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9-17 12:59 来源:中金在线
新华网评降息预测:这是不信任改革
认为中国经济再次来到“十字路口”,预测年终经济增长目标不达标,期望政府采取降息等强刺激政策的悲观论调,伴随着8月份若干经济数据的公布再次抬头。
回望过去几个月,几乎每个月度和季度的经济数据公布后,海内外总有这样的声音。这种声音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一方面是他们并未看清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一方面也是对中国正在大力推进改革的不信任。
国家统计局13日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创近6年来的新低。此外,1-8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6.5%,比1-7月回落0.5个百分点,延续下行趋势。一些外媒据此认为,三季度中国GDP增速可能降至接近7%的水平。
如果从历史经验判断,外界的猜测似乎有点道理,中国工业增速上一次跌破7%是在2008年12月,当时金融危机让这项数值连续两月不足6%,4万亿刺激计划随即出台。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如今的中国经济,正在迈向“新常态”的过程中,中国有足够的容忍度和政策储备应对经济放缓,而且在“强改革+巧调控”的双重作用下,从长远看,中国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还会得到显著提升。
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中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经济增速也在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中低速增长转型,一些原来因高速增长掩盖的问题将会在这个周期集中暴露。
在这种新常态之下,中国一方面需要接受经济数据的波动,一方面需要尽快完成结构的优化升级。那种经济下行压力一增大,就寄望政府出台刺激政策“烫平”周期的论点和做法是一种短视,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并无裨益。
正如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所说,“看中国经济,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单科’,更要看趋势、看全局、看‘总分’。”其著名的“改革就是强刺激”的论述,言下之意就是要强力推改革,大力调结构,着力惠民生,通过改革激发活力,通过优化结构增加内生动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新一届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红利正在逐步显现。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今年1至8月,31个大中城市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70多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0多万人。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等“强改革”带来的准入门槛的降低也极大调动了全社会创业兴业的热情。1至8月,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800多万户,其中3至8月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新登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61%,出现井喷式增长,显著地带动就业。
与之相伴的是中国的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上半年,电子商务、流通快递等新产业、新商业模式迅速增长;新登记注册服务业企业增幅达70%以上,第三产业增速和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领先地位;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均快于工业整体增长。
当然,中国经济也存在着一些内在矛盾需要解决,比如部分产业增长方式粗放、中小企业贷款难、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等等。专家表示,不出台强刺激并不等于完全不需要刺激,这些内在矛盾需要中国政府实施以“区间调控”和“定向调控”为特点的“巧调控”手段。
区间调控是指确保经济增长不突破保就业的“下限”,CPI不突破防通胀的“上限”;定向调控则意谓要在“下限”和“上限”中向有需要的地方发力。
譬如在“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难这两大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上,央行在今年的4月和6月先后进行了两次“定向降准”,被外界认为是行之有效的“巧调控”。专家建议,未来在“定向调控”上,还应在加大棚户区改造、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能够孕育中国经济新增长点的方面着力。
“强改革+巧调控”的政策模式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发展的“稳定器”,成为中国完成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五大任务的支柱。
在这一“稳定器”的支撑下,尽管经济数据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支撑经济稳定运行仍具备较多有利条件,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消费增长总体稳健。因此,中国有足够的信心和政策储备应对经济下行,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继续有所作为,完成今年经济主要预期目标。
新华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 |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