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8-29 13:02 来源:商务财经网
G20:全球治理权博弈的舞台
生在这个时代,我们是不幸的,从奥运到南海,从对外贸易到环境保护,从充满恶意的敌视到无端的限制……我们经历了中国所遭受的一切不公平对待!
生在这个时代,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终将见证一个霸权帝国的落幕,以及一个伟大文明的复兴!在君临天下的那一天,我们所承受过的一切痛苦和不公,都将成为骄傲和幸福的原由!
最近最热的话题莫过于里约奥运会,比赛十分精彩,但是本届奥运裁判对中国有太多的不公,这让公平、公正的奥运盛会变了味道。中国代表团的强烈抗议,以及中国网民、中国媒体对这种丑恶现象的痛斥并未引起奥组委的重视,于是乎,一幕幕的闹剧接二连三在里约奥运上演:拳击项目中国选手吕斌在绝对优势下被判负,帆船卫冕冠军徐莉佳被取消3轮成绩,孙杨被对手讽刺是吃药的骗子,女子体操队被裁判狠狠压分,中国国旗被弄错,而且在并列第三的情况下,中国国旗被故意悬挂在下方......
要知道,巴西虽然是主办国,但是在奥组委的话语权并不多,大家都明白,背后真正掌控局面的仍然是那个众所周知的霸权帝国。
就在里约奥运开幕之前的7月12日,南海仲裁案临时仲裁庭也以闹剧收场,中国明确表示绝不承认和接受仲裁结果。但这一无效判决居然得到以美国为首的七国集团承认,并要求中国服从判决结果。仲裁庭罔顾基本法理,轻率开庭,武断裁决,可以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但是,这一场由菲律宾担当主演、美国幕后控制、日本充当“托儿”的反华闹剧,依然能够堂而皇之的在海牙国际法庭上演!
还有,从2008到2014年,中国贡献了约39%的全球新增GDP,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请注意另一组数字,据商务部数据统计,截至2013年,加入WTO以来中国共接受国外贸易救济调查692起,1995~2010年,中国连续16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中国为加入WTO付出多少代价?为什么换回的是充满恶意的调查?最近,美国主导的TPP又要重新制定国际贸易规则,这依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俱乐部”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又一卑鄙伎俩。
在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议题上,中国更是处处受到掣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俱乐部”在推诿自身责任的同时,对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提出严格要求,要求中国在温室效应控制当中承担更大的份额和责任。“宽以待己,严以待华”,这又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故意给中国等处于后发展阶段的国家带上的紧箍咒......
在中国近邻韩国布置萨德反导系统,在东南亚各国制造反华舆论,向新疆、西藏灌输极端主义、反华分裂思想,制造动乱暴恐......这些专门针对中国的做法,已经不能称之为“不公平待遇”,而是充满恶意和敌视的限制,在这些事件背后都有一只黑手在操控,那就是美国!
从体育竞赛到主权之争,从对外贸易到环境保护,在全球治理话语权的争夺上,大国间竞争目前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中国所遭受的所有不公平待遇,其实都是中美之间大国角力的外在显化。中国主导成立亚投行,积极提出“一带一路”,创新现有全球治理机制模式。美国则提出两洋战略——TPP与TTIP,构建对中国的C型包围圈,妄想实现对中国的反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治理主体开始从主权国家转化为非主权性质的国际组织。中美等大国间角逐的主战场也由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G)等传统治理框架和机制,转向二十国集团(G20)、亚投行、TPP、TTIP等新型对话机制。
2015年,亚投行的成立与TPP协议的达成,是中国等发展中大国显示主导意愿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加快引领经贸新规则形成的重要标志。
大国战场的变迁:全球治理权角逐进入“G20”时代
奥兰·杨在其经典著作《世界事物的治理》中提到,当今的国际事物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治理过。全球治理的机制,也就是全球治理如何运作,这个问题可以表述为“由谁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治理。
那么,中国在当今全球治理框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是这样评价,“中国还没有真正采取一个非常积极的态度或者主动的态度,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讲,中国只是现在这个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被动参与者。”
其实,中国并不是在被动参与。当今国际体系正经历着重大的权力转移,这种权力转移的一个突出特征就在于传统的西方强国势力正在衰落,而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壮大。二战之后的国际制度体系以美国为主导,这些制度安排依赖于美国霸权才得以建立,在设计之初嵌入的就是西方国家的利益与价值观念。当旧有的权力分布发生变化,新兴大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必然要求在国际事务上拥有更大话语权。中国只是在等待合适的机会和场合。
G20峰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从最初的非正式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G20开始成为国际经济合作中的主要论坛。特别是,G20容纳了诸多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市场,由此组成的二十国集团取代了G7西方国家俱乐部,并居于全球治理的核心地位。现在,G20的议题不再局限于世界经济,还拓展至气候变化、能源安全、重大疫情、难民危机、网络安全及恐怖主义。
目前,G20国家覆盖全球人口的2/3,国土面积占60%,GDP总和则高达90%,与联合国比,国家数量减少又提高了决策效率。作为新的多边治理机制,G20不像70多岁的联合国那样,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从G20峰会机制从创立之初,到之后的制度化建设、规则的完善,都是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共同参与的过程。现在,G20与IMF、世界银行、国际货币清算银行等都有极大的代表权重叠,G20公报或者宣言能够得到这些组织的配合,甚至还能够成立某些监督机制在推动决策的落实。因此,G20峰会机制的进一步发展完善符合当今全球权力转移的大趋势,有益于建立一个更加公正的全球秩序。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G20正式升级为领导人年度峰会机制,此后被明确定位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首要平台”。这意味着全球治理体系已经进入“G20时代”!
大国之争的分水岭:中国首次主导“全球治理顶层设计”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恒宽·汉
美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已经低于中国,权利转移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虽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再三阻挠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想凭借自己在世界格局和国际体系中的主导权和地位来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和国际影响力。
但是,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在政治上,资本主义终极理论动摇了,社会主义发展出现奇迹,西方资本主义遭遇挫败,金融危机、债务危机、信任危机,自信心动摇了。西方国家开始反省,公开或暗自比较中国的政治、经济和道路”。资本主义终极理论的动摇,就是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改变的结果,经济危机背后是政治危机,政治危机根本在于政治制度所赖以构建的价值的危机。
在这新旧权利交替的时刻,2016年9月4~5日,第十一次G20峰会将在中国杭州举行,这是中国首次主持与主导“全球治理顶层设计”的大会,这是中华文明伟大复兴历程中的里程碑事件,必将成为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
G20杭州峰会主题为“共同创建创新(Innovative)、活力(Invigorated)、联动(Interconnected)、包容(Inclusive)的世界经济”,简称“4I”主题。具体而言,会议将涉及四大议题:一是创新增长方式;二是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三是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四是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开始主动塑造全球治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顶层设计与改革。作为此届G20峰会的主席国,中国将会带头应对全球经济治理面临的主要挑战,为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包括:探索实现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的新道路,进一步改革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全球基础设施,创新贸易与投资方式,实现更具有包容性的发展。从更高层面上讲,中国已经意识到自身应该在全球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中贡献应对具体问题的方案和经验,下定决心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治理体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并在全球治理机制和理念方面贡献“中国智慧”。
大国智慧与实力的展现: “北京共识”优势逐渐凸显
2009年5月,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美国高盛公司资深顾问乔舒亚·库珀,在伦敦外交政策中心网站发表了题为《北京共识》的调查论文,指出中国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摸索出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他把这一模式称之为“北京共识”。
“北京共识”就是被西方政要称为中国模式的中国经验,这是中国崛起的例证,也是全球治理对中国智慧的呼唤。在全球化时代,大国之间对全球治理权的角逐,更大程度上是大国之间综合国力和全球影响力的比较和对杭。在G20峰会之前,我们有必要梳理一下全球治理视角下的中国贡献!
1.全球化的时代少不了中国身影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进入“新平庸”状态。但是,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正在以全新的深度和广度融入世界,也正在以令世人瞩目的中国速度实现跨越式发展:
2006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家。
2010年,中国经济规模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2年,中国服务进出口额首次进入世界前三,2014年上升至第二位。
2013年,中国对外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87万亿美元,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
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世界各国经济实力的排名中,在购买力平价条件下,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第一,美国,印度,日本紧随其后。2016年4月最新的世界经济报告《世界经济展望》认为,在购买力平价的基础上,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并正在经理至关重要且复杂的过渡期,正在向以消费和服务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
2.全球产业格局中心在中国
全球金融危机过程中,西方国家的经济受到了巨大打击。但中国工业却取得了高速发展。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7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份额为14%,到2012年则为21%。在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只有美国的62%,而到了2011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就已经是美国的120%。
2013年,韩国最重要的智库之一,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研究院发布了以海关编码作为调查依据的工业品出口量统计,结果表明:2013年全世界工业品占据第一名的产品种类中国有1538种,第二名德国有733种,第三名美国有550种。
2007-2013年出口市场占有率占世界第一位的产品数量,中国上升速度堪称奇迹。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中,机电产品的出口2012年同比增加了8.7%,占中国出口总值的比重为57.6%,这说明中国是一个主要依靠中高技术含量工业品出口的国家。在美国进口的机械设备中,来自中国的份额已从2000年的6.5%稳步提升到2011年的25.7%,中国已经逐步取代韩日成为美国的主要机械产品供应商。日本进口的机械和运输设备中,中国所占份额已从2000年的7.2%上升到2011年的42.7%。
中国制造的代表高铁核电水电已经具有国际竞争力,在高科技领域,农业领域中国也有自己的独特探索。中国资本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实现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160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加上第三地融资在投资,对过对外投资规模应该在1400亿左右,中国在2014年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目前西方在经济上仍具有的优势是全球价值链优势,即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上游,可以分配到最多的利润。而支撑这种优势的主要是历史积累以及品牌因为。而品牌因素的背后是文化因素。中国崛起所需要的突破的主要方面已经不是工业整体水平,而是金融与文化的竞争力。
3.全球治理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智慧
西方价值应该仅仅被视为世界价值体系的一部分,中国作为东亚文明圈的源头性大国,理应在对自身的经验和模式的整合之后,为世界价值体系做出贡献,而不应该继续缺席对世界问题的方案供给与价值输出。
习近平在今年的七一讲话中掷地有声地提出,“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与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时提出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并进一步提出了“一带一路”设想。“一带一路”战略的规划实施,是中国进一步迈向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经验在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和借鉴,更是中国积极参与21世纪全球治理顶层设计的体现。同时,继改革开放政策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开放和引进之后,中国通过不懈奋斗闯出了自己的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宝贵而独特的发展经验。这些经验不但有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对长期被西方欧美国家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有更为重大的启发,补充了与西方不同的经验,给全球治理以新的思路和方向。
结语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全球治理制度性权力的博弈中绝不会一帆风顺,美国不愿意也不允许中国等国家来主导全球经济的规则。鉴于现行全球治理体系高频失灵,缺乏公正性、公平性和代表性,不能有效管理全球事务,不能应对全球性挑战,致使全球性难题问题不断产生和积累。
近几年来,中国外交的主线是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以中国理念和实践引领全球治理机制的改革与完善。中国对于全球治理理念的创新发展,就是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继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正以踏实稳健的步伐推动着全球治理更加健康、公平、有序地发展。
注:本文观点和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人民日报内参部主编辛本健博士推出的年度巨献《全球治理的中国贡献》。G20即将召开,在大国之间展开新一轮角逐之前,《全球治理的中国贡献》会让你真正读懂当下的中国!
责任编辑/张小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 |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