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商业 > 读书

三联书店、生活书店推出新书《藏书票札记》,马未都作序推荐

时间:2017-07-15 19:22    来源:凤凰读书  

  

      子安 著 2017年6月出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日前,三联书店旗下生活书店出版了《藏书票札记》一书。本书为彩色精装,装帧雅致,图文并茂,数十枚稀见藏书票令读者大呼"养眼"。

  本书作者为著名藏家、专栏作家、策展人子安,精选近年来发表于《三联生活周刊》、上海《新闻晚报》、《深圳商报》等媒体专栏的藏书票品鉴文章,从艺术大师芬格斯坦、麦绥莱勒到肯特,从名流票主狄更斯、萧伯纳、里尔克到理查德·施特劳斯、皮兰德娄,从元首罗斯福到希特勒、墨索里尼,作者畅谈藏书票背后丰富的文化、历史和内涵,与名人们的不解之缘,为广大读者打开了一扇瑰丽多彩的文化与艺术之窗。

  藏书票(Bookplate)是贴在书的首页或扉页上带有藏书者姓名的小版画。最初的功能和藏书印章一样,属于个人收藏的一种标记。通常在票面上印有拉丁文ExLibris,意为"我的藏书"。

  藏书票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外文人雅士、名流贵族的珍爱,被誉为"版画珍珠""纸上宝石""书中蝴蝶"。它题材广泛,制作精巧,具有独特的实用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子安,藏家、专栏作家,策展人。

  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新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常务理事。第13届全国小版画藏书票展评委。

  自2001年在欧洲留学起开始收藏外国藏书票,至今藏品约万枚,多次参加国内外藏书票展览大会。作为中国藏书票协会的成员,曾参与2008年北京第32届世界藏书票大会纪念画册的编译工作。

  2008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了首个个人收藏展。2009年子安藏书票馆正式成立。2011年子安方家胡同店开张。2011、2012年作为特邀藏家参加了798艺术区百雅轩画廊举办的第一届及第二届版画交易展。

  曾是《三联生活周刊》闲话藏书票专栏、上海《新闻晚报》藏书票专栏撰稿人,现为《深圳商报》等媒体供稿。

  著有《西方藏书票》《藏书票之爱》,校译有《肯特传--肯特与他的藏书票艺术》等。

  编辑推荐

  书虫们,请为心爱的藏书贴上自己的藏书票!

  糅合文化与艺术传承的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的德国,主要贴于书的扉页,作为书籍主人的表征,有如中国的藏书章。

  它是一种微型版画,制作精美,方寸之间大千世界,素有"版画珍珠""纸上宝石""书中蝴蝶"之雅称。藏书票在中国逐步升温,有众多的痴迷者,特别是在文化人、小资文青中颇为流行。

  以一张小纸片为通道,寻觅一段隐秘往事,进入画家或票主的内心世界,洞察他们的人生历程,乃是子安收藏的乐趣所在。

  马未都(收藏家、作家):

  我是相信专家的。与子安交流,凡涉及的藏书票他如数家珍,专业上对答如流……双语的长处,性格的平静,以及修身的自觉,都让我对他高看一眼。在他的帮助下,一位荷兰学者兼藏书票家的毕生收藏,跨过千山万水,到达东方的彼岸,故事本身即构成了一个传奇。

  尤金·菲尔德(美国诗人、藏书家):

  我强烈建议每个藏书迷都为藏书贴上自己的藏书票!书票凝聚了主人对它的所有爱,是一种象征。

  马克·塞维林(比利时版画家):

  一本没有贴上藏书票的书就好似被人丢弃的婴儿。

  罗克韦尔·肯特(美国插画大师):

  藏书票是票主的人生缩影,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目标。每一枚作品都是票主本人和画家共同合作所产生的私密的化学反应!

  《北京晨报》:

  站在店外就能一眼看到藏书票,那些凹版雕刻的鸟在长宽约30厘米的纸上栩栩如生。进入这间小店,发现书票挂满三面墙,从欧洲早期的藏书票作品到中国现今名家佳作,从古老的凹版技术印制到现在的电子制作,颇为丰富。

  子安认为,目前藏书票制作者的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培养发掘年轻的制作人迫在眉睫。此外,电子书的兴起让纸质书面临危机,这些在纸质书上贴的藏书票也连带着会面临困境。

  子安常会建议制作者做一些有题材的系列作品。"比如我挂的几幅北京胡同的作品,就是我提议作者做的。很多代表北京元素甚至中国元素的作品很受顾客欢迎。"

  《外滩画报》:

  "每一张藏书票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故事。我喜欢研究票面中的每个符号暗语的含义,查阅票主、画家的身世背景,了解这些信息以后再欣赏书票,会别有味道。"

  以一张小纸片为通道,寻觅一段隐秘往事,进入画家或是票主的内心世界,洞察他们的人生历程,乃是子安收藏的乐趣所在。就如他在书中所写:"一帧藏书票是一段人生,一段经历,一个人镜中的自我。读懂一枚书票如结交一个跨越历史,穿越时空隧道的朋友。"

  雅昌艺术网:

  从2001年第一次在瑞士日内瓦的旧书店无意间买到第一张藏书票算起,子安把玩藏书票已有十几个年头。在这十几年中,他满世界跑,加入了德国、美国、英国等几个国家藏书票协会,每年都去参加国外的藏书票大会,在大会上和藏家、画家交流,交换作品。十几年间,子安收藏了上万枚藏书票,每获得一张方寸小纸片,他都会拿着放大镜仔细把玩,从主题、构图、技法上解读艺术寓意,又翻阅很多资料,考证藏书票的作者和票主之间的故事。

  纽约时报中文网:

  "喜欢藏书票、版画的人,多半受到西洋文化影响,还有就是对书有情结。"子安说,"书票的发展也是从上至下的,但因其私密性,很难像邮票那样大众化普及,因此在中产阶级里受到宠爱。"

  回头看来,子安对于小纸片儿给人的精神助力感触颇深。藏书票既算子安躲避现实残酷的一个小巢,又反过来从中获得滋养。他一方面继续收藏欧美早期书票作品,另一方面开始从各个角度尝试版画的大众普及:与院校和多家画廊合作办展,与首都图书馆合作讲座与展览,跑去国际学校和使馆的市集摆摊儿,将国外版画艺术家介绍到中国,又将有潜力的本土版画家推荐给外国客户。

  《第一财经日报》:

  "藏书票中的一个符号、一行三字经、一句暗语都是作者和票主之间向后人述说的谜语。"解读那些谜语,是子安收藏过程中获得的快乐。

  "我很喜欢奥地利犹太裔版画家芬格斯坦,看他的作品,能体会到他的境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比如他1938年的'死亡之舞'系列和'战争边缘的记录'版画组画,作品里含有他对所处时代的反抗、妥协和无助,有一种世界末日即将降临的惨况。"

  早期收藏,子安更多的是关注艺术价值和主题,并不在乎升值空间,"慢慢深入才知道,西方凡是受过教育、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都会有藏书票,这个数量非常庞大。所以,除非票主是名人,否则价值没那么高。"

  《深圳商报》:

  藏书票的黄金时期出现在19世纪的下半叶。欧洲的文人几乎都自己动手或请人设计属于个人的藏书票,有些书店还能根据顾客的需求制作藏书票。

  藏书票近一百年多年成为世界性收藏艺术的一个小分支,从中派生出多个收藏主题,藏家根据这些主题收藏,交换并邀请版画为其制作书票,主题涵盖了神话故事、圣经故事、音乐、名人肖像等等。对子安来说,对于藏书票的兴趣不只在收藏,还在于解读:"每当淘到一张新的票子都会拈来玩于股掌,细细端瞧每处艺术符号,尝试寻找藏书票元素与藏书票所表现的艺术思想之间的联系。"

  《长江商报》:

  据子安介绍,藏书票在欧美的几百年发展过程中,技法、风格不断衍变。西方藏书票可分为早期实用性为主和现代装饰性艺术两个阶段。早期书票实用性强、尺寸小、用途单一、注释和签名随意。票主群体也局限在社会上层、皇室贵族以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而现代作品尺寸日趋增大,有向小版画方向发展的趋势。实用性的衰退,制作书票的目的也变得私密,主题更加广泛,注释签名要求严格。在藏书票普及的欧洲已经形成了一个供求相依的艺术收藏市场,更加商业化。任何人只需支付数额不大的资金,就可定制自己的专用藏书票。

  在藏书票的若干主题中,与"书"有关的创作主题是票主和作者心中一个永恒不衰的命题。藏书票是文人雅士的玩偶,文人墨客、贵族贤士无不与之有关,掌故、趣事是书票背后的私密文章,若只是单纯收藏不去解读,也会失去它息息变幻的个体魅力。

  《投资者报》:

  在收藏的过程中,探寻藏书票背后的掌故和趣事,打开一只只沉寂在书中的"蝴蝶"尘封的记忆,是众多藏书票收藏者共同的爱好。

  在子安的现有收藏中,包括文学巨匠狄更斯、艾略特的藏书票;还有美国藏书家爱德华o纽顿、比弗利o楚的藏书票;英国读书协会、作家俱乐部等读书社团的藏书票;有隶属于国家、地区或大学的公共图书馆的藏书票……

  更深人静夜赏书,恐怕是生活于都市、被琐事牵绊的爱书人一天中最期盼的事。如能在打开书本与作者神交前,先透过一枚小小的藏书票,探寻藏书者或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寻找与画面中呈现的场景相关的记忆,兴许能为"赏书"增添几分雅趣。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藏书票札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