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商业 > 读书

梁晓声:当代文学亟需提升民族心性

时间:2013-11-08 22:17    来源:深证特区报  

   商务财经网读书讯:应龙岗区委宣传部邀请,著名作家、“知青文学”代表人物梁晓声做客龙岗读书会“名作家与你面对面”活动,做“关于多元文化的思考”的主题演讲。

  这个与共和国同龄的老人,头上有过不少头衔,“平民代言人”、“理想主义者”,老了老了,又被冠以“最老愤青”。然而记者面前的梁晓声,愤懑文艺作品“娱乐至上”,他担忧民族心性几时提升,他的书出版了,电视剧却“难产”。撇去“愤青”的标签,今日之梁晓声,心性恰如他近两年结集出版的两本文集书名:《郁闷的中国人》和《忐忑的中国人》。

  近代梁启超曾在《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谈到,小说有四种“神力”:“熏、浸、刺、提”。梁晓声解读任公的话,“‘熏(陶)’,是心性上要向善。‘浸’是长期‘熏(陶)’后,有了对别人命运的关注。‘刺’,我们都能理解,就是批判,就是鲁迅说的投枪和匕首。但是,无论批判也罢,还是‘熏’、‘浸’、‘刺’后,都要‘提’,都要把全民族的心性提升起来。”梁晓声在讲座中认为,借用梁启超的标准评价当代文学,始终缺少这四个字。

  梁晓声给记者梳理现当代文学的“熏浸刺提”,始终紧锁着眉头。他说:“鲁迅一生做的事情都是‘刺’。鲁迅的‘提’主要在杂文上。用‘刺’的方式想要达到‘提’的作用。”

  “梁启超说的‘提’是心性的提升,是指民族提升到以善化解仇恨,告诉当代人怎样提升自身修养。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我们的文学才开始有了反思。一部分反思为什么国家会走歪路,另一方面是人性的反思。”梁晓声说。

  梁晓声对文化进入商业时代的感觉是“太快了”。他感到,文化只起到了文化功能中娱乐的部分,电影、电视剧的制作者与观众、读者达成默契,仅仅是放松和找乐子。

  我们的观众是只要让我乐就行

  深圳特区报:文艺作品的“提”实现不了,有什么弊端?

  梁晓声:我也看到有一些书籍还在秉承先贤们的愿望,但是这样的作者和读者都太少太少。可是在西方,梁启超们主张的文学、文艺与人的关系已经被体现了近一两百年。我们今天感觉到,文明在中西方不一样。文明不会自己产生,五星级宾馆铺上好地毯就不会随地吐痰,在机场也不会随地吐痰,但是在公共汽车上就可以随意吐痰,这是环境本身,但是这些“提”不能是内心心性的“提”。你可能离开这个宾馆,你怎么对人,是什么态度就又是什么态度了。

  深圳特区报:西方文艺作品的价值有值得借鉴的吗?

  梁晓声:不妨看看好莱坞。美国人很商业,也拍了很多垃圾电影。但是美国有别的一面,我们看《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林肯传》,虽然有争议,但是你能够看出人家是认真在写一个人物。同时好莱坞也没有放弃寻找好作品,伊朗、前苏联都得过奥斯卡奖,说明人家是可以克服歧视,承认反思的。可是中国电影现在没有反思、没有批判,我们都是中间状态。就是给你娱乐,一切题材都娱乐化。我们的观众也是,你只要让我乐就行。所以我很失望,不知道我们的民族几时怎样可以提升民族的心性,该怎么样“提”,我觉得这是一部沉重的文化史。

  以后不再写知青小说

  去年,梁晓声在知青小说《返城年代》的发布会上说,“以后绝不会再写知青题材的小说了。”问之原因,梁晓声答曰,“我个人觉得知青是我不经意间背在身上的写作责任,一路写过来,已经对得起知青两个字了。”然而由他自己编剧的同名电视剧却迟迟难播出,这也成了梁晓声心里不得不背负的“责任”。

  深圳特区报:你怎么看中国影视的商业化倾向?

  梁晓声:中国电影已经完全商业化了,你看电影有反思吗?但是我和导演李文岐在意识之外,总想讲点意义。假如这些知青作品都按《山楂树之恋》那样写,可能就没问题。对于我来说,我又不能按着《山楂树之恋》来写,就“多少”要带出来一些,就因为那“多少”,就有了一系列的问题。其实即使这部剧播出来,到了读者、观众那里,也会被批评“太浅了、反思太浅了”,这个悖论我没办法解决。

  我不上网,但是我了解网上的事情

  深圳特区报:您在最新作品集《忐忑的中国人》开卷就说,这本书想写写“看客”,是鲁迅当年笔下的“看客”吗?

  梁晓声:我想今天中国的看客主要在互联网上。许多事情没人关注是不可以的,网络上需要有人主持正义。我为啥要称他们为“看客”呢?因为可能大多数人上网还是关注八卦、绯闻。网上许多人虽然对这个社会有所不满,虽然觉得应该改变、改革,但是他个人不觉得自己也有责任,也不会做什么。所以我在书中写道,“但若将中国进步之大希望寄托在四亿多中国特色的网民身上,我认为纯粹是无望之望的寄托罢了”。

  深圳特区报:我读您的文章了解到,您不上网,但是对网上的事情并非一无所知。

  梁晓声:是这样的。我了解网上的事情,主要是看凤凰卫视的《天下被网罗》,一些网络热点都会提到。我觉得人也不需要接受那么多信息吧?

  深圳特区报:现在微博上活跃着很多“大V”,不少跟你同时代的作家、学者都因此成了“意见领袖”,你想过要加入他们吗?

  梁晓声:我不会。我习惯把真正的想法写在文章和书里。因为年纪大了,越来越对自己的文章立场、观点更多持怀疑的态度,不是怀疑别人而是怀疑自己。写文章有时间沉思下来,力求全面。而微博只是一种“表态”,“表态”很容易,甚至一句脏话也是“表态”。微博上有些深刻的话,可是今天也没有谁比谁不深刻,大家看得很清楚。所以微博多我少我,没什么分别。如果我在网上写一个文章,有一千、两千人读了,就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写书的人越来越少了。

 

责编/张楠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梁晓声,文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