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三星电子年关难过:业绩连续5季度下滑

时间:2015-01-20 21:45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面对连续5个季度利润下滑的残酷现实,46岁的李在镕作为“三星王国”唯一继承人能否带领三星走出困境——

  近日,三星电子发布了2014年第四季度业绩预测,预计公司利润将继续下滑。这已经是三星电子连续第五个季度利润下滑,而曾经为三星电子贡献了超过60%利润的手机业务在全球市场的败退也成为三星电子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

  在外界看来,在全球最大手机生产商的盛名之下,三星正面临着最严峻的挑战。

  手机告别高利润率时代 三星业绩连续5季度下滑

  1月8日,三星电子发布了2014年第四季度业绩预测,预计公司利润将继续下滑,可能将同比下滑35%至39%,降到5万亿韩元(约合45.5亿美元)至5.4万亿韩元。

  在2014年第三季度,三星主营手机业务的信息移动事业部的营业利润为1.75万亿韩元,环比大减50%以上,第四季度这一部门的业绩有所改善,但手机总体销售数量仍在减少。三星公司表示,尽管新发布的Galaxy Note 4上市后销售状况喜人,但在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公司利润可能将连续第五个季度出现下滑。

  三星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制造商,在黄金时期曾连续10个季度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而来自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报告显示,从2014年第二季度开始,这种趋势被改变。截止到2014年9月末,三星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所占份额比一年前骤降13个百分点。在印度,三星的表现稍好一点儿,第三季度占据了23%的市场份额,但依然比一年前有所下降。

  曾经在韩国三星总部工作过6年,现任美国信息技术公司Gartner分析师的盛陵海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分析说,“智能手机作为三星的主营业务之一,近年来发展颇为不顺,尤其在中国市场,这或许是其财报表现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了解,手机业务长期以来为三星电子贡献超过60%的利润,但是这种优势正受到严峻挑战。一方面,三星在高端手机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苹果公司在2014年通过推出4.7英寸的iPhone 6和5.5英寸的iPhone 6 Plus给三星的大屏优势以沉重打击;另一方面,在中低端市场,中国手机生产制造企业如华为、小米等创新产品不断涌现,也给三星带来巨大压力。

  “只要1000元左右就能买到小米手机,硬件配置和软件应用都不差于动辄三四千元的三星、苹果,同学们还羡慕我能排到号抢到小米手机呢。”2014年红米Note手机发布时,就有三四线城市的高中生在采访中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反映。

  配置一样、应用生态又很完善的中低端国产手机确实给三星带来不小挑战,但是更大的麻烦还在后面。“那就是手机的高利润率时代已经过去。”盛陵海说。

  2014年8月,来自市场研究公司IDC手机团队研究经理雷蒙·拉马斯表示,越来越多的OEM厂商开始发力200美元以下市场。2014年第二季度,约有58.6%的已出货Android手机无合约价格不到200美元。而随着谷歌Android One计划的推出,不到200美元的手机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其实,为了抵消下降趋势,三星曾誓言将对其产品进行“彻底改革”。三星移动部门高级副总裁金铉浚曾在2014年面对三星高端智能手机销售疲弱时表示,“2015年将是三星焕发新生的一年,以往那种发布反复迭代产品的做法可能会消失。三星需要进行彻底的产品组合改革。为了提高成本效率,三星将在设备中实现元件标准化,并继续争取每个阶层用户。”

  “对于三星来说,如何创新设计突破硬件瓶颈,软件摆脱安卓同质化的束缚才是挽救困局的关键。”盛陵海认为。事实上,2014年,三星已经推出了搭载Tizen操作系统(三星联合英特尔等共同研发)的智能手机,但是,直到现在一直没有被市场广泛认可。

  在三星电子董事长李健熙住院之后,李在镕(右)将继承三星电子、金融、建筑等集团主力业务部门的格局更加明晰。 CFP

  东方不亮西方亮 三星多条业务线布局

  技术研究与咨询公司Jackdaw Research分析师简·道森(Jan Dawson)说:“在过去几年中,三星一直维持较高的增长率和较大规模的业务。但是没有更多证据可以证明,三星未来还能像过去那样。”

  也有媒体认为:从三星电子预估的2014年最后3个月的运营利润来看,虽然可能比2013年同期下滑37%,但这一数字已经比三星2014年第三季度运营利润同比下滑60%的情况有所好转,所以很可能三星已经面临触底反弹。

  1月13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联系三星电子中国区传播负责人时,对方表示,第四季度的财报只是预期,三星正式财报会在2015年1月末发布,在此之前,不会对媒体的猜测与评论作出回复。

  “三星内部一定是很紧张的,每到财报、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三星都会做好‘危机经营’的准备。但是,‘东方不亮西方亮’,三星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布局芯片、物联网等产业,这些产业的良好发展很可能部分抵消智能手机市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其实,随着三星电子半导体业务的稳步增长,其对智能手机业务的过度依赖已有所缓解。”盛陵海强调。

  2014年三星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三星芯片业务利润自2011年来首次超过移动业务的利润,而半导体业务运营利润也比一年前同比增长9.7%,移动业务的运营利润却下降了74%。

  三星在2014年10月份还表示,将投资147亿美元建造新的半导体工厂,同时希望成为逻辑芯片的主要制造商。更有分析人士认为,三星可能在下一代旗舰智能手机上配置自己的Exynos处理器。

  三星电子的显示屏业务在去年第三季度占据了公司销售收入的13%,以及运营利润的1%。市场人士称,受市场对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需求的增长,三星电子该项业务在第四季度有着不错的表现。

  在近期刚刚举办的CES(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大展)上,三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尹富根(B. K. Yoon)表示,2015—2020年,三星出品的每种产品都将成为“物联网”设备,无论是空气净化器还是微波炉。“到2017年,三星所有电视机将都可联网,并运行自己研发的操作系统Tizen,代替谷歌占主导地位的Android移动平台。”

  短期内翻身机会渺茫

  无论如何,对于这家韩国最大的电子工业企业,2015年都是充满艰难与挑战的一年。

  盛陵海认为,从三星目前的业务布局来看,短期内业绩难有明显的增长。“家电产业一直是三星的主要业务,三星期望依靠物联网、互联网做曲面电视、付费电视、智能家居等业务,但是,不管国外的谷歌、苹果还是中国的TCL、海信、创维都是不同价位层面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而对智能家居的诉求,是一个需要培养的市场,消费者的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在智能手机领域,也有分析师预测,三星继续进行新机型(如Galaxy S6)研发与推广的同时,还要在短期内面临滞销手机去库存化的压力。

  现在,在几乎支撑三星50%以上利润的芯片领域,野村证券驻首尔分析师C.W. Chung表示:“三星的内存芯片业务已经成为唯一的亮点,在三星移动业务实现复苏之前,持续增强芯片业务将会成为关键。”

  “但是,三星的高利润率主要来自内存芯片,其他芯片销量并不是很高,甚至没有增长。芯片行业需要高利润率就要高投入,这对现在的三星来说,也提出了考验。”盛陵海说。

  除此之外,盛陵海还指出,三星同很多传统的硬件厂商一样,面临来自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转型挑战,无论三星怎样布局,作为韩国的经济支柱,它必定不能在短期内像小米手机等天生具备互联网基因的企业一样,轻装上阵地转型,三星有责任和义务保障韩国的就业,保障重资产业务的比例。

  360董事长周鸿祎曾表示,“互联网思维下,硬件是可以免费的,硬件的低利润甚至没有利润的竞争将会是常态。”而来自消费者市场研究机构Kantar Worldpanel分析师卡罗琳娜·米拉内西(Carolina Milanesi)的评价可以说更犀利:“我认为三星还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它必须搞清楚如何在一个硬件继续商品化的市场找到生存之道。”

  “太子”李在镕临危受命 意欲精减三星商业帝国

  有“三星之神”之称的三星电子董事长李健熙2014年5月心脏病突发住院治疗。46岁的独子李在镕是其唯一接班人,在李健熙5月份入院治疗后,李在镕在重大场合频频露面。2014年10月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工作会议代表,李在镕作为理事出席了活动。在此之前,李在镕还会见了前来韩国访问的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

  据悉,三星集团包括85个下属公司及若干其他法人机构,业务涉及电子、金融、机械、化学等众多领域。2014年年末,在三星财报继续不振的情况下,李在镕坚持对集团进行一系列资产处理、资产负债表调整以及产业剥离。有分析称,经过这一番操作,三星家族在继承问题上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减少。由此,李在镕将继承三星电子、金融、建筑等集团主力业务部门的格局更加明晰。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分析师Peter Yu表示:“李在镕本意就是精简其父亲和祖父打造的十分庞杂的商业帝国,将股权关系简化。虽然由于他的管理能力可能导致公司的不稳定,但这样的努力主要是为了提升核心竞争力,对于投资者而言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见习记者王博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三星电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