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名家专栏 > 书画

臧新义:腹有诗书气自华

时间:2015-01-12 16:35    来源:商务财经网  

 

        您是从什么时候学书法的

  臧新义:幼年时候就随祖父习书,虽未形成系统,但耳闻目睹,多年濡染,对书法艺术的感受深入心灵深处。我一直认为,祖父是我们这个古老乡土中国的最后一批儒者,他们一生中以耕读为乐,通达事理,对保持乡村古老淳朴的民风与品格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他老人家一直到去世还在捧着书看,这对幼年的我影响很大。我小时候和祖父待得时间比较长,四五岁的时候就和祖父一起睡,几乎每天晚上都是听着祖父的读书声入睡,他那苍老而有情致的嗓音至今让我怀念。想想看,这是怎样的情景:昏黄的油灯下,白发老者摇首晃脑,一字一顿地为他痛爱的小孙子读着古代文学典籍,文化传承就在这一声声的诵读中完成了。

  小时候过春节,从腊月初开始一直到大年三十,祖父都要给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写对联,我这个小书童就会在书案另一头帮忙拽着对联走,这个对我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这对我后来的书法学习与探索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我最早是从颜真卿的《勤礼碑》学起,练了两年,为我的楷书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写大字不怵,跟我练《勤礼碑》有直接关系,还有《麻姑仙坛记》。

  年长之后,我有机会经常去汝南,那里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殉国的地方,有一块“天中山”石碑,为颜真卿手书,至今保存完好。从艺术精神上来讲,颜真卿是我书法学习和创作的一个重要精神源泉。不管是学书法也好,还是作为一个文人也好,他那种威武不屈的忠烈正气和为国捐躯的献身精神都非常重要,它跟我的文化血脉是相通的。

  后来就练习汉碑,我非常喜欢汉碑之气象雄阔,古朴典雅。最早学的是《礼器碑》,其字钢筋铁骨,瘦劲有力,用笔如刀砍斧凿,寓险绝于平正之中,既隽秀又刚劲,既秀雅又肃穆,神采超然,有一种郁郁葱葱的庙堂之气,这非常符合我的审美趣味。清代大金石学家王澍《虚舟题跋》评云:“隶法以汉为奇,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指礼器碑)尤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又说,“唯《韩勑》(指《礼器碑》)无美不备,以为清超却又遒劲,以为遒劲却又肃括。自有分隶以来,莫有超妙如此碑者。”这个碑本身就在孔庙里边,它的庙堂气也决定了它不可能古怪粗俗。它也表现出了汉代雍容华贵的气象,有时候礼器碑的笔画非常纤细,可能与刻工的雕刻有关,或者是近两千年来,随着时光的推移,被风化漫漶掉了。所以为了避免因瘦劲而纤细,我又悉心研习《封龙山颂》,求其磅礴雄强气势。该碑气魄雄伟,方正古健,点划之中隐篆籀之意,粗犷俊朗,有独特的阳刚之美。清大家杨守敬《平碑记》谓其“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后来又学习了建国后在天津出土的《鲜于璜碑》,该碑书法取法高占,险峻雄壮,厚重古拙,宛如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记载人言东坡词曰“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在学习汉碑的同时,我也注重借鉴一些汉简与帛书笔意,如北京大学藏的西汉竹书汉简,书法精彩绝伦,书风多样,或古朴、或飘逸、或刚劲、或凝重,各具特色,皆堪称汉代隶书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值得认真研究与借鉴。这可是汉代人的书写啊,里边的点画用墨,极为丰富!这样我就有意思地把简牍帛书的字形结构和笔墨情趣及运用方法融入到隶书之中,以增加其厚重与古味,力求汉隶古雅气厚的美学效果。

  您汉隶临习了多长时间

  答:我十四五岁就开始写了,礼器碑就写了五年,那时候条件很差,到夏天就光着膀子练字,一写就是半天,真可谓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那时候就是一种憧憬,对文化、对书法、对古人的生活方式都有一种兴趣,甚至会刻意模仿一些,所以现在常常感觉,仿佛生活在古人的空气中。这是把书法当做是引领我的精神方向标了。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在郑州参观中原书法大赛,很受鼓舞。那时候,张海先生还没来北京,刚当选为河南书协主席。

  那您从《礼器碑》一直练到《鲜于璜碑》,一共长达多少年

  臧新义:汉碑的练习几乎就没有间断,即使是不练习,也会一直感受那种古朴的意境。临帖并不只是初学者的事,大书家王铎晚年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临帖是所有书家应当做到位的事。

  那是否可以说汉碑是您的书法地基了

  臧新义:也可以这么说。写唐楷《勤礼碑》最早,汉隶从《礼器碑》开始,学习到两三年的时候,开始研习王羲之的《圣教序》,大概十七八岁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有写过二王尺牍,只写《圣教序》,可以说我的行书学习就是《圣教序》,《圣教序》,一直就是《圣教序》,不管是中文本科时代,还法律研究生时期,对圣教序的学习从来没中断过。那些年,我所谓的书法学习就是指临《圣教序》。如果说颜真卿是精神导师,汉碑为根基的话,晋三王(王羲之、王献之、王珣)书法堪称情人,和他们的关系就像我给一个灵璧石馆题写的那句话一样“山之精,石之髄,吾与汝,朝夕处。”

  那像汉碑这种风格和王羲之书法的风格是非常迥异的,如同时练两种字体,是否会发生冲突

  臧新义:隶书和行书确实是两种文字系统。从书法史的角度讲,从隶书到行书的过渡,还真是要感谢王羲之,因为王羲之把古体字变成今体字,叫“古质而今妍”。把古体字的古朴与稚拙转变为今体字的那种流畅的美,这是王羲之的一大功劳,所以说学王羲之就是找对了祖宗了。南朝宋泰始年间(生卒年月不详)书家虞龢在《论书表》认为,古质今妍,是历史的正常发展。并认为 “妍”与“质”不是两种绝对对立的审美形态,而是相对的。

  王羲之对书法的贡献不仅仅是创作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或者那么多让人飘飘欲仙的优美行草书,更重要的是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对古文字进行了改良,使之转变成今天所看到的文字形态,并对中国文化体系产生了巨大影响,正是由于王羲之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的这种文字书法的变革,才使得中国文字变得如此优美,使书法成为一种完善的艺术体系。这都从魏晋的时候开始的,因为像张芝的章草虽然在汉末也很流行,但是为当时的主流思想意识所不容。比如赵翼就写《非草书》,抨击张芝的草书或以张芝草书为代表的这些书法家,非经世致用,对社会没有什么具体的贡献,杨雄也认为书法只是雕虫小技,壮夫不为,虽然书法受到这样的抨击,但也从侧面说明了书法开始从实用性到审美性的转变,但是那个时代文字还是处于古文字系统,还是没有达到今文字这种流畅的美的境界。只有在王羲之他们这个时代,书法才开始变得如此优美。宗白华先生在其《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中提出“晋人的书法是这自由的精神人格最具体最适当的艺术表现。这抽象的音乐似的艺术才能表达出晋人的空灵的玄学精神和个性主义的自我价值”。又说“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这优美的自由的心灵找到了一种最适宜于表现他自己的艺术,这就是书法中的行草。行草艺术纯系一片神机,无法而有法,全在下笔时点画自如,一点一拂皆有情趣,重头至尾,一气呵成,如天马行空,游行自在。又如庖丁之中肯綮,神行于虚。这种超妙的艺术,只有晋人萧散超脱的心灵,才能心手相应,登峰造极”。

  也就是说,书法发展初始,是以实用性为主的,慢慢的才发展成审美性为主的了

  臧新义: 对,早期,就是单纯的把文字当做信息的传播工具。从实用性到审美性,从具象性到抽象性,这是王羲之时代的一个巨大转变,虽然说王羲之很多信札,也有信息传递功能,但由于他对书法深入的学习与研究,他任何一个字都表现出艺术美的形式。学王羲之就是从《圣教序》入手,然后再学他的信札尺牍,我认为《圣教序》也是学行书最好的范本,因为它集合了王羲之书法字体的大量珍贵信息,它的字数特别多,大概有一千七百多字。以《圣教序》作为根基,再去学王羲之其它的作品,对字形和体势的把握就会很顺手。因为唐代王羲之的字还很多,所以那时的字是不会失真的,虽然《圣教序》是集字,但章法也很完整,也能看出王羲之字的清朗俊逸、恬静洒脱的风神,体现出那种魏晋风度,这种魏晋风度不仅是有一种雄强的笔势或表现出的优美的体态,更重要的还应当有旷达,放荡不羁的情怀与精神气质,其实魏晋士人都是非常狷介的,魏晋风度的精神内核也必然如此,只是每个人表现出不同的个性,从曹操父子三人开始,他们表现出来对文学艺术的领悟,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感悟,决定了魏晋时代的文学艺术是伟大的。那么多战乱,那么多生离死别,像王羲之的《丧乱帖》、《初月帖》,都可谓悲痛哀婉之作,故书法挥洒淋漓,流贯不羁,表现了心灵深处的苦痛与无奈。韩玉涛《王羲之〈丧乱帖〉考评》文中认为《丧乱帖》,字势雄强,是真正的右军风骨。且具惨淡之美,具有深邃的艺术情境和崇高的艺术价值。如果把王羲之的字写得很优美或者流美,那肯定不是真正的王羲之,他还有一种独有的风骨。现在学王羲之字的人把他的字写得很美,笔画中规中矩,说是中庸之美,但这只是王羲之的一面,他还应当有另一面,或粗头乱服、或哀婉、或放荡不羁、或惨淡……。总之,这些味道复杂而又完美的体现才是真的王羲之,这是必须要有的,这才是魏晋风骨所应当体现出来的东西。那种放荡不羁、不合流俗、逸志不群的东西在王羲之的书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像唐太宗的礼泉铭,沙孟海在《近三百年书学》一文中评梅调鼎时说:“初唐诸家,最得二王乱头粗服的真趣,要算太宗的《温泉铭) ,梅字的路数,和这一体很相近。”这说明中庸之美并不是王羲之唯一的风格,他还有一个乱头粗服之美,而真正体现魏晋风骨的就是这样一些东西。像现代的书法大家谢无量,猛一看他的字并没有学王羲之的痕迹,把甚至说看上去很质朴稚拙,但它的笔法和精神气质表现出的确实有一种魏晋风骨在里面。现代人难以从精神层面去追求王羲之,往往在字形上喜爱大功夫,最终得到的多是平和雅正这样一些东西。形式上的东西追求的多,内涵上的精神面貌、气质和那种痛苦挣扎的东西,对时代和人生的绝望等等,今人是难以表现的。所以对王羲之书法要从精神层面多了解,要从心灵深处有所感悟。所以我在学习王羲之的时候,尽可能把自身的精神思想沉浸到他们那个时代,他们的文化与感受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学习书法的过程就是沉浸在古人那个世界的过程,置身于那份古意当中,去体味,去追求,去感受;读古书,写古字,感受古人文化与生活,这样才能求得与古人精神上尽可能的相通。

  在学习圣教序,打下字形的基础以后,就开始学习二王的尺牍与信札,其实我心中是三王,而不是二王,除去羲献二圣,还有王询,他的《伯远帖》对我影响很大,这是公认的晋代真迹名帖。

  三希堂法帖那两个都不是真的,有人说是米芾造的

  臧新义:《三希堂法帖》中,《快雪时晴帖》应当是唐人摹本,《中秋帖》或为米芾临本,只有《伯远帖》是没有争议的,所以,我特别喜欢,常常手摹心追,不知疲倦。我的别号就是“三王门下”,别人都提“二王”,我说“三王”,还有王珣,他是王羲之的堂侄,都是王氏一门的。

  通过尺牍信札的学习,是最能领悟魏晋风韵的。唐人勾摹的虽然是下真迹一等,基本是还能表现当时人的那种书写状况,都是先双勾,然后再填摹,像《兰亭序》就有褚遂良虞世南冯承素三个人的摹本,其中冯承素的《神龙本》摹本水平最高。不管是王献之王羲之也好,还是王珣也好,他们写的时候是无意于书,但他们如此高超的技巧,以及他们对书法的领悟,他们即使是随意为之的东西,往往也是精品。

  王羲之本来就是政府公务员(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古代也没有书法专业,他也不靠书法养家糊口,书法对他们而言就是抒发一种情怀或情趣,也不需要去讨好任何人,不需要看别人脸色去写字,更不需要和别人攀比,或者是争名夺利,是不是正是“不争”,才是其书法的风神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臧新义:是的。淡泊名利者,其书格自然高妙。苏东坡说:“书初无意于佳乃佳耳”,不刻意,书法才达到了毫无造作,纯熟自然的境界,绝没有今天书法展作品的那种矫揉造作,很多人写书法就是专门写给别人看的,而三王他们就不考虑这些,所以他每一件的尺牍信札,都能反映出他当时那种精神面貌,像我比较喜欢的《初月帖》《平安帖》,《孔侍中帖》《二谢帖》《何如帖》《丧乱帖》《伯远帖》《中秋帖》《鹅群帖》以及王荟的《疖肿帖》《翁尊体帖》等书法作品,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我都深入的学习过。他们的作品看起来,可能字形结构不太一样,但总体感觉有一种非常相近的气质,给人的感觉非常的轻松随意,充分体现了那种魏晋风流。

  我每天深夜,沉浸在临习王氏一门的信札尺牍之中。精神上感到非常的充实愉悦。书法真是能够愉悦心灵的无上妙品。

  那你从十几岁开始系统地研习书法,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一直坚持到现在,从不间断,那么久,是怎么做到的呢

  臧新义:不能那样说,那还真不叫“坚持”,这种说法是错的,坚持往往是说,针对一件事情,你不想做又不得不做,不能舍弃,这叫坚持,隐含了一种过程的痛苦。为了追求美好的结果,而不得不忍受过程的痛苦,这才叫“坚持”。

  而我的书法研习,完全不是这样。那是一种“享受”,首先是临帖的享受。每天晚上在案牍劳形之余,静静的坐在书案上,面对古人的那种清新刚健,随意潇洒的书法,那种古雅之气扑面而来。对着他们的字帖进行临摹,事实上也是与古人对话,这就是临帖的快乐。第二,在临帖的过程当中,真是沉浸在古人的生活状态当中去,体会古人那种生活的快乐,那时候没有电脑互联网手机,可能生活都非常简陋,但心境单纯快乐。所以,对我来说,学习古人,临习古帖就是一种快乐的享受,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让人体会到宁静,那种发自于内心世界的非常偎贴的感受,甚至来讲,我都不想去创作,想要创作什么呢?能够享受这种愉快,已经足矣。当我真正想写的时候,我就去写就是了。何为创作?我觉得临古到一定程度,下笔写下自己想写的内容就是了,这可能就是创作。这是我内心深处最深层的感受。当年鲁迅先生在西安感叹说:“想不到(长安)连天空都不像唐朝的天空”了,于我而言,通过朝夕研习古典碑帖,我想要寻求的是生活在古人的天空里。

  有些人创作可能就是为了跟别人不一样

  臧新义:对,就是为了参加展览,为了追求一些东西,我觉得就是在临帖过程中,慢慢感悟,为什么要刻意创作,要创作什么呀,要先把古人的东西真正地学到手,学到心里面再说。赵孟頫说“用笔千古不易”,那么,对经典碑帖的深刻学习应该说是获取古人高超笔法的不二法门。要真的像古人那样,随手拿出来一个信札,写出来非常优美,我觉得那才是真正的高手,而不是说,一张作品写一百遍,一千遍,为了创作而创作,为了参赛而创作,以前看过一个报道,陕西有一个人冲击国展,日夜创作,一张作品写好多遍,以至于劳累致死,就现在一些,参展的书法家也是如此,同一个作品能够写上几百遍几千遍。我觉得这是很没有必要的,纯粹是刻意雕琢。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的完美是不可能的。毛笔在跟纸接触的过程中,它会有一些细微的变化,你控笔能力再强,像王羲之的信札里边,也会有败笔,虽然也有笔法在里边。如果在现代书法展览当中,这种字肯定是会被剔除的,再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虽然说章法很完美,各方都挺好,但是要拿到现代书法的展览中,肯定坏事,连入围都入不了。《兰亭序》尺幅并不大,是非常小的一片纸,几乎就谈不上什么视觉效果,但他在写的过程当中,信手挥洒,还有很多涂抹,并且在写的过程当中,还有错字和掉字,要是从现代书法展览的角度看,肯定是不适合的。但是恰恰是这样一幅作品却成为千古一帖和传世经典,不刻意地追求完美才能达到了完美,当你的书法素质达到一定层面,自然流露的东西才是最美的。《兰亭序》就是纯粹文人雅士在一起诗酒唱和的时候,无意之中自然流露出来的东西,虽然他对字句有所斟酌,因为《兰亭序》本来就是兰亭诗的序言,那么优美的句子是肯定要斟酌的,但书写的过程中,是没有刻意为之的,它的章法和笔法都如此完美,确实是很罕见,还有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更不用说了,涂抹掉的字更多。在那种悲痛的情况下,有那么多的划痕,删改和修改的地方,但并不妨碍它成为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他也是在这种无意当中才体现出来的。

  还有像苏轼的《寒食帖》也是天下第三行书,我倒觉得这三大行书,只有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有点有意为之的痕迹,当然我是最崇拜苏东坡了,说苏轼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的文化使命感太强了,诗词歌赋文章无一不精,同时还具有旷达的心胸,虽然遭受到严重的政治排挤和打击,被流放到海南岛,还能苦中作乐,通过文化来慰藉自己,可以说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伟大的人物。

  你觉得学习行书对你的隶书有什么影响吗?你是怎么看书法风格的

  臧新义:在秦统一六国之后,由李斯对文字加以规范,将以前的篆书统一为小篆,这是官方字体。由于政治上的需要,字体端庄规范大气,不允许纤小粗怪的东西出现,体现了官方性和权威性,汉代的隶书也是如此,尤其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的思想开始体现在汉隶之中,并且表现的最完美最充分,你看它字体结构的四平八稳,不急不厉,十分平和,隶书的美学特征就是严谨整饬,就像一个一个儒士坐在那里,那种规规矩矩、一丝不苟的表情。

  后来学过行草书以后,对隶书的帮助就是使点画的更加灵动,结构的轻松随意,以及整体上的动态感,静中寓动,动中寓静,我觉得这就是行草书对隶书的帮助,行书和隶书可以形成一种互补,前者可以使后者更加活泛,使之具有一种动势。学汉碑,但不能写成汉碑,不能完完全全那样写,就像学汉简不能写成汉简,我特别反感今人汉简写的如此狂怪,因为汉代人写汉简是囿于书写材料,在竹片上写,中间有一个弧度,它是凸起来的,一撇一捺很容易写夸张,现代人写汉简好像不突出这些方面,就不是汉简,我觉得这是一个误区,汉简的精华绝对不会这些东西。书法上有一个说法,就是透过刀法看笔法,汉简没有刀法了,只有笔法,直接就能看,从它的一撇一捺就可感受到的气韵醇厚,有的人写汉简,写的非常纤细,最后来了一个肥厚的大尾巴,我觉得这是非常恶俗的,虽然看起来也有一种流美的感觉,但很恶俗,这就是把缺点当优点了,有些书法就是片面追求风格,但我想,风格未必就是好的,你可以说这个字有特点,有自己的风格,但这不一定是优点,不一定是审美的。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你可以用王羲之的笔意写隶书,也可以把隶书或篆书的笔法融入到王羲之行草书当中,慢慢的就会有自己的风格,所以,这些东西不必夸张不必变形,更不必刻意追求,只要能把古人的东西融会贯通,自然流露出来的就是你自己的风格。

  臧新义艺术简历

  臧新义,字涵之,号雨园、抱玉室主人、三王门下。中文学士、法律硕士。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刘艺书法艺术研究会理事,北京市东城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名家联合会理事,中国民俗书画院副院长。出身于教育世家,幼承家学,从读过私塾的祖父习书,楷书入手于唐颜鲁公《勤礼碑》,后钟情于汉代碑刻,遍临汉隶名碑,多取《礼器碑》之古质典雅、《封龙山颂》之宽博爽骏以及《鲜于璜碑》之古拙厚重。行书以王羲之《圣教序》为基,纵情于晋行草书之风神俊逸、古韵悠长,尤得力于三王(王羲之、王献之、王珣),并细心研习文徵明、董其昌诸家。早年曾获河南省大学生书法三等奖,北京市大学生书法一等奖。师从当代书法大家,中国书协顾问刘艺先生。书风古雅典正、浑朴刚健、清新俊逸,书卷气浓厚。作品多次在各种书法展览中入展并获奖,在国家级书法核心报刊发表有《道统与闲适》、《魏晋书法生成论》、《酒与草书》、《书法审美构成的主客观因素》等多篇学术论文。多年侵润古代典籍,传统文化功底深厚,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座右铭,以诗酒茶为自娱,用坚定、敬畏的心对书法艺术进行着实践和探索。

责任编辑/李岩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臧新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