用计算器去替代。

  单从技术上来讲,张敬觉得建筑行业设计与施工时遇到困难都是有解决之道的,最大的困难在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困难肯定会有,但只要认定目标是正确的,不惧风雨埋头前进,迈小步不停步,脚踏实地做好自己,这才是一位成功创业者应有的特质。

  提高品质 实现公司版图和价值升级

  北京鸿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有情怀的公司,多年来围绕产品品质下功夫,包括其中不仅有人的格局变化,更有城市格局的升华。在行业竞争中胜出,离不开战略、产品、人才的支撑。公司拥有清晰的战略路径,精准的产品理念,和标准化的人才建设体系。近年来,在张敬总经理的带领下,北京鸿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东拓西进,逐步完成了版图和价值的升级。

  随着张敬的娓娓道来,我们也渐渐了解到一个专家级人才的奋斗史。

  张敬本身是技术出身,但也已经在管理岗位上工作多年。在张敬看来,任何一个新生事物都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被市场所接受,任何一个岗位也都需要不断地学习提升,张敬很正面地看待和把握这个过程,其中有艰辛、迷惘和困境,有承担、坚持和成绩,张敬更享受这过程中的点滴收获和取得。

  入行多年来,张敬从工程师做起,做项目,带项目,带团队,都是在一线工作。在一线工作不仅锻炼了张敬的技术能力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也让张敬广泛接触业界的各类人士和事情,了解建筑工程领域的环境与变化。“适应环境的变化,在环境和职位角色的变化中学习和成长”成为张敬的工作思路。

  张敬认为技术能力的拓展和提升与做领导和管理工作并不冲突,反而是互补和促进的作用。做个懂行的领导者本身需要不断学习,才能为团队制定有前瞻性的目标和方向。随着公司的稳健发展,张敬的业务能力也得到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认可,先后成为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理事会员、中国房地产业营销协会专家委员、被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房地产专业委员会聘为第六届智能建筑专家委员。

  同时,张敬告诉笔者,他认为与人合作,团队意识很重要,秉承公司利益高过个人利益,个人服从团队,鼓励和提倡正能量和正确态度,负责任肯承担,相信这些亦都是领导者必备的素质。对每一位员工和领导者来说,也是不可多得的经历。古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企业文化的建设亦是如此。

  一家建筑企业,除了企业的属性之外还应承担起社会的属性,张敬比较认可的一种观点是,建筑师应该把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认可,反馈到自己的作品上。任何一家地产企业做出来的产品是要营造一种状态,这背后其实是设计师对于生活追求的状态。这和设计师是什么专业没有关系,和他对美好幸福的追求有关系。

  目前,北京鸿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业务已经布局全中国,多地开花。公司业务与时俱进,与多家知名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广纳行业精英,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在下步工作中,张敬将更加注重全面提质增效,加强融资,保持高质量发展,建立大运营体系,进一步提升业务品质管控,把业务能力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向着全年目标的实现迈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全面、更及时、更有价值的技术支持。

  转型升级 把握融合发展的良好契机

  “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我们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张敬在采访中这样说道。

  近几年来,张敬引导北京鸿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中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主要依赖资源要素投入、大规模投资拉动发展,数字化程度较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在他看来,尽管近几年建筑产业增加值增速与 GDP 增速差距收窄,增速放缓,但是建筑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却并没有降低,其规模依然巨大,建筑产业正在从快速增长期走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期。

  必须正视的是,当前建筑产业数字化也存在几个主要障碍。

  一是建筑产业上下游产业链长、参建方众多、投资周期长。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形成的数据和信息难以跟随项目推进而流动,形成不易交互的信息孤岛。建筑产业的各个工程环节脱节不连贯,由分散的部门或专业团队负责,各个流程阶段无法协调出一套统合的、以整个项目周期为范围的信息化改革方案。这种情况下,作为供应商的软件厂商,要想熟悉并掌握全部要点和痛点,难度极大。

  二是参与单个项目的工程队数量众多,尤其是中小型工程队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颗粒度粗糙,使得信息化手段难以推进。在项目管理中,因为最终实施人员往往是小型工程承包队,每个承包队的管理水平不一,对于信息记录的执行力度不一,执行效果不一,最终较难形成统一、有效的项目日志。建筑产业具有产品形式个性化和多样性、生产地点不固定、机械化程度低、人员多变、管理模式多样、管理灵活度高等特点。整体管理效率低下。

  三是除了建筑产业本身的挑战之外,建筑全流程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较低。虽然 BIM、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方兴未艾,但技术协同性不高,难以有效满足系统性需求。从 BIM 的提出开始,到随后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建筑产业本身面临的问题得到了一定解决。但这些技术整体协同性尚低,以某一项技术仍然较难解决建筑产业根深蒂固的问题,如效率提升、数据互通等。

  放眼未来 注重数字化的投入产出比

  尽管有人说建筑产业已经成为夕阳产业。但在张敬看来,当前建筑产业数字化投入比例低不是最主要的问题,而是要注意数字化的投入产出比。

  在建筑产业,人们最常听到的就是信息化、数字化投入比例过低,限制了产业数字化发展。在《数字时代的中国: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经济》中,中国建筑产业是数字化程度最低的产业之一。另据中国建筑业协会统计,张敬国建筑业信息化投入在建筑业总产值中的占比仅为 0.08%,而欧美发达国家为 1%。

  在张敬看来,无论是建筑产业也好,建筑软件企业也好,应该关注的是数字化投入产出比,也就是数字化如何能够帮助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目前阶段,没有哪家企业不注重数字化投入,只是这个投入该投向哪里?如果只是购买软件、搭建采购的供应链,这个投入比例肯定没有办法高上去。要想这个数字高上去,就必须让企业看到数字化投入的必然性和价值所在,也就是重塑建筑产业生态。

  因此,建筑产业数字化一定要跳出信息化思维,走向产业互联网思维。

  张敬认为,面向未来,推动建筑产业数字化有三个关键要素。

  数字化时代,客户需求个性化、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供应链开放合作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这也是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建筑企业必须顺应这一趋势,改变粗放型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加快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步伐。

  首先,以客户个性化需求为出发点和归结点,客户体验决定了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在许多产业,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不断演进,客户需求逐渐从千篇一律的产品过渡到千人千面的产品。这一趋势,未来也会在建筑产业中体现。疫情以来,数字技术诸如增强现实、混合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等,正以多种方式转变零售和办公空间。随着业务需求和客户需求不断发展,我们的建筑空间需要变得更具适应性和灵活性。未来的空间需要适应不同的场景,为多模式、多功能预留可能性,科技既可以作为工具,也可以作为媒介,帮助我们为这种转型进行设计。

  其次,要以技术变革推动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建筑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关键和基础是产品数字化和产业数字化,这是集成了建筑产业整个供应链和生产活动的智能建造发展的关键基础。国家和产业大力推行的 BIM 技术正是数字模型技术的代表,也是产业克服困难、实现成功转型的突破口。基于此,数据驱动设计、远程协作、建筑工业化和自动化等将大力推动工程建设行业的数字化变革。但无论采用何种技术,都要高度重视建立企业和供应链数字模型技术的研发应用。

  再次,要利用数字化技术,打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信息协同和产业效率的升级。例如,浪费现象在整个建筑领域十分明显,物料和人工在实施过程中的损耗超过 1/3。而通过数字化技术打通供应链,建筑产业可以大大减少浪费,还能让管理效能得到提高,伤亡减少,安全得到保障。此外,建筑产业数字化还能大幅提升节能环保效能。

  近年来,北京鸿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重点项目为依托,数字赋能项目,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在数字设计、智能制造、智慧建造、智能运维等方面,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建筑产业的深度融合。

  张敬认为,未来,要带领公司实现快速发展,还要着力打造数字化赋能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高度重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对工程建造的变革性影响,实现工程建造的转型升级,促进工程建造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服务于数字化、个性化、绿色的需求,才能使建筑形态和人类活动环境的关系真正和谐。

  总之,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建筑产业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空间依然巨大,但这个空间绝不是靠盖房子、修高速路来实现的。在第二个百年阶段,建筑产业必须要转变发展思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紧紧抓住新基建的历史机遇,创造建筑产业互联网新业态,改变建筑产业的商业模式,打造开创性的、万物互联时代的中国式数字建筑产业。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商业,创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