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头条新闻

华为揭晓上半年业绩:手机销量超2500万部

时间:2015-06-26 11:09    来源:网易科技  

  

揭秘华为手机上半年业绩:国内销量2500万部

 

  虽然2015年6月份还没结束,华为昨天已经透露,上半年预计中国区手机出货量超过2500万部。

  为何“大盘”走低的情况下,华为终端逆势上扬?为何国内手机厂商低价战开打时,没有华为的身影?新品华为P8max想要开辟哪个细分市场?华为消费者业务中国区总裁朱平以及华为终端中国区CMO杨柘给予了一一解答。

  千元以下的搏杀是生存之战

  2015年上半年,国内手机厂商厮杀惨烈,价格战已经从千元滑至百元。5月份,TCL率先推出599元的“乐玩”手机;随后,联想推出499元的乐檬K3;红米2A和大神F1 Plus在499元和399元的决斗。而且,每家都宣称是千元的配置,百元的价格。

  GfK分析师武晓锋告诉网易科技,目前国内手机厂商有2个方向,一个是将产品和利润作为发展方向;另外一个是通过降价,追求规模作为发展方向。

  比如苹果、华为、OPPO、vivo等厂商通过产品溢价来获取发展,而另外一些国内手机厂商则通过手机来获取用户,扩大用户存量。

  对此,杨柘表示站在华为角度看,千元以下手机的竞争,存在即是合理,当竞争向纵深方向发展时,百元的搏杀更多的是生存之战,而不是生活之战。华为更多的是围绕消费者体验和消费者需求,从这个需求来反向提供消费者所需的产品。

  “我国从高至2万元的手机到百元的手机,市场空间是巨大的,如果进行细分和定位,每个价格段都有生存余地,否则中国市场也不可能存活着5000多个型号。”杨柘认为。

  是狮子,是不需要咆哮的

  除了百元价格战,国内手机厂商还陷入了无底线的炒作营销。对此,杨柘表示华为更崇尚的是如果你是狮子的话,是不需要咆哮的。

  “如果产品本身过硬,炒作带来的是正效益;但如果产品本身有问题,炒作其实带来的是负效应。”杨柘表示。

  营销与服务、产品之间是0和1的关系。当产品、渠道、服务过硬时,很好的营销意味着在1后面加0;而反过来,当前面的硬性条件不具备时,营销过多,意味着在1前加了很多0,有可能形成负数。

  “因此,我不愿意用炒作这个词,更愿意说是营销。因为营销不等于喧嚣,营销是一门体系化的科学。”杨柘认为。

  提到服务环节,据朱平透露,华为服务体验店在全国已经接近500家,贴近消费者的体验店和消费店已经接近9000个。

  2500万部背后的温度

  华为没有加入那场惨烈的价格战,但用朱平的话来说,2015年上半年华为手机给了一个“相当满意”的成绩。

  据GFK数据显示,2015年4月份华为手机以13.6%的市场占有率位居中国市场销量第一,华为3月、4月连续两月第一。

  5月份,华为手机全球销量超过1000万部,华为手机首次实现单月销量过千万。“这样的成绩之前只有苹果和三星才能够做得到,而现在华为也做到了。”朱平表示。

  今年年初,余承东给华为手机全球销量定的目标是1亿部,并将进一步夯实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从我们的预期来看,中国区上半年将超过2500万部,同比增长超过40%以上。毫无疑问,跟我们在四月份发布的P8手机的热销有很大的关系。”朱平透露。

  根据无论是IDC还是GFK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智能手机销量是在下滑的。而华为逆势上扬是何原因呢?

  “因为我们这两年的转型,精品战略,中高端档位的发展,正好契合了今年手机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朱平认为。

  据武晓锋向网易科技透露,中国智能机经过5年高速增长,开始进入存量替换的新阶段,中高端市场规模在扩大,1500以上智能机市场占比将从14年34%进入42%。

  而华为2012年开始就从“机海战略”向“精品战略”转型。通过减少机型、聚焦精品,华为走出了一条以旗舰机带动品牌,再以精品机型带动销售规模增长的正向循环。

  据了解,华为中高端智能手机在出货量的占比达到了18%。Mate7上市以来销量超过500万部,P7上市以来销量超过700万部。

  对于前不久刚刚推出的P8max,华为也是寄予了厚望。据了解,P8max在6月26日开售,售价3788元,定位的是时尚商务人士。

  “我们希望用产品来提升品牌,而且提出来产品要有温度,产品温度更多的是希望给消费者产品体验。我们的品牌也要有温度,希望能够在本土和中国更加了解消费群体的需求。我们的团队也要有温度,因为以前提到华为就是艰苦奋斗、自我批判。”朱平表示。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华为,业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