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2-09 13:52 来源:雅昌艺术网
2007年,吕山川举办了名为“事件”的个展,展览作品无一例外的涉及到了当年倍受世界媒体关注的一些热点新闻。2008年,艺术家将关注的焦点从国际转入国内,创作了《事件2008》,描绘了这一年发生在国内的重大事情,如汶川大地震、北京举办的奥运会等。从艺术家创作观念的内在发展轨迹来看,如果说《事件》系列主要涉及对新闻图片的“挪用”与形式上的“转译”,那么以2009年创作的《广场》系列为标志,吕山川的作品开始呈现出一种新的特征——作为景观的社会风景。
“景观”(Spectacle)一词最早来源于法国社会学家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德波的思想曾受到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启发,在他看来,“景观”拜物教是后工业时代的主要特征,其特点是商品拜物教中人与物的关系颠倒地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发展到“景观”阶段后,真实的事物似乎也不存在,它们完全可以由虚拟的影像取代,成为一种虚幻的图景。此时,景观即现实。所谓“景观化的风景”,在手法上艺术家大多侧重于后现代艺术范畴的“挪用”与“戏拟”,崇尚叙事的片断与偶然、无序与断裂,审美上追求现实与超现实在结合过程中呈现出的“别扭”与荒诞。虽然吕山川的作品涉及到了“挪用”,艺术家也注重片段化与多重性的叙事,但作品的人文诉求却不以调侃、“荒诞”为旨归,相反是内敛而严肃的。
事实上,当吕山川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各种新闻图片时,其创作就涉及到图像与现实的依存关系,而“景观化的风景”也将从一个侧面反映“图像时代”中国当代绘画在创作方法论上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社会已进入一个由公共传媒网络所构成的“图像时代”。坦率地讲,当代绘画中的“图像转向”其实也就是“照片的转译”,亦即是说,“景观化风景”中的场景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各种类型的照片与视觉图像。在这样的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并不是对表象世界进行直接的再现,而是来源于对图像时代的各种视觉信息进行“挪用”与“改造”。如此一来就会引发一个新的问题,即现实主义在“图像时代”所产生的变异。虽然新闻图片都来自于现实,但毕竟是“二手”的现实。那么,“现实”的真相又是甚么呢?在具体的创作中,吕山川并没有直接去复制这些新闻图像,更不是简单地对其进行“再现”,相反对它们予以重新的“编码”,而这个“编码”的过程,不仅仅体现为主观表现性的形式语言,更重要的是在视觉的陌生化处理中使此前的场景变为一种新的社会景观,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广场》系列。然而,一个新的问题又将出现,即景观化的风景与真正的现实又将呈现出怎样一种关系呢?当然,这个创作过程也可以被看作是图像语义的意义衍生:真实的现实——新闻图片——艺术家对新闻图像在形式与内容上重新“编码”——景观化的风景(最后所呈现的效果)。不难发现,“景观”与真正的现实似乎隔着两层。
从新闻图片开始,也就意味着,我们很难触及到吕山川作品中关于现实的“真相”。既然无法探究“真相”,创作的意义也就只能体现在艺术家如何对图像进行选择上。换言之,艺术家选择甚么样的新闻图片从一开始就是作品意义的源头。一般而言,作为新闻的图像原本具有实时性、片段性、多义性、现场性等特点,最基本的功能是其记录性。但是,对于读者而言,阅读报纸、了解新闻,除了会接受大量的图片信息外,也可以将看报作为一种文化消费行为。2007年以来,看报成为了吕山川日常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在创作之初,艺术家必然会对大量的图像信息进行“筛选”。“筛选”不仅会带入艺术家自己对新闻事件的感受与理解,也包含了画甚么样的图片才具有意义的自我拷问。关于“意义”的追问在吕山川的作品中至少包含着两个维度:一是如何让作品的内容在外部的社会人文语境中产生意义,另一个是探究当代绘画一些新的可能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 |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