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10 22:08 来源:经济观察报
一场关于服务外包的转型升级战正在拉开帷幕。
经历十年发展,中国的服务外包产业已经从起步期迈入了黄金期。据商务部9月7日发布的数据,1-7月,我国企业累计签订服务外包合同额5530.4亿元,完成执行额393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6%和13%。7月当月,我国企业签订服务外包合同额767.6亿元人民币,完成执行额53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2%和24.3%。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服务“接包国”,并且有望在数年内赶超印度,成为世界头号服务外包大国。“未来10年,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将步入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在9月6日于武汉举行的2017全球服务外包大会上,商务部副部长俞建华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日益明显,服务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上升。
俞建华透露道,中国财务部、税务总局等正在和商务部一起加快推进《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政策落地,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推广到全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展望是,“2020 年,中国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年均增长10%以上。”
起跑黄金十年
十几年前,武爱斌创立了自己的服务外包公司。那时候国内有关服务外包还是一片空白。从机关辞职下海的他,也许并没有想到,十几年后的今天,他所在的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会成为覆盖10多个国家、涉及几百个工程的信息化平台,为中国化工、中国建材等“走出去”的企业提供服务。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IT业务和基于IT的业务流程剥离出来后,外包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这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其服务性工作(包括业务和业务流程)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并采用现代通信手段进行交付,使企业通过重组价值链、优化资源配置,以达到降低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自商务部2006年实施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以来,迄今已经第11个年头。过去10年,是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起步期,在此期间,中国的服务外包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程。俞建华介绍道,10年来,中国服务外包快速发展,全国服务外包企业从500多家增长至近4万家;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增长了51倍,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服务“接包国”;从业人员从不足6万人猛增至856万人,服务外包成为我国高学历人才集聚度最高的行业。
如今,服务外包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动力。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研究员李西林认为,服务外包正在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蓝海,成为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特别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新亮点。
俞建华认为,服务外包从成本竞争型转为创新驱动型,是技术和标准“走出去”的新渠道,也将成为服务全球化的助推器。他透露道,中国财务部、税务总局等正在和商务部一起加快推进《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政策落地,将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推广到全国,“相信很快就能在全国推广、落地。”
全球化趋势
伴随着制造业的“出海”,服务外包产业领衔的中国服务进入全球化时代。
目前,中国新兴服务出口的70%是通过承接全球服务外包特别是生产性服务外包实现的。离岸外包指外包商与其供应商来自不同国家,外包工作跨国完成。据商务部数据,1-7月,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3514.2亿元人民币,完成执行额246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和10.3%。7月,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481.8亿元,执行额3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9%和13.4%。
离岸服务外包经历过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1980——1990年代早期。美国为领头羊,英国紧随其后;第二阶段,服务外包发展波及西欧;第三阶段,服务外包发展在欧洲市场上得到延伸,涉及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家。欧洲的统一税制开始施行于爱尔兰、斯洛文尼亚等国,后增加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直接导致了中国、印度及其他离岸外包国家改善政策环境,改善带宽等吸引服务外包的基础设施环境。
新的趋势是——“服务外包将成为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平台。”俞建华说。目前,我国新型服务出口的70%是通过承接全球服务外包,特别是生产性服务外包来实现的。
俞建华介绍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日趋明显,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外包化,推动服务外包与垂直行业加快融合,服务外包内涵和外延发生了重要变化,从成本竞争转化为创新驱动,成为服务全球化的助推器。
对于中国来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离岸业务的新增长点。”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服务外包》杂志在9月6日联合发布的《中国外包品牌发展报告2017》(简称《报告》)显示,离岸业务已经逐渐扩展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地区),从美欧港日拓展至东南亚、大洋洲、中东拉美、和非洲等。
着重于为重资产总承包商开发信息化平台的软件外包企业——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是借力制造企业的“出海”,已将业务拓展至“一带一路”沿线逾10个国家,为包括中国化工、中国建材等在内的总承包商的几百个工程提供“智慧工厂、智慧园区”的信息化平台和系统解决方案。其公司董事长武爱斌结合企业多年发展经验,对经济观察报分析道,只有融合,才能从输出产品到输出服务、技术和管理,进而到输出运营能力。
武爱斌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一些走向“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并没有充分的做好准备。”目前,部分企业对于国外的政策、商机的发布、企业资源要素配置的内容方面,认知还比较薄弱,对于服务的规范化、国际化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也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了机遇。
“公司帮助设计人员、建设者、材料提供方、地主、保险机构这样的企业,在平台上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效率,最佳的性价比为海外工程提供服务。甚至会建立一些远程的故障诊断中心,以便投资者、建设者、运营方以及检修方协调”,武爱斌说到。
在俞建华看来,加快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向高端化、素质化、融合化、标准化方向创新发展,向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品质、高效率方向转型升级,成为素质经济时代提升我国价值链层级的战略选择。
此刻,优化国内国际市场布局是实现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分析道,从国际来看,要在继续开拓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以“一带一路”战略为统领,围绕需求端,构建多元化市场新格局。从国内来看,要找准并发挥各地优势,发力供给端,构建以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主体,结构合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
滚石上山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印度的全球第二大服务“接包国”。问题在于,中国与印度的差距仍不容小觑。“印度依托欧美,与欧美有历史渊源,参与程度深,主要以离岸外包为主,外包承接额高于中国,中国人均承接额1.5万美元,印度是中国的1~2倍,但印度的劳动力成本是中国的1/3~1/4。中国承接外包的价格竞争力弱。”李钢介绍道。
中国的服务外包能不能在未来的五年内赶超印度,成为全球服务外包的引领者?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但目前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魏建国曾访问过很多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寻找差距的原因。印度外交部常务副部长苏杰生在担任印度驻华大使期间给魏建国的答案是“语言问题”——他认为印度年轻人英语水平比中国人高。对此,魏建国并不认同,他认为英语水平很高的中国人也很多。
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认为,中印两国的产业存在差距是因为中国缺少有力的产业支持政策。魏建国予以反驳,他说:“自2002年起,我在商务部主持服务贸易工作,熟知中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很多支持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
还有一些声音将矛头指向缺乏了解欧美发包市场的高端人才,抑或产业体制和机制不灵活等方面。对此,魏建国反驳说,现在中国每年约有40多万海归回国,高端人才并不缺少,而印度的产业体制和机制也并不比中国先进。
魏建国认为,中国服务外包存在大而不强、体系全而不精、结构优而不坚、技术高而不精和布局广而不密等问题,最关键的是理念不对。“我走访过不少服务外包企业,接触到不少服务外包从业者,大部分企业的服务理念只是生产产品的思维模式,而这种产品思维和服务思维相差十万八千里。产品思维的理念是急功近利的,而服务思维的理念是体贴的,是有体温和情感的。”
从服务外包企业的角度来说,需要解决的问题则更加具体。文思海辉高级副总裁张东蔚对经济观察报说,挑战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业务模式革新、上市时间缩短、个性化体验提升和持续交付。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数字化。“在3年前我们公司就提出了数字化战略,2016年收购了纽约数字化营销公司BFM,如今数字化收入已占到公司整体业务收入的30%。”
据前述《报告》,2016年,服务外包产业规模在我国数字经济中占比达13%,而数字经济在中国GDP中的占比已超过30%。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研究员李西林估算,随着服务外包产业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的作用将更加凸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 |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