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捷信推行本地化人才战略,打造消费金融最佳雇主品牌

时间:2017-01-19 11:59    来源:中国网  

  在2017农历新年到来之际,领先的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信”)接连荣获由58集团、智联招聘等权威招聘及人力资源机构颁发的多个雇主品牌奖项:在58集团主办的金蓝领时代 - 2016卓越盛典上捷信被授予2016年度卓越雇主全国百强、榜样雇主十强、客服中心行业十强三项全国大奖及天津城市十强,在智联招聘主办的2016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中捷信荣获“中国年度城市最佳雇主”奖,等等。 这些荣誉不仅是对捷信长期推行的本地化人才战略及其持续投入的肯定,更彰显出捷信在培养消费金融专业人才方面的卓越贡献和领先实力。

  人才培养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优势的基础,更是推动行业创新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对于快速发展中的消费金融行业尤其如此。在国家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消费金融作为践行普惠金融的重要举措之一,正成为引领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中国2016年前三季度行业累计发放消费贷款1127.59亿元,累计服务客户数超过1568万人。随着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消费金融行业亟需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对于产品设计、大数据分析及处理、应用软件开发、客户管理、风险管理、法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领域的人才需求十分旺盛。以捷信为代表的消费金融公司纷纷优化人才布局,提升自身的人才“造血能力”。

  作为最早一批在中国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公司之一,捷信始终将人才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从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就一直推行本地化的人才战略,并将其纳入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当中。基于自身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和管理经验,捷信在中国设立了一套本地化、多样化和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机制,每年用于本地员工培训课程和国际交流项目的投资超过3,500 万元人民币。一方面,捷信在选才、用才上大胆启用新人,组建起年轻而富有创新能力的管理团队,推行更容易被新一代高潜质人才所接受的管理方式和业务新思路,让企业始终保持鲜活旺盛的生命力——据了解,捷信40%的管理岗位员工来自内部升职,管理岗位升职平均年龄27岁。另一方面,捷信将自身定位为“企业大学”,在育才、留才方面注重因材施教,构建“多层次”的人才梯队,其中既有面向基层员工、职场新人的“捷出青年”管理培训生项目,也有帮助员工职场进阶的“高潜质人才”发展项目和“继任者”计划,以及提升高级管理人员的领导力和战略思维的“奥德赛”跨国交流培训计划,等等。

  近年来,随着消费金融行业向更多细分领域渗透以及受到“互联网+”等新兴业态的影响,捷信在考察人才专业背景、知识技能和行业经验的同时,开始更加关注其跨行业知识、快速学习能力、挑战精神、管理能力以及战略性思维等综合素质,积极寻找兼备优秀业务技能、领导力及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与时俱进的先进人才理念,让捷信得以迅速、精准地定位目标人才,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在以人才驱动业务增长的同时,引领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

  捷信始终坚信人才是立足之本。过去数年间,捷信在中国的业务快速增长,构建起了辐射全国的业务网络和客户服务网络,这与其本地化人才战略密不可分。未来,随着捷信‘线上+线下’双线业务战略的推行,捷信对本地优秀消费金融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并更为多样化。捷信将加大在国内的人才投资,在选才、用才、育才、留才等各个环节继续贯彻本地化人才战略,期待更多优秀人才通过捷信的平台,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与公司一同持续创新和优化消费金融产品与服务,为更多客户带来优质的普惠金融服务,促进整个消费金融行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经过多年实践,捷信的人才战略已经成为在中国业务稳健增长的重要保障。近期,由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中对消费信贷商的评估结果显示,捷信在普惠值、安全负责任方面位列第一、在客户体验度方面位列第三,综合优势明显。同时,作为国内唯一外商独资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捷信开放的企业文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健全的培训机制、完善的薪资福利和公正透明的晋升机制,不仅受到了众多优秀人才的青睐,也同时获得了诸多权威人力资源机构的认可和奖项肯定,为消费金融人才培养树立了行业标杆。

责编/小薇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捷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