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1-22 18:27 来源:中国青年报
春节是回乡省亲、阖家欢聚的日子,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然而,除了团聚和欢庆,很多年轻人过年回家,不得不面临复杂的人情世故,让他们大叹“过年难”。
最近,媒体的一个报道,引发在外打拼的众多年轻人的共鸣。曹先生的家乡在杭州,他常年在南非工作,以往每年春节,他都归心似箭,第一时间订好机票。今年,他却犹豫要不要回家。因为去年春节,他几乎每天都要发红包、办酒席、送礼物,算下来竟然花了将近10万元,过多的“人情债”掏空了他的钱包。
不是每个人过年回家都要承担如此巨额的开销,但是,曹先生面临的困扰有相当强的普遍性。媒体报道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共鸣,不少年轻人在评论区倒起了苦水。
许多出门在外的年轻人一年只有在春节时能回到家乡。日益沉重的人情负担,给这个传统节日染上了不纯粹的颜色,让节日的喜庆氛围打了折扣。
面对这种情况,移风易俗很有必要。至少,年轻人应该从自己这一代做起,扭转让人苦恼的风气,营造简单、纯粹、有“年味儿”的节庆氛围,并逐步让长辈认可和接受。
或许有人会问,中国人本来就看重人情,讲究人情,如果过年都不搞人情往来,那过的算哪门子年?这样的说法,显然误解了人情往来的意义,混淆了正常的人情与不恰当的世故。节日少不了人情往来,但人情往来的重点,要从金钱和物质回归到“情”的概念。
以让很多年轻人头疼的压岁钱为例。其实,大家小时候都收到过亲戚的红包,都知道孩子们收到压岁钱时有多么快乐。然而,压岁钱的“标准金额”每年都在水涨船高,这两年甚至到了动辄上千元的地步。一些人过年要给十几个亲朋好友的孩子发压岁钱,这自然让人感到苦恼与沉重。
其实,压岁钱给孩子带来喜悦,并不在于金额多少,孩子也没有太多用钱的地方,重点是因长辈的馈赠和关爱而产生的幸福感,以及有机会支配一笔钱的喜悦。遗忘压岁钱这一民俗的“初心”,一味攀比金额,才让人大呼头疼,甚至闹出矛盾。
传统风俗与现代观念并非不能两全,合理的人情往来不能建立在金钱堆砌的基础之上。每个归乡游子的脸上都挂着喜悦,每个团聚的家庭都和谐美满,才是春节民俗最根本的指向。
杨鑫宇来源:中国青年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 |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