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名家专栏 > 书画

带你走近中国历史上五个艺术收藏盛世

时间:2018-02-08 20:14    来源:艺术市场通讯  

   

  2017年中国拍卖市场迎来调整后的新一轮热潮,齐白石、赵无极等一众艺术家的作品都在拍卖场上得以高价拍出。据历史记载,凡经济兴盛的时代,艺术就会迎来爆发式增长,进而出现收藏盛世。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历史上的五大收藏盛世。

 

  宋代

  热门藏品:奇石、书画、砚台、青铜

  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高度繁荣时期。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民间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同时又相互影响、吸收、渗透,使宋代绘画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宋代商业的发展也大大超越了前代,大小城镇兴旺发达,纸币出现并被广泛使用,海外贸易空前盛况,在中国历史上十分引人注目。基于这种社会状况,宋代的艺术市场空前发展起来。

  宋代是一个收敛型的社会,对文化有一种聚集的效力,书画市场尤其引人注目。宋代的艺术市场中,书画买卖形式是多样化的,它包括店铺交易、集市贸易和当铺三个主要形式。这些形式适应不同的买卖群体和交易情况,既灵活又适用,同时对于繁荣书画市场也大有裨益。当今近乎“贵族游戏”的艺术品买卖,在宋代亦然。

  而这种盛况绝对离不开当朝统治者宋徽宗对文化的大力推动,他不仅自创“瘦金体”,还影响带动了艺术热潮,导致书画创作和鉴藏盛行。首先是政府设置画院,只有优秀画家任职画院待诏。同时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当时画家在社会上具有极高地位,画优还能致仕,获得品级。在宋代绘画作品不但有经济价值还有政治价值,巴结官员送一张名画,可以换来一个官职。

  而在奇石收藏方面,赏石界的学者认为:魏晋是赏玩奇石的朦胧期;唐朝是赏玩太湖石的形成期,最有名的名篇是白居易的《太湖石记》;宋朝是赏玩灵璧石的繁荣期,尤其是宋大书法家米芾总结出的赏玩灵璧石等石种的赏石要诀“皱、瘦、漏、透”,更是影响了中国宋以后的赏石活动史近千年。宋大词人、大书法家苏东坡还提出“丑石”观。清大画家郑板桥进一步提出赏丑石要论:“丑而雄,丑而秀”。

  明朝

  热门藏品:瓷器、铜器、杂项

  明朝中叶以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迟至明中叶,除一般的书画商人以外,在苏州、嘉兴、南京等工商业发达、人文荟萃的城市,出现了一些独立的书画经营商店,市场已经成为私人收藏获取艺术品的主要场所。明中叶以后私家艺术品收藏的地位一跃而上,超过内府典藏而占有绝对优势,其中尤其以嘉兴的大收藏家项墨林最为著名。

  明代是书法市场的鼎盛期。明代书画交易普遍由画商经手,市肆操作,价格层次清晰,上升趋势也比较明显。嘉靖末年各地豪门竞相收藏书画古玩,其中以江南最为活跃,其地人文荟萃,不仅有大批艺术造诣深厚的书法家,亦有众多的富商巨贾等消费群体,尤其是嘉兴的收藏巨子项元汴,收藏的作品显著东南。与此同时,大批职业画家涌入市场以卖画售书作为谋生手段,其中突出并为市场首重着为“明四家”的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等人。如唐寅有诗云:“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起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家造孽钱”一些在朝为官的书画家也不甘寂寞,亦涉足市场,加上大批专营书法与裱字的书画商人在市场上游走穿梭,起到了市场中间人的作用。在这些因素促成下,书法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时期。

  虽然明代文人画收藏流行,但当时,收藏古玩杂项也成为了最有影响力的收藏项目之一。明“隆庆”开关之后,海外大量的珍贵木材、犀牛角、象牙的进口及从海外传入的珐琅器工艺制作的日趋影响,古玩杂项工艺制作名人辈出。

  杂件收藏好似聚宝盆:聚集珠宝、珍宝、财宝之盆。杂件,老古玩习惯上又称杂项。古玩范畴里面,除陶瓷外,可供上手把玩的工艺藏品,包括青铜器、玉器、家具、绣品等,都可称为杂件。杂件收藏种类最多、形制最奇、工艺最精、范围最广,赏玩魅力无穷,增值潜力无限。杂件收藏,趣味在一个“杂”字。

  而在明代,由于瓷器的发展也十分兴盛,瓷器杂项更是受到收藏家追捧。在2017年度拍卖瓷器成交TOP10中,这件被蘇富比专家称之为的“宣德盌王”,早在1963年就已经在东京的国立博物馆展览过,之后长达50多年没有在市场上露过面,现场以6500万港元起拍,最终以2.02亿港元落槌,以2.29亿港元成交,由仇国仕竞得。

  明代最有名的古玩典籍为董其昌的《古董十三说》,曹昭的《格古要论》,文震亨的《长物志》,均为明代古玩收藏名著。从董其昌所说的赏玩骨董(后人称古董,今人称古玩)之要义等,因此明代应该是“鉴古可以进德,收藏可以成才”的玩物长志论的奠定期。

  趣事:一人独占故宫博物院半壁江山

  民国年间,历史学家陈寅恪的弟子翁同文一头扎进故宫博物院库房,发现项元汴在那些经他收藏的字画上都留有印记,一是标上他的字“子京”,或者号“墨林山人”,再就是按照同时代作家周履靖的《初广千文》的次序进行编码,书之于每件作品的首尾或四角沿边位置。前者很好辨识,但也容易被层出不穷的造假骗子钻空子,弄出一堆赝品迷惑世人,只有真正掌握了后者的编码秘密,才算是有了一把进入项氏藏品宝库的金钥匙。循着这些线索,翁同文教授复原了这份已在这个世界上消失的藏品目录,并由此推算出了项氏书画藏品的总数为二千一百九十余件。

  翁同文说,故宫博物院的书画收藏,据《故宫书画录》共计四千六百余件,项元汴以一己私人之力,收藏量已达故宫半数。

  他的收藏质量有多高呢?我们来稍列几个名字:他一生收藏过王羲之、褚遂良、怀素、欧阳询、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书法名帖,顾恺之、王维、李公麟、宋徽宗、赵孟坚、赵孟頫、倪赞、黄公望、文徵明、仇英等绘画精品。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王羲之的《行楷书千字文》、仇英的《汉宫春晓图》、米芾的《清和帖》、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等都曾经置于天籁阁。在项元汴的天籁阁中,除了震惊世人的书画,还有同样丰富的青铜器、瓷器,甚至乐器等藏品。

  清朝

  热门藏品:瓷器、玉石、书画

  清代前期的艺术市场以书画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清代中、后期,碑帖、古籍渐渐为人们所熟知,为原来以书画为主的艺术市场又注入了新的血液。清代将汉碑奉若神灵,于是碑帖收藏成为又一个热点。在清代中、后期,艺术市场也快速地完成了从规模化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艺术品收藏一般以古玩为主。我们今天所说的“古玩”,始称于清代(公元 1616 至 1911年),在此之前都称“骨董”。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是艺术市场发展的高峰。

  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段省盛世,长达一百年,可以说,整个18世纪,从1700年到1800年,都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清代艺术市场的发展离不开统治者的重视,艺术市场的繁荣也是顺应清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正常现象。在清代,艺术市场是社会的一个侧面,也是一种文化内容的体现。清代爱好收藏的几个主要人物如梁清标、高士奇、安岐等,给清代的书画市场带来了生机。

  清代时期不仅统治者在艺术市场中占有重要位置,还有一些“供养人”也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清代的文人雅士虽然很多,但是生活很窘迫,创作没有条件,很难有作品,这时,清代敬仰文人大夫的一些商人大贾就会以“供养人”的身份出现,给那些文人提供绘画创作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清代的艺术市场也就有了足够的书画作品在其中流通,不会出现供小于需的情况。

  清初最有名的古玩典籍是戏剧理论家李渔的《闲情偶寄•器玩部》,专讲文玩品鉴;谷应泰的《博物要览》是一部资料性汇集的古玩著述,十二卷分列碑刻、书画、铜器、窑器、砚、漆器、奇石等鉴赏。此外,《博物要览》基本上分别评定了碑刻、书画、青铜器、瓷器在中国文玩器物史的历史文化地位,对后世文人主要追求“金石碑帖”的收藏颇具影响力。

  趣事:题别人的画,说自己的话

  说道乾隆,避不开的就是他的“弹屏模式”,但是不看题字的艺术水准,乾隆的题画诗是考察乾隆思想与情感的有效途径。与一般题画诗关注作画者的精神不同,乾隆的题画诗有很强的干预意识,他不关心作画者的意图,而热衷于借题画诗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观点。

  作为入主中原的统治者,乾隆和他的皇室成员需要“优雅”的汉文化,但是又不甘心受汉文化同化。在实体上占有皇宫内大量古画收藏的同时,乾隆把自己的意愿加于这些画上。这些画原本蕴含的士人精神,让位于皇帝一己之好,甚至这些画也成为宣扬皇帝旨意的载体。据笔者所见,乾隆读画时,其思想、观点与原画形成巨大反差的,莫过于山水画。而乾隆对文人山水画“隐逸”主题的改易,集中体现在文徵明山水画的“御制”题画诗中。

  清末民国

  热门藏品:瓷器、青铜器、竹木牙雕、书画、古籍

  清末民初的收藏热是离我们最近的一次,也是中国封建王朝覆灭前的最后一次收藏热浪。在晚清内忧外患,战乱纷飞的时代背景下,清末民初的收藏热如回光返照一般,为封建王朝的覆灭谱写了一曲既悲凉又华丽的乐章。

  清末时期,满清王朝摇摇欲坠,宫廷内大量古器文物流出宫外,流露民间。末代皇帝溥仪以赏物之名,让其弟带出众多名画,为维持小朝廷的开支向银行抵押库存官窑器物。众多太监偷盗宫廷古器变卖,没落王爷贱卖宫廷遗珍。因古物卖家与买家出现,形成古玩群体市场,故清末年间北京琉璃厂古玩市场一度兴旺,日本欧美古玩商闻风而动觅商机。

  民国初年,上海五马路(现广东路)古玩市场也兴旺,上海滩著名的“卢吴公司”是出口古玩的大商家。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主流的收藏项目金石碑帖书画依然流行,日本欧美古玩商热衷于收购中国的宋至明清的官窑及历代石刻佛像等,故也带动了本土的买办、资本家、医生、律师们收藏瓷器及古玩杂项。这一时期是中国历代民间古玩市场真正的成熟期。

  第四次收藏热主要是外需加大,内需相对缩小,因为晚清时期,在西方列强的多次侵扰之下,民不聊生,我们的艺术品被西方人大肆掠夺,流亡海外,至今在世界各地博物馆都能见到。民国时期有著名的四公子,张学良、张伯驹、溥侗、袁寒云。这四个人被大家统称为“民国四公子”,非常儒雅,都酷爱收藏,南方也涌现了庞元济、张大千、吴湖帆等一系列收藏大家。有了这些大收藏家的主导,当时收藏市场十分红火。

  中国的收藏史从魏晋到唐宋流行收藏赏石,北宋至南宋流行收藏字画,再经过明末古玩概念的逐步形成期,康乾盛世古玩杂项的逐步流行期,到了清末民国时期已没有主要流行的收藏大项,但归结起来,所有收藏品都可归类为两个收藏大项:即古玩书画。“古玩”,包括瓷器、青铜器、竹木牙雕等杂项器物收藏品;“书画”包括历代书画、碑帖、古籍等纸质收藏品。

  趣事:倾家荡产只为收藏

  张伯驹才是“民国四大才子”中众人公认的最痴迷收藏的一位。为了收藏字画不惜变卖家产,与汪伟特务进行斗争。

  当时有一幅非常珍贵的国画正面临留出国外的危险,张伯驹得知后立即与故宫方面进行联系,希望故宫花费重金将其买下来。但是被故宫给拒绝了。没办法,张伯驹为了避免这幅国宝流到国外,就忍痛卖掉了当时占地220亩的宅院。但是却被汪伟特务盯上了,还绑架了他,让家人出钱来赎身。没想到张伯驹宁愿被撕票也不愿赎身,一直在僵持下去,直到特务们退让了一步,降低了赎金,才得以保命。这位用生命在收藏的贵公子,从某些方面来看为国家文物保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当代(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

  热门藏品:百花齐放

  以1992年中国成立收藏家协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第五次收藏高潮,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收藏热形成的最普及、最繁荣的时期。国泰民安,盛世兴收藏,是当代收藏热形成的时代背景。这一时期出现的“工薪族收藏家现象”,是世界收藏史上特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收藏文化现象。因为历来东西方的收藏主体,均为文人士大夫或上层贵族,普通百姓少有人热衷于古物收藏。

  本次和此前四次收藏高潮的区别就在于多,无论是参与人数还是市场上艺术品的流通储量还是流通的金钱,都是古代的几倍。在收藏大类上,当代收藏除继承清末至民国年间以“古玩书画”为两大传统综合类的收藏大项外,还多了一个收藏大项:即“今玩”。所谓“今玩”,即当代创作、制作生产的书画工艺品,如新字画、新陶瓷、新玉器、新仿明清家具、新邮币卡、新紫砂壶、新竹木牙角雕器等等。

  当代收藏与历代最大的区别是:古代收藏以玩古董、古书画为主,当代收藏以玩古董、古书画与玩“今玩”及玩“今书画”并驾齐驱,甚至活着的书画家作品,远远高于已去世的书画名家的作品。当代收藏热的形成,更多是以投资、投机性收藏为特征,商业化收藏为标志,而传统修身养性式的收藏已被边缘化。但是真正的古玩书画收藏家依然是当代收藏界的主角。

  同时,在现代艺术市场上,由于西方文化的传播,国外拍卖行进驻中国市场,导致国内画廊、拍卖行等各种艺术交易形势多样化,使得现代艺术市场呈现与传统不一样的局面,整个艺术市场更加趋于规范化以及全球化。

  趣事:明星也爱收藏

  近年来,在大大小小的拍场上,时常可以见到演艺圈明星的身影。有资料显示,在搞收藏的群体中,除了房地产老板和海外投资家外,演艺界名人已经俨然成了收藏新贵中的生力军,诸如王刚、张铁林、海岩、王中军、冯小刚、张涵予、陈道明、陈鲁豫等身影的出现,让拍场更加星光熠熠。

  比如在《国家宝藏》里面那个看国宝会捂住口鼻的爱宝“和珅”王刚,这几年,王刚不怎么拍戏了,他主持的那一档收藏节目却越办越火,而作为主持人的王刚,也收藏了诸多藏品,这些宝贝主要集中在鸟笼子、瓷器、古玩方面。从最开始收藏鸟笼子,到现今收藏最多的瓷器,家里藏品丰富的王刚至今仍不时去逛逛北京潘家园的地摊。据说,王刚收藏最大宗的是瓷器,其次是字画,包括明清以及现当代大名头的作品。还有明清家具、玉器以及其他一些竹木牙雕杂项。王刚一直认为,收藏不一定是有钱人玩的游戏。有的藏家经过十几年的淘换,终于把一套老版连环画《三国演义》攒全了,那种欣喜不亚于在国际大拍上一掷千金竞得一件元青花大罐。这叫各得其乐又殊途同归。他甚至私下给自己规定,每年盛夏和隆冬的三四个月里不接戏,为的是腾出更多时间淘宝。

  以上举例是想说明,在其他收藏评论家认为北宋第一个收藏热形成前一千年,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们早已在赏玩奇石。所以,中国历史上士大夫们形成的第一个收藏热时期,应该是从晋唐至北宋的奇石收藏赏玩热时期。

  趣事:徽宗时期会成为船难频发的高危期

  宋徽宗最喜欢奇花异石,为此,还专门成立了花石“搜刮处”,负责把从各地搜刮来的奇花异石,一船船运往都城。负责运送的船只,十艘船组成一组,是为一纲,这就是“花石纲”了。

  而能让宋徽宗看上眼的,要么就是参天古树,要么就是特大块的石头。为此采运者就得专门打造一艘大船,结果,等石头运进了都城,一路上已经死伤无数,幸存下来的船夫也没几个。但宋徽宗都会对负责采运者大加封赏,就连船夫都每人赏了一个大金碗。正因如此,那些活不下去,或者怀抱发财梦的,个个都铆足劲,四处找奇花异石。有一次,为了把一棵古树献给徽宗,临时改造大船,将树运进都城。可路上,遇到了风浪,树枝和船交缠在一起导致沉没,整船人无一幸免。而这一船难,在当时不过是无数船难中的一件。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