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29 17:39 来源:项城网
来源:盒饭财经 作者:顾林
2018年可以称为 To B革命的“新元年”。
今年,阿里系、腾讯、百度、京东等巨头纷纷开始强化B端能力,蚂蚁金服、钉钉、腾讯第三次组织架构大调整、京东金融改名莫不如此,通过对B端赋能,提升C端用户体验,S2B2C和T2B2C成为热词。
从消费互联网走向产业互联网,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思维、新模式,重构传统产业的运行逻辑,符合产业趋势。不过,很多产业是由BAT等外部传统的互联网巨头掀起的产业革命,而贝壳找房作为居住行业自身的力量,正在做同一件事。
10月10日,在北京的媒体沟通会上,贝壳交易平台总经理伊凯说,贝壳交易平台推出从签约到过户到放款等所有环节、服务于消费者与经纪人和交易服务人员的整套交易赋能体系,有效保障消费者从签订经纪服务合同到过户放款的所有环节顺利进行,进一步提升房产交易的安全与便捷。
我理解,贝壳交易平台做的这件事,就是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驱动,连接、互动、资源整合等新手段,重构和刷新房产行业交易逻辑,一手To B,一手To C,通过赋能B端,提升C端体验。
一 B和C的双重痛点
我们先来看看行业,理解贝壳交易平台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美国商业评论家克里斯·斯金纳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哪个行业的人西装革履,却愁眉苦脸,哪个行业一定有改变创新的机会。”
房产经纪行业就是这样的典型。
长期以来,在房产经纪行业,C端消费者和B端经纪机构、经纪人都有许多的痛点。
C端每个有买房经历的人,都一定有这些顾虑或栽过这样的坑:房子是不是有抵押?解抵押周期是多长?我如果贷款,适合用商贷还是公积金?各种准备之后结果银行面签失败,甚至钱打给业主但房子在过户前被查封了怎么办?B端经纪人急于促成交易,导致置换房出现时间差,赔了一笔违约金……
超长的交易流程,复杂的交易环节,各种信息和数据同步延迟,交易过程不透明,动辄数十万上百万的资金安全没保证等等,都成了房产交易过程中消费者一方的槽点和经纪人的难点。
伊凯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整个房产二手经纪交易看成100公里的话,那么签约只是前进了1公里,而交易环节相当于之后的99公里,工作量占比、重要程度都非常高。”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房产经纪机构和经纪人真的就愿意让消费者不满意吗?显然不是。
除了少数行业滥竽充数者,绝大多数房产经纪从业者还是希望能提供优质、专业、安心的服务,让消费者满意。
但是,要提升专业化服务的能力,对遍布全国尤其是二三四线城市的绝大多数经纪机构来说,绝不是靠自身的力量能够短期内实现的,而是需要产业互联网的力量进行B端赋能,这点,就连阿里巴巴和腾讯最近也都在强调“中台建设”。贝壳做的是:经纪人在前台,后方有产业互联网力量的支撑。
中国当下所有行业都对产业互联网有了急迫的需求,这也是近两年来2B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其实道理很简单,在中国市场吃人口红利已经基本到头了,增长从何出来?必须依靠技术驱动、精细化管理和供应链等产业创新。
何况,BAT等巨头对各个行业都是虎视眈眈,你不革命,你不提高,难道要等着行业外部的巨头来革你的命吗?
所以我理解,这就是行业老大一定要做贝壳,一定要做产业互联网,赋能行业,重构交易逻辑的初心。
二 如何重构“买房逻辑”?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知道痛点在哪里,既然知道行业必须要进行B端和C端的双重变革,那么怎么做这件事呢?
知易行难。
我相信,不光是贝壳,行业里所有的人都在绞尽脑汁琢磨这件事。
过去20年的互联网革命,不可能不对房产经纪行业产生冲击,但客观的说,现有的房产经纪线上平台,大多只是流量平台,仍然只停留在对信息发布环节的再造,如果从产业互联网的角度来看,属于非常浅层次的介入和改造。
如果真要按产业互联网的逻辑来看待房产经纪行业,要变革的绝不是信息发布这一环,而是从组织架构、商业模式、供应链全流程、技术手段等在内的根本性的革命。
贝壳是在这方面做的最为激进和积极,即用赋能改变现有生态,推动生态正循环。这是贝壳诞生以来引起全行业高度关注的根本原因。
伊凯在当天的媒体沟通会上,专门谈到了贝壳交易平台思考这个问题的逻辑和过程,我听了以后也是很受启发。
伊凯说,面对行业里的重重痛点,应该怎么解这个局?第一点,技术驱动,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手段,通过沉淀,大数据的分析,给行业赋能;第二,怎么样通过连接的方式,让信息更加透明。过去是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的过程,那能不能变得透明,所有人都能够看到最新信息,这样就能够保证透明、对称。
还有一点,毕竟涉及到银行贷款、缴税、过户、评估,所以就涉及到大量的外部资源,或者叫外部机构。伊凯说,“我们能不能跟他们进行整合、合作,让所有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加的便捷,同时做模式的创新,怎么样能够让客户、消费者、经纪人少跑一趟?能不能让更多的环节线上发生、提前发生?这是我们的理念。”
不难看出,伊凯的思路,本质上是用产业互联网的技术、思维、服务品质要求、平台模式,重构房产经纪行业,左手赋能B,右手提升C的消费体验,最终带领房产经纪行业进入全新的时代,推动行业的品质正循环。
贝壳交易平台,某种程度上就是房产交易环节的“大中台”、“工具箱”和“能量池”。而且,未来是面向全行业,而不仅是贝壳合作品牌的开放平台。也就是说,行业里所有的机构和经纪人,都可以从贝壳交易平台中获益,获得产业互联网的加持。
三 贝壳交易平台的方案亮点
我们再具体来看看,贝壳交易平台的方案是怎么做的。
签约前,交易平台能够为经纪人提供消费者的购房资质、贷款情况、评估询值、税费计算等咨询服务;签约中,交易平台能助力交易服务人员现场陪签、有效识别并把控交易风险、设置资金框架、选择交易产品;签约后,交易平台将会助力交易服务人员专业、高效地完成评估、解抵押、贷款申请、缴税过户、资金存管等环节。
其服务囊括“6+2”产品体系: NTS(N-Trading System)-PC端、NTS-APP、满意度评价、交易可视化、银行信息管理、业务数据看板,以及银行直连、交易助手。涉及从签约、贷款到房产过户、尾款放款的所有环节,包括签约前、签约中、签约后。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伊凯提到了一个词“乐高式”。为满足不同城市不同合作伙伴的需求,贝壳交易平台采取“乐高式”、配置化的产品模式,让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经纪人,像搭积木一样,从贝壳的工具包里按需选用合适的交易专业工具,提升专业化能力和工作效率。
我为什么对“乐高式”这个词格外敏感?了解产业互联网的人都知道,产业互联网比起消费互联网,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产业互联网要服务的B端机构千差万别,高度个性化,真正服务起来,让大家都满意是很难的。不像消费互联网,一个微信可以几亿人用。
所以伊凯提到的这个“乐高式”,其实是将“标准化”和“个性化”统一起来了。通过标准化的产品和个性化的按需选用相结合,来解决经纪机构和经纪人千变万化的问题。所以我说,这是一个很有亮点的做法。
此外,还有一些亮点,比如贝壳交易平台通过与银行的系统直联,实现了贷款办理信息的线上传递与交互,打破了两个行业的信息孤岛状态,提升行业效率。目前,已与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等八家总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等银行的多家分行达成直连合作意向。
为保证交易资金和产权安全,贝壳交易平台与光大银行等专业金融机构推出了资金存管服务,保证交易过程中的资金安全。
还有一个亮点,通过贝壳交易平台,就像在淘宝上买东西一样,消费者可以对各个环节的服务人员作出满意度评价,好评或差评会直接影响到服务人员的收入、职级评定,反向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这就是真正的互联网新商业的玩法了。
四 推动整个房产交易正循环
最后我们来说说贝壳交易平台的行业价值。
这个事情也要从产业互联网的角度来看,贝壳其实是在为房产经纪这个行业做产业互联网改造。
T2B2C是产业进化的必然,人类历史的历次工业革命,都是从B端传导到C端,改造好B端,才能服务好C端。
欧美的IBM、Oracle、SAP、Salesforce,国内的BAT、美团、京东等巨头,都是输出B端能力的企业,为不同的行业做赋能。
贝壳的诞生,本质就是“从自己好变成让行业好”,“从一家好变成让大家好”,通过赋能B端,提升全行业C端的消费体验。
伊凯提到,贝壳交易平台的理念基于贝壳找房“对用户好、合作共赢”的两个理念,通过服务的品质的提升,通过技术的助力,对用户更好,然后通过价值观的引导、赋能,来推动行业正向循环。
目前来看,数据反馈很好。贝壳交易平台通过大数据与智能服务,减少了经纪人90%以上的沟通与咨询工作量;在有的城市,因为这套系统应用,商贷周期从原来的两三个月压缩到十几个工作日,甚至于几个工作日,成交周期成倍缩短;在政策无变动情况下,较成熟城市的商贷或公积金贷款整个时效会有30%左右的缩短。
也就是说,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贝壳交易平台所提供的交易赋能模式对于传统房产交易服务进行了很大的提升,无论交易效率还是服务品质,既让消费者获得了更好的体验,也使得困扰经纪人和经纪机构的一些痛点得到解决。
贝壳交易平台的交易赋能模式未来可能会有一个更快的扩张和落地,目前已面向全国50个城市开放,并计划年内服务近百城市。
伊凯说,“交易平台的使命是什么?就是用卓越的技术和产品能力,来推动整个房产交易能力的正循环,成为最好的产业互联网联动。让交易无忧,给消费者、给经纪人、给行业带来更多的赋能。”
期待贝壳的产业互联网改造开花结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 |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