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4-26 22:59 来源:解放网
海外网4月26日电还有不到一周时间,“营改增”试点就要全面推开。此次“营改增”新增试点的建筑、房产、金融和生活服务等四大行业涉及纳税人1100多万户,试点企业的税收规模超19000亿,预计全年减税超过5000多亿元。而由于增值税的链条机制,几乎每一个企业都会感受到。
但“营改增”全面实施的深意,绝不仅仅是给纳税人发减税“红包”那么简单。随着,5月1日营改增全面推开,“营改增”后我国税制结构会有哪些优化?税制“红利”如何倒逼财税改革体制?未来消费税是否会改造成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对此表示,此次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是增值税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有助于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优化经济结构,倒逼先行的财税改革制度。
优化税制结构 打通产业抵扣链条
我国现行的税制结构中以流转税为主,一定程度上导致利润率较低的行业成本较高。而增值税的征税范围覆盖除建筑业之外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大部分行业则课征营业税。贾康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这种划分行业分别适用不同税制的做法,日渐显现出其内在的不合理性和缺陷,对经济运行造成扭曲,不利于经济结构优化。
“此次营改增全面推开,将覆盖所有货物与劳务,二、三产业的抵扣链条将彻底打通,这对于解决经济供给结构扭曲脱节问题,将起到重要作用。也给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让企业更有底气。”
近年来的经济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营改增试点以来,第三产业投资规模明显扩大,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由2012年的52.6%提高到2015年的56.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逐步提高,由2012年的45.5%逐年提高到2015年的50.5%,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首次占据“半壁江山”
他同时认为,要推进基础能源配套改革,就是要使中国以后经济杠杆、经济手段作用在整个产业链上。使上游到下游整个传导的过程贯通,促使我们千千万万的市场主体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
倒逼财税改革 激发企业双创动力
随着财税改革的逐步推进,税负的降低将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乘数效应,人们看到了财税改革的曙光。贾康表示,“营改增”改革更全面的意义是倒逼整个财税改革。“因为原来地方就没有什么像样的税种,唯一一个大税营业税又改成了增值税,势必要调整中央地方财政分配的体制,调整这个体制势必要引导配套改革。这实际上是倒逼其他配套改革跟进,它的意义是全局性的。”
作为深化财税改革的“重头戏”,营改增具有谋一域促全局的功效,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贾康强调,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全面推开营改增,降低企业税负,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可以促进有效投资带动供给,以供给带动需求,从而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激发企业投资创新创业的动力。供给侧改革又可以引领财税改革,它不是以供给侧否定需求侧,而是把两者更好结合、优化处理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
但他也同时指出,营改增改革情况复杂,去年财政收入情况不太好,而剩下的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一揽子纳入改革则是最大的难点,因为改革任务量大,涉及企业多,其中生活服务业占大头,4个行业占了大致960万户,对应营业税1.9万亿元,占原营业税总收入约80%。
派发万亿“红包” 消费税或将充实地方财政
今年以来,在中央和国家层面政策频出的同时,地方层面降成本等系列举措也在密集出台。初步测算,降成本派发的政策“红包”年内可达万亿级别。有消息称,“营改增”后,“万众瞩目”的消费税未来或改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目前,我国的国内消费税属于中央税,由国税部门征收。对此,贾康表示,将消费税改造成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也是一种可取的选择,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充实地方财力,但还须结合新一轮“税改”,纳入到央地财政关系重构的大盘子中。
未来消费税改革将怎么改?贾康认为,我国大多数消费者现阶段属于低中收入阶层,由于他们将相当大部分的收入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因此在消费环节承担税负、作出利益让渡,很大程度上便属于在基本生活资料层次上的利益让渡,其“痛苦程度”也就较高。
“举例来说,是不是明确地把现阶段具有高端奢侈品特征的私人飞机等纳入到征税对象,就好像宾利在中国做宣传的时候标榜一辆车卖1088万,照样有人买。这个时候,建议对私人飞机、游艇等带有奢侈炫耀性的商品加收消费税,如此既可以向社会发出政府关注民众消费能力的信号,也可促进现代社会有支付能力主体多为国库做贡献。”
此外,贾康还建议一些特定类型的电池是不是要加重消费税的税负等,除了这些技术性的考虑以外,就是哪些消费税的组成部分可以考虑推到零售环节,推到后面,原来是在生产环节的消费税往零售环节去推,成为地方政府的收税来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 |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